第九二五章 最牛B的一道聖旨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3      字數:2157
  天策軍從空中,水上,前後左右對夔門發動了全方位的進攻,大西軍很快就撐不住了。

  “將軍,敵軍從山頂攻來,我們死傷了無數兄弟,根本擋不住呀。”一名滿臉是血的部將,連滾帶爬地跑來向劉進忠匯報道。

  “噠,噠噠,噠噠噠!”此時天策軍的槍聲也愈發的近了。

  “傳令全軍邊打邊撤,我們向銅鑼峽撤退。”麵對天策軍變態的攻勢,劉進忠無奈地道。

  “是,將軍!”

  銅鑼峽全長五十三公裏,壁高五百一十三米,懸崖峭壁,夾江對峙,是溯江進入重慶地區的水路門戶。

  大西軍采取的是梯次防禦,由於天策軍火力強大,大西軍主力沒有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散布置。

  銅鑼峽地勢險要,張獻忠也沒能攻破此地,而是迂回到江津,拿下了浮圖關。

  明軍腹背受敵,調銅鑼峽守軍援渝保“帥”,留下部分固守峽口。

  張獻忠乘機發起猛攻,很快突破通遠門,拿下銅鑼峽,然後上下夾擊,不久這才占領了重慶城。

  四月二十九日,天策軍順利拿下夔門,五月二日,天策軍占領夔州(今奉節),之後連克雲陽、萬州、忠縣等地。

  麵對天策軍如潮水一般的攻勢,劉進忠一路潰敗,損兵折將。他一麵派人向成都的張獻忠匯報戰情,一麵向重慶的劉文秀求援。

  由於兵力損失嚴重,劉進忠決定放棄涪陵,全軍退守銅鑼峽。

  此時的劉進忠軍在接連失利下,軍心已亂,他最大的希望是重慶的撫南將軍劉文秀能夠盡快派出援軍。

  聞聽天策軍大舉入川,身在成都的張獻忠不禁慌了神,再聽說劉進忠輕易丟了夔門,老張不由得破口大罵:“這個劉進忠,該死呀!”

  此時退兵銅鑼峽的劉進忠心裏也是七上八下,自張獻忠登基以來,這位老萬歲的性情大變,暴躁易怒,那真是說殺人就殺人。

  劉進忠沒有等來劉文秀的援軍,卻等來了老萬歲的聖旨。

  原來,這次麵對天策軍的進攻,張獻忠沒有選擇繼續逃竄,而是選擇了禦駕親征。

  為什麽老張不跑了呢?

  不管怎麽說,老張現在也是皇帝了,不能再像當年做流寇那會兒一樣東躲西藏的,左丞相汪兆麟說的也有道理,大西國已經退無可退,否則國將不國。

  五月十八日,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率軍三十餘萬,乘坐幾千艘戰船,從成都出發,浩浩蕩蕩順江東下。

  幾千艘戰船遮蔽了江麵,綿延十幾裏,戰船上最顯眼的,是數不清的裝滿金銀珠寶的木箱子。

  大西軍奉行“一切繳獲都歸公”的嚴明軍紀,不許官兵私藏金銀,張獻忠每到一地,都以嚴酷刑法逼迫官紳富商“輸銀助餉”。

  僅在去年攻克武昌,從楚王府中就搬出“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

  在十六年的造反生涯裏,老張掠奪占有的財富無疑是難以想象的。

  眾多的金銀財寶,船上根本裝載不下,老張又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夾槽,裏麵放入銀錠,讓他們隨船順流漂浮,打算萬一這些船沉了,還能再打撈上來。

  這天,有人來報,老萬歲已經抵重慶以北的順慶府(今南充),並且送來了聖旨。

  劉進忠劉都督慌忙帶領屬下文武官員和鄉紳士民到郊外接旨。

  欽差登上高壇,展開詔書,尖音高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咱老子叫你守好夔門,你卻這麽快就丟了,如今還折了許多兵馬。驢日的,入你媽媽的毬!欽此。”

  這真是有史以來最牛B的一道聖旨!

  跪在地上的文武士民聽得目瞪口呆、瞠目結舌。他們強忍住笑,聽完這道令人噴飯的聖旨後,都叩頭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退下。

  這道聖旨寫出來的時候,右丞相嚴錫命曾建議詔書應該修飾得文雅些,張獻忠卻斥責嚴丞相哪來這麽多酸文假醋、形式主義,我怎麽說你就怎麽寫,一個字也不許改!

  此時的劉進忠卻笑不出來,他又羞又惱,方寸大亂,左思右想,折騰了一夜。

  他探知天策軍已近抵銅鑼峽,感覺大西國的前景暗淡,自己在張獻忠手下也不會再有什麽好果子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帶著人馬向天策軍投降了。

  劉進忠突然投降,也與王越屢次放回大西軍將領有關,王越的做法足以證明天策軍俘虜政策的寬大。

  剛剛抵達涪陵的王越率領李子雄、王紅武等天策軍軍官親自出城迎接。

  天策軍雖然有詳盡的地形圖,但是四川地形之複雜,仍然使第一次入川的天策軍撓頭,以致天策軍入川後的進度並不快。

  銅鑼峽不攻自破,劉進忠來降,正缺向導的王越大喜。

  “罪將劉進忠,拜見忠貞侯爺!”劉進忠見到王越後,納頭便拜。

  “請起,不必多禮。”王越笑容滿麵道:“劉將軍能夠棄暗投明,本侯代表天策軍,向你表示歡迎。”

  “謝侯爺寬容進忠從賊之罪。”劉進忠再次拜謝道。

  王越笑道:“劉將軍不必多慮,本侯定當上奏朝廷,為你請功嘉獎。”

  反正是一道奏折的事,像劉進忠這樣的投誠人員,朝廷自會安排一個官職。

  因為天策軍的特殊性,天策軍不會輕易接受投誠將領,如果是其他文職人員,起點管委會會考量吸納。

  “多謝侯爺!”

  “劉將軍請。”王越擺手示意道:“本侯在城內設宴,為劉將軍接風。”

  劉進忠這個人,王越通過資料做過一定的了解,雖然他曆史上後來降了清,也不能否認此人的才幹。其降清的原因與投降天策軍幾乎如出一轍,都是起於張獻忠的排擠。

  席間觥籌交錯之中,王越詢問大西軍的虛實及四川各地形勢,劉進忠一一做答,毫不隱瞞。

  “張獻忠現在在哪裏?”王越問。

  “在順慶府。”劉進忠道

  “劉將軍可願為我軍向導?”王越又問,

  “進忠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