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恐怖統治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3      字數:2171
  “每逢作戰,如果僥幸勝了,就趕緊上奏說自己如何密授方略、如何調兵遣將、如何策應堵截,先替自己立下加級升官的地步;如果打了敗仗,就誣陷某將官桀驁不聽約束,某將官懦弱不肯出力,先給自己找好推脫責任的擋箭牌。”

  “等到論功行賞時,凡是巧言如簧、奔走殷勤、暮夜投金者,就優先上報或特別推薦;至於舍生忘死、不避鋒鏑者,隻因不善逢迎,無錢饋送,就隻能老死沙場,豈能得到一個字的褒揚稱薦。所以英雄好漢們見此光景,何苦拚了自己性命,替上司掙得功名,都開始甩手觀望,不肯用命,把一個極精明的崇禎皇帝給白白斷送了。

  “咱老子貧賤之時,在洪承疇手下當兵,充當掌旗手,也曾親冒矢石,勇探虎穴。在開赴遼東作戰時,咱還不足二十歲,就砍下十幾顆首級,論起來也能博得個一官半職。豈知對壘交鋒處有我,敘功上報時無我,到得聖旨下來,當官的依然官上加官,到咱名下不過跟兄弟們分吃些牛肉米酒。”

  “咱老子氣憤不過,這才脫崗下海,獨立打拚,帶領大家縱橫天下,以至今天擁有這樣一片天地。這都是眾將士謀臣戮力同心、竭盡忠誠的結果。現在我們就開始論功行賞,大家以為如何?”

  汪兆麟等人聽得群情激昂,趕緊齊呼萬歲。

  於是張獻忠任命足智多謀的軍師汪兆麟為左丞相,新招降的四川綿州進士嚴錫命做右丞相,幾個養子為將軍,同時封大將王尚禮、馮雙禮、劉進忠、王自奇等人為都督。

  相比曆史上的李自成,張獻忠沒有那麽多創新(他的興趣不在這裏),仍然照搬明朝政府六部的老體製,可安排六部尚書人選時卻很費了一番腦筋。

  工部尚書王應龍是延安府製造弓箭的工匠,跟隨張獻忠征戰多年,是一位忠誠的老戰士;吏部尚書胡默、刑部尚書李時英則是在湖北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共過患難;而另外三位尚書,兵部龔完敬、戶部王國寧、禮部吳繼善都是就地取材,任用的四川降官。

  分析張獻忠的任命決定,我們發現,大西國兩位丞相中安排了一位四川人士;六位尚書中四川人也占一半,對於四川本地人,大西皇帝張獻忠還是比較看重的,他希望爭取當地官紳對大西政權的支持。

  當然不少四川官員也很給張獻忠麵子,並不都像劉之渤、沈雲祚那樣頑固不化,堅貞不屈。

  既然逃不了,張獻忠又正在分官任事,按部就班的建設政權,四川的官僚們都“以為暴雨之後,雲收霧散,將見太平;又聞獻忠有勇有為,能任國事,於是一班官吏均出任事”。

  進士出身的成都知縣吳繼善是最主動的一個,成都城牆剛剛崩塌,他就左手拿著官印,右手攜著嬌妾,攔在張獻忠的馬前請求投降了。張獻忠高興地將他收入軍營。

  還有個讀書人,是明朝一位大學士的兒子,名叫劉裔盛,也投順了大西軍,被張獻忠委以重任,並允許他回老家搬取家屬。

  他的妻子王氏倒有些骨氣,指著劉裔盛的鼻子痛罵:“你想做賊官,我可不想做賊妻!”說完噔噔噔的跑進內室上吊自殺了。

  從崇禎二年起兵造反,整整十五年了,張獻忠從沒像今天這樣兵多糧足,占有這麽大的地盤。但如何治理“大西國”,他很想聽聽群臣的意見。

  左丞相汪兆麟的建議是:一、開科取士,網羅人才;二、假行仁義,以博民心。

  對於第一條建議,張獻忠點頭認同,對第二條建議,他卻直晃腦袋。張獻忠認為:三分人情不如一分怕情,讓人怕比讓人愛強。

  在“老萬歲”這一可怕思想的指導下,大西國決定實行恐怖統治,首先製定了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嚴戶籍。“城中不論男女老幼,一律入籍,不能遺漏一名”。一人犯罪,左鄰右舍十家遭殃。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所謂“保甲法”。

  第二,嚴門禁。成都四座城門,各派一千門軍,由兩名都督統領,盤查行人。

  凡城內要出城的,必須到兵馬司遞交申請,申請上要寫清家在何處、有無家口,保長是誰、左右鄰居姓名、前往何地、何時回城,一項不全,不予審批。

  如果至期不回,先拘左鄰右舍及保長斬首,再抓出城之人的父母兄弟妻兒,不管老幼,一律砍頭。

  城外要進城的,經兵馬司盤問明白,發給“準入證”(護照),辦完事後出城,查驗“準入證”,確係無誤後方能放行。如果不慎丟失了“準入證”,那就倒黴了,二話不說,認作奸細,立即斬殺。

  當然如果是當日即能往返的,“準入證”就免了,隻在臉頰上蓋一個圖章,到傍晚出城時查驗,倘若圖章被汗水沾染或不小心磨擦,看不清楚了,也要砍頭。

  不僅如此,“老萬歲”張獻忠還大搞特務政治。

  明朝皇帝利用錦衣衛、東廠、西廠刺探官民隱私,張獻忠則直接使用“孩兒兵”。

  每天夜裏,幾千名孩兒兵在夜幕掩護下遊走在大街小巷,甚至飛簷走壁,藏身房梁,躲在屋簷下,竊聽人們的言談。

  如有發現對大西朝不滿的言論,立即用白灰在大門上做記號,天一亮就有人來砸門綁人。

  結果鬧得父子夫妻親骨肉,也不敢隨便閑談,不知道哪句話會犯了忌諱。即便是至親好友,在路途相遇也不敢打招呼,遠遠互相對望一眼就趕緊低頭離去。

  每天天一黑,人們就閉門臥床,不敢點燈私語,即使小夫妻想親熱親熱,也須屏息靜氣,不敢弄出稍大的聲響。

  遇上婚喪嫁娶,更不敢鼓樂用酒,同席而坐,都悶聲不言,吃完飯抹嘴就走。

  一天夜裏,一個男子在被窩裏絮絮叨叨跟老婆講些鄰裏間的瑣事,他老婆勸他說:“夜深了,還說這些張家長李家短的事幹什麽?”不料第二天清晨,夫妻二人就被抓進官府裏。

  喜歡大明釘子戶請大家收藏:()大明釘子戶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