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零章 太子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2      字數:2142
  起點城眾多旅館酒店中,功能和設施最齊全的還要屬新近落成的起點城酒店。起點城酒店的主樓高十二層,附屬群樓即是以前的起點城賓館,洪承疇等人正是下榻在這裏。

  起點城內街道整潔寬闊,城市規劃整齊,路上走的行人生機勃勃,滿麵紅光,充滿活力。這裏的民眾富足昂揚,彬彬有禮,行止間井然有序。

  人煙稠密,雞犬相聞,商鋪繁華,鱗次櫛比,無處不顯現出起點城的富足。最令洪承疇等人新奇的是起點城的建築樣式,與大明其他地域都迥然有異,民眾的服裝也另類奇特,使起點城有如異域。

  起點城民眾的服裝樣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起帶頭作用的是天策軍軍裝,天策軍勝利之師,英武之師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然後是起點城工人們的工作服,身穿工作服的人現在是高收入的一張名片。

  之後是起點城的管理人員自覺不自覺地向王越看齊,上行下效後起點城所屬的工作人員大都改變了服裝樣式,這也帶動了周邊人群。

  所以在起點城身穿傳統服飾的大多都是老人和上了年紀的人,或是外來經商者。

  王家花園現在人丁也興旺起來,自王越長子王立宏出生後,今年夏天李雪珠又添一女,荷香也有了身孕。

  不過王家花園也多了一個常客,王越進門後,一個眉清目秀,年紀在十一二歲的小男孩連忙迎上前拱手施禮道:“慈烺見過忠貞伯。”

  王越客氣地點點頭道:“太子殿下不必多禮。”

  按照與崇禎的約定,太子朱慈烺要每旬兩日在起點城學校學****乃國本,日常教育由朝閣大臣,侍班講讀向他闡述微言大義和治國之道。

  因為起點城和天策軍的勢力上升很快,為了籠絡王越,崇禎請求王越能夠抽點時間,教導一下太子,實際上也是有拜師的意思在裏麵。崇禎對從前與王越的談話記憶深刻,尤其是工商之道,尤為讚賞。

  以王越今時今日的地位,做太子師還算夠格,但是王越今年才二十歲,而且公務繁忙,所以僅接受做太子半個老師。

  “聽說你今天回來,太子殿下一大早就過來了。”李秀芳笑吟吟地道。

  母親李秀芳現在每天睡著了,臉上都帶著微笑,王家真是以看的見的速度在逐漸興旺,如今與皇家結了親,太子公主都成了常客。

  朱慈烺道:“忠貞伯舉手間掃平東虜,解決我大明數十年之邊患,立下蓋世殊功,慈烺特來恭賀。”

  年輕人都崇拜英雄,王越滅清的功績,的確上小小的朱慈烺崇拜,因為王越做到了幾十年來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太子出宮可沒有太平公主那麽方便,每旬兩日來起點城學習,那是定死了的時間。不過這次朱慈烺吵著要來起點城,是崇禎特許的,他覺得太子與王越加深來往,有利於籠絡天策軍。

  “太子殿下過譽了。”王越擺擺手道:“在起點城學校學習這段時間,太子殿下有何感想,與那些大儒的教學有何不同?”

  一邊隨口問著朱慈烺的學習情況,王越一邊從張子筠手裏接過兒子王立宏,要說王越最想誰?當然是兒子了。

  王立宏快一歲了,營養充足下胖嘟嘟的,顯得雪白粉嫩,煞是可愛。

  說起在起點城學校的學習情況,朱慈烺終於露出了小孩子的興奮勁道:“起點城學校真是太有趣了,那些大儒根本無法相比,他們所教之學,隻會令孤昏昏欲睡。尤其是那算數之法,端是精妙。”

  由於起點城人口的迅速激增,起點城小學和中學的師資力量始終跟不上步伐,電化教學仍然是主力。不過啟蒙教育,必須是由老師來教學,電化教學為輔助手段,當然電化教學的方式和設備確實令人新奇。

  目前起點城中學隻有初中部,初中畢業後可進入相關的技校學習專業技能,為石景山工業區輸送人才。

  這部分技校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後,還會進一步的參加學習活動,學習能力強的可以完善高中課程,進而學習大專課程。因為學曆的提升與工資等級掛鉤,這就是動力。

  這些人也許會有一部分人成長起來,成為起點城將來的大學老師,也說不定。

  起點城現在還沒有真正符合要求的高中老師,更別提大專老師,而技校老師主要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在代課,有點類似於師傅帶徒弟的模式,當然我們的張荷香小姐也是幾所技校的客串老師。

  所以大多數課程主要還是電化教學,而初中部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符合要求的老師,其中方以智已經是起點城的特聘老師,另外還有湯若望的一些學生。

  其實中國對數學和物理的研究在明朝的時候並不落後於歐洲,化學方麵也同樣取得了不少成就。起點城的所教學的物理與化學,更加係統,方以智等人可謂一點就明,進度那是一日千裏,就是因為其理論基礎深厚。

  正是因為對物理和化學方麵的興趣,方以智很容易的就被王越忽悠到了起點城,從事了教育工作。

  到明年,起點城將成立高中部,一些優秀的學生會被吸納,而方以智等人將會成為首批老師。

  起點城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成長起來後,起點城就正真走上了正軌。

  有意思的是隨著起點城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後,一部分父母還是選擇讓自己的孩子走科舉之路。

  這是慣性使然,中國是官本位國家,讀書當官是數千年來的傳統,因此起點城周邊冒出了不少私塾,一些老學究們開始執教。

  據起點城教育部統計,在私塾授接受教育的大多為蒙童,畢竟這些人家原來都是窮苦人,屬於窮人乍富的一類人。這些蒙童的數量,在最高峰時約占了起點城適齡兒童總數的百分之十左右。

  單單這個比例,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明人口與讀書人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