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九章 朝廷的反應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1      字數:2125
  (感謝書友岸上的影子的打賞支持)

  六月二十一日,天策軍第二、四兩師兵分兩路向北方進軍,開始掃蕩滿清的殘餘勢力。

  天津、山東和江南地區陸續抽調治安軍共八個乙字旅參與東北地區的地方治安,由於防區擴大,治安軍乙字旅將再擴編十個旅,增加至三十個旅,共九萬人。

  計劃新編的新附軍主要由科爾沁部的蒙古族族兵組成,由於在與天策軍的戰爭中科爾沁部兵力損失嚴重,所以經過統計後,加上淘汰老弱能夠用於組建新附軍的規模為兩個旅。

  新附軍為清一色的騎兵,通過滅清戰爭,天策軍俘獲戰馬共計六萬多匹,曆次對清作戰及對日戰爭,天策軍俘獲了大批的戰馬,均放養於密雲和濟州島,除了用於工程建設馬車用馬(後期主要使用日本馬,日本馬矮小,還沒有與阿拉伯馬雜交),天策軍總計擁有戰馬超過了十萬匹。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後,新附軍將配備三七式武器,考慮到機動性和後勤補給,新附軍與治安軍乙字旅的裝備區別是火炮數量的減少。

  三七式步槍為紙質定裝彈燧發滑膛槍,利於騎兵運動中裝填彈藥,由於滑膛槍的特性,無法遠距離精準射擊,所以新附軍的訓練科目為排槍。新附軍的士兵由蒙古族族兵構成,所以傳統馬刀和弓箭也是標配,用於短兵對抗。

  天策軍成立了新附軍司令部,該部司令由天策軍後勤部馬政司司長何可風擔任。

  按總兵力計算,天策軍擁有海陸空三軍一線作戰部隊七萬五千兵力,已是集團軍規模,其中有六個旅和一個團的海軍陸戰隊、一個團的憲兵隊、一個特戰大隊,擁有九五式等現代武器。

  治安軍擴編完畢後,擁有三十八個旅,總兵力十一萬四千人,其中八個甲字旅擁有三八式衝鋒槍等武器,甲字旅分布在起點城、天津、上海、山東、蘇州、台灣及海外,協助乙字防衛重點地區。

  由於本時空的戰爭強度的特點,天策軍目前最大的編製是師,所以天策軍的級別暫定為集團軍級,而後勤部為師級。

  何可風是四年前由王越點將管理天策軍的馬匹和訓練騎兵的,新附軍司令部為副師級單位。天策軍有騎兵,但是規模較小,每個團有一個加強連,其作戰用途為偵查和追擊敵人。

  在實際作戰中,因為規模小,天策軍的騎兵起到的作用並不大,最大的作用是戰後歸攏和管理俘虜的戰馬,尤其是這樣的對清作戰,俘虜的馬匹眾多。

  按照計劃,將從天策軍抽調九個連的騎兵,參與到新附軍的組建中,每個新附軍旅配備一個連,既解決了新附軍的軍官問題,也讓新附軍有了一支尖兵。

  覆滅滿清,收複遼東,清剿殘餘,加上後續的蒙古草原戰略,雖然大的戰事已經不會再有,但天策軍的步伐並沒有停止。

  天策軍的滿清戰略進入了收尾階段,千裏之外的京師,因為黃太吉和一眾滿清王公大臣的送達而沸騰起來,緊接著盛京被拿下,天策軍即將收複遼東全境的消息陸續傳來,京師城內無論皇帝官員還是普通百姓們的情緒,接連被引爆。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在這數十年間大明死在滿清刀下的冤魂不計其數,原本有五百多萬漢人的遼東,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父子的血腥屠戮下,如今隻剩下了不足百萬漢人,這還不算清兵曆次入關所造成的殺孽,說大明跟滿清是仇深似海不共戴天那是絲毫也不為過。

  現在滿清終於被滅了,連黃太吉都被俘虜,大明朝去一心腹大患,任何人都發自內心的興奮。

  無論天策軍如何尾大不掉,或是對王越的種種做法如何的看不慣,滿清才是數十年的死地。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覆滅東虜,遼東再歸我大明版圖,此乃大明之福呀!皇上之武功,已可追成祖矣!”首輔周延儒帶頭高呼道。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眾臣也跟著連聲高呼。

  崇禎這些天始終處於亢奮狀態中,滿清的覆滅,黃太吉被俘,喜訊連連,讓他將對天策軍的憂慮先丟到了一邊。

  看著跪了一地的眾臣,崇禎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起來:“朕…朕要到太廟向列祖列宗告捷,朕要昭告天下,我大明中興有望了。”

  崇禎的激動,眾臣都能理解,畢竟這是滅了一國的大事,說起來確實是要到太廟向祖宗禱告的。

  就這樣,崇禎領著一幫子文武大臣到了太廟開始上香向列祖列宗報告了這個喜訊,並祈求列祖列宗保佑盡快滅了大明境內的流寇,好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這場狂歡的盛宴一直持續了三天,直到三天之後崇禎才從驚喜中慢慢平複下來。而這時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被眾臣提上議程,那就是盛京收複了,改名是必須的,這個很簡單,還是改回原名沈陽。

  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簡單了,首先就是沈陽要不要駐軍要派誰駐軍,還有遼東經過數十年的戰亂人丁稀少,想要恢複起來絕非一日之功至少要從關內大量的移民過去,可你要移民總得給百姓先期的種子、農具和生活物資吧,而一切的一切說白都需要銀子,從哪弄呢?

  銀子的問題自有皇帝和朝廷來操心,這個問題還不是重點,朝中眾臣最關心的是偌大一個遼東,會產生無數的官帽子,這才是爭奪的重點。

  這些朝廷大員們誰沒有一幫子門生故舊?等待升遷的,等待官位的,一抓一大把,誰能爭取到更多的官帽子,都關係到朝中政治格局的變化,就算因此打破狗腦子也在所不惜。

  京師的狂歡和慶祝活動結束後,每天的早朝就陷入到了無休止的爭論當中,這也是大明朝堂的一個特點,崇禎通常都不發言,等待臣下爭出一個結果,再選擇性拍板。

  而今天盧象升從遼東發出的一份奏折,擺在了眾臣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