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三章 劇本拿錯了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1      字數:2127
  根據一六零九年的朝日《慶長條約》(朝鮮稱《己酉約定》),日本在釜山豆毛浦重開倭館(貿易機構),日朝貿易得到恢複。

  德川家康因對馬宗氏恢複朝日邦交有功而封為對馬藩十萬石格大名(實際領地產量不到一萬石),專司對朝鮮外交。

  日本和朝鮮這兩個國家在曆史上都挺逗逼的,日本有過所謂的戰國時期,基本上就是鎮長一級的民間械鬥,後來發展到縣長一級,頂了天就是個地級市之間的戰鬥了。

  朝鮮也好不到哪裏去,為了對馬,打了七年的戰爭,結果還沒幹過日本的所謂兩個藩(地方武裝),最後還簽了合約。

  也就是說,在王越討伐日本之前,朝鮮已經為對馬島努力過一次了。

  自從與王越結成了翁婿,朝鮮王有錢就任性,朝鮮軍力得到了很大的恢複,其中陸軍已經有八千人裝備了三七式步槍和火炮,水師戰船中的龜船就打造了八十多艘。

  別小看了這點龜船,曆史上李舜臣就是靠著二十三艘龜船,與三百多艘日軍戰船周旋,書寫神話的,所以這龜船在朝鮮乃是鎮國利器。

  為了這次出兵日本,李綜一咬牙,將五千名裝備了三七式步槍的朝鮮兵給派來了,留下的三千兵力是要用來看家的。朝鮮軍統帥是總戎大將李曙,水師統帥是薑晉析,就是與清軍戰死的那位水師統領薑晉昕的的弟弟。

  “英勇”的朝鮮國艦隊,以龜船為主力,五十餘條,其他戰船隨後,氣勢洶洶地首先出發,向對馬島駛去。

  濟州島與對馬島並不遠,天策軍海軍戰艦船快,朝鮮軍要表現自己的英勇,當然要讓他們打頭陣,其實是小弟要有小弟的樣子,為大哥開路是必須滴。

  何況朝鮮的這支軍隊裝備可謂精良,一水的三七式步槍,三七式火炮,就是缺乏實戰鍛煉了。

  拿下對馬島,隻不過是一場熱身賽,屬於順手為之的行為,所以天策軍出動了一艘船塢登陸艦,兩艘海監戰艦和兩艘客貨滾裝輪。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遠遠看著身後那如山般巨大的艦身,朝鮮總戎大將李曙意氣風發,豪情萬丈。

  “這次討伐,有上國艦隊出征,日夷斷斷不敢抗拒,望風而降可期,正是建功立業之時。”

  李曙洋洋得意的站在船頭,手裏馬鞭一指前方,就差一句“投鞭斷流”了。

  可惜這裏是海峽,不是淝水,他也不是苻堅。

  水師統領薑晉析還算比較冷靜,看著近在咫尺的對馬島,麵色凝重道:“倭寇不可小覷,不要忘了文祿之役。”

  這麽不湊趣的家夥,哪壺不開提哪壺,李曙悻悻的瞟了他一眼,回去就想法子撤他的職。

  朝鮮艦隊靠近對馬島的時候,對馬島上不見人影,碼頭上一片狼藉,顯然是被破壞過了。

  裝載步兵的船隻紛紛靠岸,朝鮮軍開始登陸。

  這時候的對馬藩藩主是宗義成,對馬藩人少地貧,說是十萬石大名,其實年產糧食才一萬石,所以對馬藩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做生意。

  濟州島離此不遠,朝鮮也是隔海相望,天策軍和起點城他並不陌生,對馬藩就經營著起點城的貨物在日本的售賣。

  幕府的禁令傳來,宗義成叫苦不迭,可是小胳膊擰不過大腿,他也隻能收縮貿易量,咱在自家對馬藩地盤上偷偷賣可以了吧?

  日本國內燒禁起點城貨物的事件愈演愈烈,宗義成也隱隱不安,對天策軍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接著就傳來了朝鮮驅趕日本駐朝鮮釜山的機構,竟然還派人送來了檄文,要求對馬藩立刻投降。宗義成怎麽會買這個賬,就朝鮮那點水師,他還真不太怕,以前又不是沒打過,誰怕誰呀!

  然後就收到消息,濟州島天策軍大軍雲集,宗義成就慌了。對馬藩與朝鮮的貿易密切,天策軍的戰艦龐大也是知道的,宗義成坐蠟了,趕緊的備戰吧,於是做了最壞打算,碼頭毀掉,到處設置崗哨,嚴陣以待,同時向幕府發出了求援信。

  宗義成的作戰策略就是海戰擋不住天策軍的戰艦,那就誘敵深入玩陸戰,反正根據他以往的經驗,這場仗不打個一兩年不算完,曆史上朝鮮為了拿下對馬島可是打了七年。另外呢,他還是希望有援兵。

  朝鮮軍登陸的時候,對馬島上岸邊的山林裏,藏了一千多對馬的精銳士兵,由幾十個武士率領。說是精銳,其實這些士兵隻有幾十個人有武士刀,其他人都是手持竹槍的農民,這麽冷的天,鞋子都不穿。

  對馬地小人少,即使宗義成發動總動員也不過能達到五千兵力,而且這還是把五十歲的男子都算上了。

  朝鮮軍登陸後,李曙還是很謹慎的,他讓先登陸的一千兵力向內陸警戒搜索,為後續部隊上岸擴大登陸場。

  先登陸的朝鮮士兵發現周圍沒有敵人,這膽子就大了,就向更遠處走去。

  李曙趕緊命令自己的旗艦靠岸,還沒等他靠岸呢,山上的對馬兵就接到了山頭上的指令,一麵紅旗搖擺,幾十個武士拎著刀,呐喊一聲:“板載!”就領著一千多赤腳的農民衝了出來。

  這些農民不但赤腳,手裏拿的還是竹槍,身上就是竹子和繩子串起來的甲,隊形亂七八糟的,一看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啊。

  相比之下,朝鮮軍隊就算是武裝到牙齒了,統一的著裝,統一的三七式步槍,起點城產的靴子,身上還有皮甲、刺刀、水壺、背篼裏的毯子衣服等等,裝備很齊全的說。精銳嘛,總的有個樣子。

  按說這樣的戰鬥,應該是一邊倒的局勢,結果也確實是一邊倒,不過是日本農民麵目猙獰,呐喊著追著朝鮮兵。嗯,劇本好像拿錯了。

  實際的戰鬥過程是這樣的,一千的朝鮮兵,看見那些鞋子都沒穿的日本農民,居然沒有第一時間列隊作戰,而是哈哈哈的大笑起來,那意思,就這也是來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