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一章 特首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0      字數:2120
  .,

  走上金龍房車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見王越如此客氣,他連忙擺手道:“不敢有勞少保大人如此禮遇。”

  “蘇先生請坐,從年齡上來說,您算得上是本官的長輩了。”王越的確很尊重這位老人。

  蘇鳴崗,現年五十八歲,福建同安縣人。幼入私塾,弱冠赴印尼謀生,通曉馬來語和葡萄牙語。一六一九年,荷蘭人占據巴達維亞後,蘇鳴崗從萬丹帶領一批華僑開發巴達維亞。

  同年十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高升任命他為首任華人甲必丹。

  蘇鳴崗初到巴達維亞時,華僑居住條件很差。他遂向殖民當局購地,經華僑修河堤、建房屋,才有較好的居住地方。荷蘭在印尼的殖民當局又聘他為評政院議員,處理華僑內部糾紛,協調華僑與殖民當局關係。他還為減少華僑工作時間及解決內部糾紛出過力。他任華人甲必丹不久,就被任命為地方推事,後被選為執行官之一。

  蘇鳴崗不但政務能力突出,其在農業上的成就與貢獻,已被曆史傳記,足以名留青史;印尼的農業就是蘇鳴崗率領著華人先民們奠定的基礎,其移民印尼拓墾的豐功偉績,在印尼國家發展史料和《福建省華僑誌》中都有記載。

  一六三三至一六三五年間,台灣的荷蘭當局組織中國人(散戶)到赤崁農墾,試種甘蔗、棉花、大麻、靛青、稻米、小麥、薑、煙草、土茯苓等,其中種植的甘蔗較成功,其餘作物則欠理想。例如稻米方麵,導因於缺乏水利灌溉,當年雨水又不足。一六三四年就遭遇失敗,隔年無人繼續栽種。一六三四年試種棉花,但因遭遇強風,種植未果。靛青及大麻方麵,一六三五年收獲量尚可,同年開始種薑,成效不佳;煙草與土茯苓收獲都不如中國廣東。

  一六三六年蘇鳴崗卸下長達十七年任期的甲必丹頭銜,接受荷蘭人的邀請,移居台灣赤崁,從事農業拓墾,並在赤崁修建漂亮的石屋定居。

  台灣荷蘭當局在赤崁授予蘇鳴崗約十八甲的土地,蘇鳴崗則從福建泉州招徠許多有經驗的農民及相關工匠,移民到赤崁,開啟中國大陸漢人正式東渡台灣拓墾的曆史新頁。

  蘇鳴崗種植甘蔗第一年即大豐收,一六三六年整個赤崁地區產出白砂糖一萬兩千斤、紅砂糖十一萬一千斤銷往日本。大員荷蘭商館樂觀的預估:“預計在三、四年間,蒙神明庇佑,可從該地(赤崁)收取米糧一百二十五萬斤,大員(台灣)無需再對其他國王或領主求米,不易陷饑餓之危險。”

  蘇鳴崗在赤崁農業專區墾作成功,甘蔗及稻米大豐收,其農墾作業方式成為荷蘭大員商館持續推展農業的模式。到曆史上的一六四五年,赤嵌地區的耕地麵積增加到了一六三六年的四十多倍,台灣逐漸由糧食輸入地轉變為糧食輸出地。

  台灣被天策軍拿下後,農業專家蘇鳴崗也進入了起點城的視野,他被聘為台灣農業局的高級顧問。這一年多來,台灣的總體農業規劃都有著蘇鳴崗的功勞。

  其實他才是巴達維亞華人的真正領袖,雖然已經卸任甲必丹兩年多,但威信尚在,王越需要他坐鎮巴達維亞,所以將其請回。

  “巴城能納入我大明治下,少保大人此舉才是開疆拓土之功,利在千秋之舉,一定會銘記史冊的。南洋好啊,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精耕細作下,必是糧倉。”蘇鳴崗坐下後道。

  王越笑著道:“巴城以後還要您老多費心了,民政、農業、城建、商貿這些的都需要您來把關。”

  “如果是耕田種地,老朽還是有些心得的。”蘇鳴崗說到這裏卻歎了口氣道:“但是在其他方麵,起點城其實做的更好,我是自愧不如呀。”

  起點城治理台灣的一年多裏,蘇鳴崗確實受益匪淺,猶如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王越道:“巴城草創,還是需要蘇老這樣德高望重的人來坐鎮,後續本官會從起點城派員前來協助組織政府機構。巴城在現階段與馬尼拉同例,同為自治時期,巴城有才幹的華人華僑,蘇老可以提名,由地方議會推舉,經由軍管會批準,在政府內擔任相應的職務。”

  巴城的事務,王越還是信任蘇鳴崗這樣的老字號,蘇家也是巴城的一大家族,不過蘇鳴崗的兩個兒子都隨他去了台灣,如今也在台灣政府部門工作,和蘇鳴崗一起回來的是他的老妻和兩個妾室。

  中國是宗族社會,王越啟用蘇鳴崗也是為了稀釋巴達維亞的宗族勢力。

  所以晚宴的時候蘇鳴崗的到場,出乎其餘三個族長的預料,毫無疑問蘇鳴崗作為巴達維亞特首的唯一人選,是眾望所歸的。

  為了歡迎王越的到來,李府門外鞭炮齊鳴,王越道:“本官把蘇老請來了,諸位應該沒有意見吧!”

  “沒意見,沒意見,由蘇議員坐鎮巴城,我等高興還來不及呢。”三位族長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起碼表麵上都是喜氣洋洋。

  王越點點頭道:“很好,巴達維亞這個名字是荷蘭人起的,現在本官將這裏改名為望海城,蘇老將擔任望海城第一任自治政府首長。”

  首長是個新名詞,巴達維亞和馬尼拉有一定的華人基礎,所以政務上暫時由華人自治。起點城現在所控地區較多,而且分散,自治是為了減少起點城前期的投入,自治是一種過渡,過渡期大概在十年。

  總的來說天策軍的到來改變了巴達維亞的社會結構,華人當家做主,荷蘭人變主為客。

  做人要自覺,羅本就很自覺。昨天王越剛走,他就帶著人開始搬家,在軍隊的“保護”下,搬出了總督府,離開的時候,一群工匠在正在換牌子,舊的牌子被王越命專人報春了,掛上去的是好多個漢字的牌匾,看不懂。這個牌匾上其實寫著是“軍事管理委員會”,簡稱,即軍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