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八章 來自武昌的命令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56
  王越看了看董小宛,據說她曆史上是在二十七歲時累死的。.這樣的青春年華早逝,唯一原因就是病死的,據說肺結核有潛伏期,最短的是幾個月,長的好幾年,甚至一些病毒攜帶者終生不會發作。既然是累死的,很有可能是勞累造成肺結核急性發作。

  董小宛頭點的如小雞啄米,知道母親的病有的治,她能不認真嗎?

  “劉處長,把病人送到登陸艦醫務室吧,這裏不適合病人居住。”王越看了看這裏的居住環境道。

  在後世像這樣的傳染病,都是要住院治療的,讓毫無醫衛常識的董小宛照顧病人,王越認為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登陸艦目前停靠在距離蘇州六十公裏的太倉附近江麵,艦上有完備的醫療設施和醫護室,不過那是給天策軍使用的。

  劉仲基看了看容顏嬌麗的董小宛,心裏立刻就明白了,他點點頭道:“是,司令!”

  劉仲基下去安排了,王越對董小宛道:“小宛姑娘,我建議你離開煙花之地,以後就跟著本官吧。”

  “啊!”董小宛一轉念,臉就紅了,低著頭輕聲道:“小宛蒲柳之姿,卻得大人垂青,那是小宛的福分,奴家願意侍奉大人一輩子。”

  拋開王越為董小宛出頭除掉朱統銳不說,就以王越如此年輕就有現在的地位,那也是董小宛這樣的人夢寐以求的良配。

  王越感覺氣氛有些不對,董小宛的口氣也不對,再看董小宛低著頭做羞怩狀,兩隻晶瑩的小耳朵都紅了起來,這才知道董小宛誤會了。

  “咳,咳!”王越有些尷尬地道:“小宛姑娘,我說跟著我是為我工作,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你還不知道吧?柳如是小姐已經是我們天策軍的隨軍記者了。”

  王越讓董小宛為自己工作,不是突然蹦出來的想法。

  像柳如是、董小宛這樣的藝術工作者,其實一個個的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這在明朝這樣一個識字率很低的社會裏,她們都可以被稱為高級知識分子。

  因為她們是女兒身,再高的學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也沒有用武之地,隻能在青樓賣藝了。

  君不見後世有那麽多女學霸,真的不能小看了這些女人。

  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有文化的人本來就是明朝的稀有動物,王越當然要把她們吸收過來為己用了。.

  而且這些女人比那些傳統文人少了很多的思想禁錮,這從柳如是自由戀愛玩的不亦樂乎就可以看出,現在柳如是的隨軍記者不是做的很好嗎?而且從來也沒有像原複社成員那樣喜歡嘰嘰歪歪。

  “呀!”董小宛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畢竟她現在年紀還小,臉皮子更薄,所以小耳朵更紅了。

  “不知,不知大人要讓奴家做什麽工作?”

  董小宛的聲音好似蚊子,王越費了很大的勁才聽清楚。

  王越介紹道:“工作有很多,比如柳如是小姐現在做的記者,還有明報編輯,廣播電台還需要主持人和歌手,天策軍的電訊室也需要報務員,這些都是你所擅長的文字和文藝類的工作。另外財務、醫生、銀行等等也需要人,不過這些工作需要一些培訓才能勝任。”

  董小宛聽的有些頭暈,什麽電台主持人、報務員、銀行等等新名詞她還是首次聽到。

  “那個,那個全憑王大人安排。”董小宛隻好如此回答道。

  王越看她的神態就明白了,想了想道:“要不這樣,你先和如是小姐做著記者的工作,先熟悉下我們天策軍和起點城,之後再做選擇。你母親的病起碼需要兩三個月才能痊愈,這樣也能時常看望你的母親。”

  “如此甚好,我和如是姐也是熟識呢。”董小宛笑顏如花地道。

  蘇州,應天巡撫衙門,王越在平定蘇州動亂結束之後,前段時間“病體嚴重”的應天布政使唐海泰不治自愈,今天匆匆而來給王越送來了一份文書。

  這份文書發自武昌,是新任五省總督熊文燦發過來的,原來這位新任總督是要錢要糧來了,並且命令王越去武昌開會,共商剿匪大計。

  王越當然不會在乎熊文燦的狗屁命令,要銀子沒有,要糧食也沒有,武昌也懶的去,因為他知道熊文燦根本不會剿匪,他最擅長的是招撫。

  今年半個大明在鬧旱災,河南、山東又來了嚴重的蝗災。蝗蟲飛過黃河,密密麻麻的一望無際。所過之處,草根都啃的幹幹淨淨,何況地裏的青苗乎?

  山東在王卓的帶領下天策軍兩個團和治安軍八個團,與自然災害發動了一場人類和蝗蟲之間的大戰。除了原有兵力,王卓按照王越的指示在山東災民裏征兵三萬人作為天策軍預備隊也參與到了這場戰爭中。

  王卓以山東都指揮使和天策軍司令部的名義發布號召,起點城全麵收購蝗蟲,每斤蒸熟曬幹之後的蝗蟲屍體,可以換半斤大米。

  對於因為遭受幹旱和蝗災的山東百姓來說,糧食的誘惑力是巨大的,因此除了幾萬大軍之外,幾十萬山東百姓也紛紛走向田間地頭,不分晝夜的撲殺蝗蟲,老人孩子都出動了。

  起點城收購這些幹蝗蟲也是有用的,將來可以用來提取蛋白質。

  山東軍民齊上陣,緊急從南直隸采購大批雞鴨,放入田間吃蟲子。黃河沿岸,田間地頭,夜間到處都是篝火,仍然能夠看到奮戰的人們。

  天策軍的紅色軍旗在山東全省各地飄揚,由威海上岸的糧食,源源不斷運送到山東各縣用於兌換幹蝗蟲和救濟災民。

  王卓的口號是:“人定勝天!”這個時代的百姓,其實拿蝗蟲沒啥法子,認為是上天的降罪,不能殺蝗蟲,免得蝗神降罪。

  王卓才不管這個,而是親自上陣,戰鬥在抗擊蝗災的第一線。有他帶頭,天策軍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士氣高昂,英勇奮戰,吃住都在滅蝗的陣地上。

  有這些官兵帶頭,百姓也不管什麽神不神的,去他奶奶的,換到大米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