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敲詐?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38
  所以說,王越這個商業稅製度,得罪的人海了去了。這樣一個人,製定這樣一個製度,誰會看好他?誰敢看好他?

  潘家的家老們認為,王越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員和士紳,前途肯定堪憂。人亡政息的事情還少麽?就如張居正的改革,最終還能留下些什麽?

  來到蘇州的潘景文,在人群之中,顯得異常安靜。不像別人那樣,不斷的在交頭接耳,猜測著王越的真實意圖。因為前段時間王越的鐵血手段,大多數商人這次來,就已經做好了被王越敲詐的準備。

  端坐在椅子上的潘景文,有一口沒一口的抿著茶水,看上去平靜的潘景文,心裏其實澎湃著欲望的火焰。潘家的老家夥們,看見的東西在他看來,根本就是短見之舉。

  他喜歡讀明報,沒事就看看邸報的潘景文,心裏大概明白這個王越是個什麽人。

  王越與張居正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他有獨立的軍隊和地盤,這是一股朝廷都難以撼動的力量,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員又如何?

  潘景文很希望得到一個機會,結識這位巡撫大人,如果能得到他的賞識,潘景文會毫不猶豫的投入他的門下賣力。就怕,人家看不上自己啊。對於庶出的子弟來說,將來是要靠自己去博的。讀書不成,就隻能抱大腿了,隻有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越終於露麵了,眾商人代表紛紛見禮,巡撫畢竟是朝廷高官,能和他們見麵已經給了很大的麵子了。

  “今天把大家請來,是因為本官有一些關於合作方麵的事宜與大家協商,下麵就由起點城江南貿易公司經理張忠來主持會議。”王越發言完畢後,在主位就坐。

  張忠向眾商人拱手道:“今天這個聚會,由我主持。我叫張忠,雖然來江南不久,不過在座的一些人應該也是認識我的。”

  因為代銷起點城商品,在座的一些商家已經與張忠打過交道。

  “剛才王大人已經說過了,請各位來是談合作的。在此之前,我想談談前段時間蘇州地區商人們反對城管收費的看法,我隻想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鼠目寸光’!”

  “諸位沒有到過起點城,也對我們王思華大人不夠了解。我隻想告訴各位,王思華大人來到應天,來到蘇州不但是貧窮小民之福,也是你們這些商賈之福!”

  說到這裏張忠看了看在座的眾商人的臉色,笑了笑道:“看來諸位是不以為然的,一定在心裏想著收了我們一成半的管理費,這是哪門子福?”

  張忠指了指在座的眾商人道:“所以說你們鼠目寸光,一成半的管理費多麽?那如果我們起點城能夠幫你們將棉布的產量提高一倍,甚至是十倍,這一成半管理費又算的了什麽?”

  他的話音剛落,在座的商人們立刻坐不住了,紛紛嗡嗡嗡的交頭接耳,都是難以置信。

  一隻手在眾商人中舉了起來,舉手的自然是潘景文,他可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

  “這位先生怎麽稱呼?有什麽問題要問?”張忠抬手示意道。

  “請問張經理。”潘景文對經理這個稱謂還有點陌生,“是什麽方法能將棉布的產量提高這麽多?另外絲綢是不是也可以?”

  “絲綢的產量同樣能夠提高,但今天我們先談棉布,絲綢我們今後再談。”張忠解釋道,隨後他叫人推來了兩台大型的機器。

  這是一台飛梭織布機和一台珍妮紡紗機,這台珍妮紡紗機是改良後的卷軸紡紗機。

  這兩台機器是由起點城機械加工廠的師傅們製作的,目前起點城機械加工廠已經擁有各類車床五百多台,工人八千多人。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鍛煉,已經湧現出了很多熟練工,許多的配件製作已經不在話下。

  工業革命初期的機械結構並不複雜,就比如珍妮紡紗機的零件才不到一百個,在擁有先進設備的起點城,工人們根據王越提供的圖紙加工了各種配件,很快就組裝了二百多台。

  進度能夠這麽快,也和王越提供了大量的標準件有關,就比如珍妮紡紗機上的大小軸承,因為采用了現代軸承,該珍妮紡紗機比原版更加精密和省力。

  “這,這是織布機?”潘景文好奇地問道,有些商人站起來想看的清楚點。

  這些商人家裏都是有織坊的,雖然第一次看到這兩種機器,卻能在外觀上做出判斷。

  “諸位請安坐,你們坐著也能看的清楚!”張忠雙手虛按道,為了這次聚會方便展示,周府的大院裏是搭了台子的,眾人就坐在台上。

  兩台機器放好位置後,張忠介紹道:“這是紡紗機,這是織布機,現在我們來看看實際操作情況。”

  之後他示意工人們開始展示機器性能,這些工人都是原來周正林家的織工,人數有五千多人。自從周正林被正法,這些人算是失業了,算上其他被抄家的商戶,失業機工達到上萬人。

  這些可是不穩定因素,王越當然不能眼看著不管,機工中約五千人青壯將會被組織成立三個團的治安部隊,剩下的大部分人將被吸收到城管大隊。

  另外少部分行業能手留下來從事紡紗機和織布機的售後、技術指導及維護工作,現場這些工人就是原機工老師傅。經過十幾天的摸索和學習,新型織布機和紡紗機很快就被他們玩熟了。

  織工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工人階級,這個群體的組織性和服從性比土裏刨食的農民更好,是更適合成為兵源的群體,這一點從戚繼光以礦工為班底的戚家軍的戰鬥力就可以看的出。

  要說王越在蘇州的一番折騰,讓這些織工差點丟了飯碗,在被一些有心人的煽動下,本來他們心裏是仇視王越的。

  但是任何仇視也抵不住銀子攻勢,給王越當差從來都是高薪,無論是治安軍還是城管,收入是他們原先當織工的好幾倍,而且待遇也不可同日而語,任何仇視在利益麵前很快就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