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零章 釣魚島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29
  麗莎完全不會,李雪珠的水平更差,所以他們也隻有觀戰的份了。

  明朝是座子圍棋,上來就先對角白上四枚棋子,然後白旗先行。所以王越的布局招數選擇就比較有限,對角星這種布局,加上還期頭的規則,注定了戰鬥會非常激烈。

  王越上來就是一個雙飛燕,這種定式的騙招不少,王越知道好幾個。以前在茶館,王越是菜鳥,被人虐的貨。現在嘛,找到一點虐菜的快感了,真是爽歪歪。不過對手柳如是就不爽了,一直皺眉不語,長考不斷,半天才落下一子,這棋下的還真夠糾結的。

  李雪珠笑眯眯地端茶倒水,好似在為王越助威,雖然她水平不行,但還能看的懂。麗莎就無聊了,這種叫圍棋的遊戲,規則她是聽說過的,可惜完全提不起興趣。

  就在柳如是被虐的不要不要的,剛剛又被王越斷掉一大塊棋的時候。

  天策軍海軍南洋分艦隊司令莊速文急步走了過來道:“報告司令,那幾座小島找到了。”

  “哦?”王越立刻站了起來,來到船舷向前方眺望,在左前方不遠處,大大小小地幾座島嶼,在晴空下清晰可見。

  “命令艦隊靠過去,我要上去看看。”王越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柳如是噓了口氣,正好又要輸了,王越跑了更好。

  登陸艇緩緩靠岸,王越登上了小島的高處舉目四望。

  五座小島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層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櫚、馬齒莧等植物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

  為了適應海上強風地自然環境,這些植物長得又矮又粗壯,與陸地上的大異其趣。海鷗在空中盤旋,它們在島上築巢,捕食礁盤中的海魚,一年一年亙古不變,直到被天策軍海軍艦隊的到來打破了這裏的靜寂。

  釣魚島,這顆東海上的明珠,在後世多少人為她魂牽夢繞!

  1895年,日寇北白川宮能久王、伏見宮貞愛王、樺山資紀、乃木希典等等強盜,登陸台灣的航線便經過釣魚島附近,她見證了這夥強盜豺狼強占台灣的血腥罪行。

  1945年,那個東京魔巢中的罪酋,以所謂的“神鶴玉音”宣布投降,囂張一時的太陽旗黯然降落,釣魚島本應回歸中華母親的懷抱,卻被美軍劃入琉球群島,接受托管。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政府沒有提出抗議,以致美國在1970年決定將她隨琉球群島一起交給日本。

  其後的幾十年間,釣魚島,這顆東海明珠讓兩岸無數熱血兒女牽腸掛肚,更有保釣英雄為她獻出了生命!

  可惜兩岸對立,東海風雲變幻,島內波譎雲詭,兄弟鬩於牆,難禦外侮。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地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飽含熱淚的《七子之歌》,其中的台灣一篇,自然包含著釣魚島地心聲。自1895起,百年風雲、滄海桑田,無數仁人誌士前赴後繼,她還是沒能完全、真正回到母親的懷抱,怎不叫人扼腕歎息!

  小小的釣魚島,你見證著民族的興衰,你是東海上的一座無字碑!

  數百年後,保釣誌士的小漁船,在日本海上保安廳巨艦掀起的波浪中蹣跚前行。如今,天策軍海軍艦隊卻能直抵島礁,甚至將要打開日本的門戶,撫今追昔,王越強忍著熱淚。

  跟隨上岸的莊速文,自然能看出王越此刻心情激蕩,不解的問道:“這就是釣魚島?幾座小島而已,海上隨處可見,司令何必如此看重?”

  “是啊,幾座荒涼地孤島,卻有人為她夜不能寐,甚至有英雄為她獻出了生命!”王越喃喃自語,他知道。這個時代地任何人,都不會理解自己對她地感情。

  台灣、濟州島都比這個島麵積更大、自然條件更好,莊速文完全不明白王越為什麽特別看重釣魚島,但他是聰明人,聰明人就不會刨根問底。“既然司令青目此島,是否在島上勒石紀功,以彰天下?”

  莊速文的意思是讓王越學秦始皇,巡遊東海勒石以紀,王越卻立刻想到了在這裏豎上一塊主權碑。

  要不要這麽幹?

  不!

  天策軍海軍軍艦巡航的範圍,便是中國的萬裏海疆;陸軍火炮射程之內,便是中國的領域!

  海軍艦隊正在海上航行的時候,三艘西班牙戰艦闖入了淡水河內,進入了移民點附近。

  移民台灣可能會遭受來自幾個方麵的威脅,王越都做過考慮。首先是就是所謂的南方是瘴癘之地的說法,其實就是瘧疾,因此起點城為移民們準備了大量的青蒿素。

  另外就是來自台灣周邊幾個勢力的威脅,最直接的是盤踞在台灣南部的荷蘭人,其次就是鄭家可能的幹擾。

  王越卻忽視了離淡水最近的基隆還盤踞的另一個勢力,那就是最早到達台灣的西班牙人。

  原來此時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分別占據著台北和台南,而且西班牙人來到大員的時間比起荷蘭人還要早。

  按理說西班牙人應該占據著先入為主的優勢,可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西班牙人占領了北台灣,但荷蘭人卻聯合了鄭芝龍以及大明的一些商人在福建、江浙沿岸阻止西班牙的商人,這便嚴重威脅到了西班牙在馬尼拉等地的經濟。

  而且從基隆運來的商品物價,並不比大明商人直接運到馬尼拉更便宜;反而維持駐軍要花大量經費,又無法打開大明和日本的貿易。

  再加上從崇禎三年起,美洲的白銀產量逐年遞減,馬尼拉就因流入白銀的減少,而陷入經濟衰退。

  北台灣的經營幾乎都要仰賴菲律賓的補助,可是菲律賓本身也要資金應付和***的戰爭,西班牙人越來越難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