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阮大铖發狠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363
  李香君哼了一聲道:“那又怎樣,我們宛妹貌美如花,才藝雙絕,我就不信王公子看不上。”

  她們這些青樓女子正房是不敢想的,能做個有情有義之人的妾室就是她們的追求。像王越這樣又年輕又是高官又有錢又有才華的男子,幾乎就是完美的化身,給他做妾,這些女子當然是千肯萬肯的了。

  在眾女調笑董小宛的時候,王越已經出了媚香樓,隨即就看到了冒襄等人。

  冒襄他們雖然出了媚香樓,卻沒有立刻走人,他們把老板王越獨自丟在媚香樓,總要看看情況再考慮離開。

  “你們這些家夥毫無義氣,竟敢把本大人一個人丟下,該當何罪!”王越佯怒道。

  冒襄看出來王越隻是裝作生氣,他陪著笑道:“王大人,如此良辰美景,正是風花雪月之時,您怎麽也出來了?”

  方以智也笑著道:“王大人,我們創造此等良機,您怎麽不繼續風月,坐失大好時光。”

  王越嗬嗬一聲道:“那該怎樣?以你們的意思,本官還要夜宿媚香樓?”

  其實這也是他跑出來的一個原因之一,他真是不習慣睡在陌生的地方,人家董小宛還不一定留他夜宿閨房呢,要是那樣多沒麵子。

  冒襄笑的特別曖昧地道:“大人,那位小宛姑娘看來對您有意呀,要不要我們幫您撮合撮合。”

  王越總覺得怪怪的,這冒襄竟然為他未來的小妾拉皮條,怎麽想怎麽都覺得奇怪。

  他不禁問道:“辟疆兄就沒有看上那位董小宛?”

  冒襄嚇得連連擺手道:“學生怎敢與大人爭風,說笑了說笑了。”

  王越一想就明白了,冒襄與董小宛應該是第一次見麵,現在二人之間毫無瓜葛,更沒有感情基礎。今天的主角是王越,所以冒襄根本就沒有往那方麵去想,董小宛的目光焦點也不是冒襄。其實冒襄第一個談戀愛的女朋友是陳圓圓,而不是董小宛。

  冒襄見王越愣神,又道:“王大人,學生與香君姑娘她們相熟,要不我讓她們去問問小宛姑娘的心意?”

  秦淮河上的名妓自主權利還是挺大的,即使是賣身於青樓的姑娘,都是自己選擇終身對象,很少是由老鴇決定的,所以冒襄不找李貞麗。

  方以智也道:“學生剛才出來的時候打聽過了,這位小宛姑娘仍是自由之身,還沒有將身契賣於青樓。”

  王越道:“一切順其自然吧,別添亂了。”

  他對董小宛還是挺有好感的,但是這種事情隻能慢慢來,感情是需要培養的,秦淮八豔的名頭可不是說說的,人家也不可能因為你是王越就直接往懷裏撲。

  王越吩咐嶽順再給媚香樓送二百兩銀子過去,之後就回到了南京的住處。

  相公去逛青樓了,這一點可瞞不過機要秘書李雪珠的眼睛,王越身上的脂粉味也逃不過她的鼻子,但是王越沒有夜宿在外麵,就夠李雪珠竊喜的。

  回到褲襠巷住所的阮大铖,招來自己的好友楊文聰。

  再混蛋的人也是有朋友的,這位楊文聰,字龍友,是位罷職在家的縣令。別看此人曾經官職不高,卻素有文名,又是複社早期的創辦人之一,妻子正是馬世英之妹。

  “龍友(楊文聰字)快來,來看看這個!”阮大铖揮了揮手中的文件,遞給楊文聰。

  這份文件阮大铖可是看了又看,幾乎都快會背了,可見他的重視程度。

  這是用A4紙打印的文件,楊文聰先是驚歎何人能將字體寫的這麽小,接著仔細看了起來。

  還沒看完,他就吃驚地道:“這,這是要收商業稅呀。”

  阮大铖去拜見王越,他是知道的,沒想到阮大铖帶回來這麽一份東西。

  “圓海,這是王思華交給你的?”楊文聰皺著眉頭道:“你若參與此事,知道這代表著什麽嗎?”

  阮大铖卻道:“龍友仔細看完。”

  楊文聰接著往下看,就更吃驚了。這份文件不僅是收商業稅,接下來還要在長江出海口收海關稅。當然,名義上是保護費,與鄭家所做的有些大同小異。

  見他看完,阮大铖問道:“怎麽樣?”

  楊文聰歎息道:“這是要得罪天下人呀!”

  “哼,龍友所說的天下人,不過是那些士紳、商賈、宦官罷了,怎能代表天下人。”阮大铖滿不在乎地道:“我阮圓海也算是詞章才子,科第名家,隻因當年主意一錯,投了崔魏之門,遂入兒孫之號。如今勢敗,剩我枯林囗鳥,人人唾罵,處處攻擊。”

  說著他也是發狠了大聲道:“既然他們不給我活路,我就另謀出路,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他已經想明白了,抱王越的大腿,比抱魏忠賢一黨的大腿更安全。因為王越有軍隊為後盾,皇帝都沒轍。

  明朝的問題主要就是經濟問題,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看出來了,但是既得利益集團太龐大了,誰也改變不了這個趨勢。包括阮大铖和楊文聰,他們自己其實也是既得利益者。

  楊文聰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句話說的好啊。聽說這位王思華大人,在順天府各地很是做了一些有益於民生之事。”

  這份文件也說明了這筆錢收上來的用途,既江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著啊!”阮大铖一拍大腿道:“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將來這史書上也要留下我阮圓海之名。龍友,幫我參詳參詳,我阮圓海的成敗在此一舉了。”

  楊文聰對再回仕途同樣很上心,如果能搭上王越這艘船好像也是一條捷徑。

  於是二人連夜研究這份文件,並細化條款,查遺補漏。

  阮大铖洋洋灑灑寫了一份更詳細的東西,第二天派人送給了王越。

  看完之後,王越拍手叫絕。阮大铖這家夥確實有些才幹,王越拿出的那些東西隻是個粗略的計劃和章程,那是按現代稅收修改製定的。經阮大铖和楊文聰潤色之後,更適合大明的實際情況,更有可操作性。

  這些東西要是讓那位原遊擊將軍焦可大來搞,肯定是搞不出來的。

  於是阮大铖被王越派往蘇州,主抓城管稅收工作,王越承諾一年看成效,如果做的好,不介意推薦他當個鬆江知府。

  阮大铖在文稿裏留下了楊文聰的名字,說明這些東西弄出來也有楊文聰的功勞。讓好友搭個順風車這種事情,阮大铖還是很義氣的

  楊文聰這個人王越也有耳聞,好像比阮大铖有節操多了。

  饑民轉運工作已進行了大半,王越要在南京等待第五團馮源山部一起趕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