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 名花名廚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30
  雖然這是詞不是詩,但是隻起了個頭,就已經震驚全場。

  王越今天來也應景的帶了把扇子,他把扇子打開扇了扇,接著吟道:“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聽到這裏,李香君等女已經滿眼小星星了。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首木蘭詞是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後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淒婉,屈曲纏綿。

  在這些秦淮女子們聽來,幾乎就是為她們所作的了,風月場所什麽時候也不缺負心漢,這首詞道盡了落花有情,流水無意的心酸。

  “好詞好詞,這樣的佳作必然能夠流傳於世!”冒襄和方以智等人沒想到王越還有這一手,不禁連聲稱讚,深感王越也是吾輩中人。

  李香君等女也是對王越刮目相看,眼睛裏的小星星更多了。

  王越麵對他們的誇讚麵不改色,抄襲而已,抄著抄著就習慣了。

  珠簾一掀,董小宛輕移玉步,款款而出,向王越施禮道:“王公子大才,小宛失禮了!”

  王越仔細打量董小宛,她大約一米六二的身高,麵如桃腮,眼如秋水、發如堆雲,齒如編貝,端的是國色天香。

  他連聲道:“無妨,無妨!這次來媚香樓能一睹諸位佳麗的風采,就已經不虛此行。”

  董小宛見這位王公子彬彬有禮,談吐不凡,這才收起了戒備之心。

  王越沒有因為董小宛的為難而生氣,還賦了一首佳作,李貞麗大喜。見人已到齊,她便張羅著準備開席。

  這就是喝花酒了,美酒佳肴美人,當然還有琴曲。

  聽說要上酒菜,王越不禁問道:“聽說小宛姑娘廚藝超群,莫非你要親自下廚?”

  董小宛驚詫道:“王公子怎麽知道奴家會廚藝?”

  董小宛的廚藝雖好,那還是後來才被人發現的,隻是現在還名聲不顯,很少有人能吃到她親自下廚煮的東西。

  “呃!”王越掩飾道:“這個,這個小宛姑娘美若天仙,所以本公子想來廚藝應該不差。”

  董小宛其實是位資深吃貨,在後世董小宛被譽為中國十大名廚,作為吃貨的王越還是有所耳聞的。

  董小宛所做的菜被稱作“董菜”又譽為“詩菜”。她的菜譜都是詩訣,如:雨韭盤烹蛤,霜葵釜割鱔。生憎黃鯗賤,溺後白蝦鮮。曾被史可法稱為“天下一絕”的“董肉”,亦有形象生動的“切詩”:眼眼見快,板板聆聲,刀刀顯功,片片生津。

  “董肉”,這個菜名雖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東坡肉”倒是相映成趣。這個“董肉”就是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和走油肉。

  另外江淮地區曆史悠久的“董糖”就是董小宛發明的。這個董糖王越小時候非常愛吃,是家人從南方捎回來的。就是以精細白糖、褪殼芝麻、純淨飴糖加上等麵粉製成的一種酥糖。

  而且董小宛所醃製的鹹菜也別具特色,她醃的鹹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

  各色野菜一經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鬆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鬆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

  這是個很懂生活的女子,也許是與其母長期隱居而養成的吧。

  董小宛也不知道王越說的是真是假,隻是哦了一聲道:“公子們請稍坐,不知你們想聽些什麽曲子?”

  李貞麗卻道:“小宛,既然王公子提到你做的菜,何不露一手,讓大家嚐嚐。”

  收了王越兩錠銀元寶,所以李貞麗非常熱情,畢竟這是位有錢的主,說不定一高興了還有打賞呢。

  董小宛對這位王公子並不討厭,一首絕妙好詞已經刷新了對王越的觀感,因此她笑了笑道:“請公子們稍候,奴家去去就來。”

  王越客氣地道:“有勞小宛姑娘了。”

  這酒席本來就有廚娘在做了,因此不久就有菜流水似的端了上來,琥珀油雞、水晶白鴨、蝴蝶海參、鬆鼠桂魚、雪花蝦球、翡翠魚圓等等。

  王越一直在觀察冒襄和董小宛的神色,發現他們好像並不熟絡,這才恍然。

  這時的董小宛剛到秦淮不久,她與冒襄真正開始於東林大佬張溥的撮合,之後冒襄開始追求董小宛,這一追就是三年。從秦淮追到杭州,再追到揚州,最後追到蘇州。這一階段算是董小宛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了,事情的轉折在蘇州的董小宛小病初愈,冒襄前來拜訪,自此定情,董小宛開始倒追冒襄。

  後來董小宛倒追冒辟疆一直追到了如皋城下,玩起了十八相送的把戲,可冒辟疆拒絕她的一個理由竟是,你們家這些年來欠下來的那些巨額債務,我可沒辦法幫你還。

  這一句話,就把小宛姑娘弄哭了,委屈得不得了,還不能說什麽,隻得流著淚轉頭離去。最後還是柳如是的老公錢謙益仗義援手,幫董小宛還清了債,又親自把董小宛送到如皋,董小宛這才最終嫁到了冒家。

  “公子,您怎麽一直盯著我看啊?吃菜,吃菜!”冒襄被王越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招呼道。

  王越打了個哈哈道:“我覺得辟疆是我們這幾個人裏麵最帥的一位,所以多看了兩眼。”接著又對方以智道:“密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冒辟疆確實有兩把刷子,在董小宛之前,他先跟陳圓圓談上了戀愛,陳圓圓被勢家搶走送進了宮,冒辟疆這才轉移了方向。

  方以智隻好附和著道:“有理,有理!”不過他內心裏可不認同冒襄比自己帥。

  孫臨對李香君她們道:“香君姑娘,彈幾曲來助助興可好?”

  李香君笑語欣然道:“那奴家先來一首《采菱曲》。”

  說著就彈起琵琶就咿咿呀呀地唱開了,李香君唱的是昆劇,也就是南曲,她被認為是秦淮河上與董小宛南曲唱的最好的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