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推出去斬首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64
  王越又問道:“賊寇新敗立足未穩,你軍為何不主動出擊?”

  劉良佐解釋道:“流寇勢眾,末將擔心不是敵手,是以據險而守,以逸待勞。”

  王越失聲笑了起來道:“流寇哪次不是人多勢眾?官軍哪次不是以少擊多?要按你這麽說,我們隻需要數一數流寇的人數就可以跑路了?真是強詞奪理。”

  劉良佐還要解釋,王越揮手打斷道:“我且問你,這次你軍阻擊流寇,殺死多少流寇?你軍陣亡多少人?”

  說起這個,劉良佐有點著急了,這話該怎麽編呢?

  王越見他眼珠子直晃,就知道他要編謊話,所以提醒道:“本官要真實數字,如果劉總兵謊報軍情,不要怪本官對你軍法處置。等你說完之後,所有軍官不許離開,本官要派人去你軍中核對。”

  劉良佐知道自己手下那麽多人很難守住口風,隻好道:“流寇未傷一人,我軍傷三人,陣亡四人!”

  王越嗬嗬笑道:“劉總兵,你也打仗多年了。你軍一萬五千兵力,這點損傷,像是經過了一場惡戰嗎?”

  劉良佐緘口不言,這種事情明軍們經常幹,他又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見他不說話,王越轉首問旁邊的監軍太監吳直道:“吳公公,臨陣脫逃何罪?”

  “呃!”吳直愣了一下道:“死罪!”

  王越又問一起來的南京京營監軍太監劉斌道:“劉公公是這樣嗎?”

  劉斌隻好笑了笑道:“是啊,王大人,臨陣脫逃是死罪,死罪!”

  王越一拍雙手道:“那本官就執行軍法了!劉公公,命你的人把劉良佐壓下去,立刻斬首,以儆效尤!”

  “啊?”無論是吳直、劉斌、還是其他的明軍將領,都傻眼了。

  軍規明文規定,臨陣脫逃確實是死罪。但是因為這一條而殺大將的,在明末絕無僅有。

  臨陣脫逃的人多了去了,不但武將如此,文官也如此。大同總兵王樸,就是著名的王跑跑,他算是明末少有的因臨陣脫逃被處死的將領。但是很多人跑呀跑的,一點事兒也沒有,就比如吳三桂,還有左良玉。

  朝廷處置這些臨陣脫逃的將領,是視情況而定的,吳三桂就是例子,人家是關寧軍。

  劉良佐也被驚到了,他脖子一梗道:“王大人,你無權處置本將!”

  確實如此,王越沒有這麽大權利,除非像盧象升一樣手持尚方寶劍。王越最大的權限也隻能把劉良佐關押,送解進京,由朝廷議處,因為人家是總兵。

  王越滿不在乎地道:“本官臨機決斷,事後自會向朝廷奏明。”

  他又對劉斌道:“劉公公,速速執行本官命令。”

  劉斌一看,這王越是鐵了心要殺劉良佐呀。想一想天策軍的戰力,他隻好硬著頭皮,招呼自己手下的明軍道:“來人呀,將劉良佐拿下!”

  眼看南京京營的軍兵走了過來,劉良佐倉啷一聲拔出腰刀,對王越冷笑道:“王大人,請恕末將無禮了!”他本就是流寇出身,大不了再反而已,他的許多部將本來就是流寇轉正的。

  他的親信副將良佐繼也隨即拔出兵刃。

  劉良佐見後嗬嗬一笑,他一振腰刀,大喊道:“兄弟們……!”話還沒說完,突然隻聽:“啪!”的一聲槍響,劉良佐大腿中彈,咕通摔倒在地。

  開槍的卻是王越身邊的警衛排排長嶽順,劉良佐一拔兵刃,他就已經拔槍在手了,王紅武等軍官也把手槍拔了出來。

  見劉良佐倒地,王越道:“本官隻除首惡,從者同罪。”說著點了點副將良繼佐,對劉斌道:“把他也帶走!”

  劉良佐顧不上腿上得疼痛,大呼道:“兄弟們,跟他們拚了!”

  一眾臨淮總兵所屬的將領有些不知所措,主要是事發突然,他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而且他們現在是官身,來之不易呀,造反的成本太大了。就如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毛文龍的部下也沒有造反類似。

  之所以沒有當場擊斃劉良佐,王越就是想看看有多少人鐵了心跟著劉良佐。現在看來想繼續當官軍的人,還是占大多數的。

  副將良佐繼持兵刃的手在顫抖,因為他發現其他人沒有響應,這才知道自己衝動了。

  那些明軍將領還在猶豫,南京京營的明軍衝過來下了良繼佐的兵刃,把他和劉良佐一起帶走。

  這些天京營的明軍跟著天策軍後麵,已經完全服了,所以對於王越的命令毫不含糊地執行。隨著哢嚓哢嚓兩聲,執刑的明軍托著盤子過來道:“稟報王大人,行刑完畢,請王大人查驗!”

  王越也不看,隻是揮揮手讓他們下去。王越看了看那些靜若寒蟬的臨淮總兵所屬明軍將官道:“原臨淮總兵劉良佐不從號令,臨陣脫逃,按罪當斬。副將良繼佐企圖頑抗,有反叛之意,也已經伏誅。”

  說到這裏王越頓了一下道:“參將張洪秋何在?”

  “啊?”張洪秋立馬跪下道:“王大人饒命呀,末將一時起意,隻是想幫忙,隻是想幫忙呀!”這次的事情因他而起,沒想到搞的這麽大,他真擔心王越也拿他開刀呀。

  王越一擺手道:“起來說話!”

  見他戰戰兢兢地起身,王越這才道:“參將張洪秋暫代臨淮總兵之職,等待朝廷的正式任命。”

  張洪秋被搞傻了,按說他才是罪魁禍首,怎麽還會有因禍得福這種好事?

  對於總兵的任命權主要在兵部,然後還要上報內閣議論和報備。

  這其中兵部的作用最大,王越身為兵部左侍郎,謝寶清又身為兵部尚書,又兼著閣臣,這種操作不要太簡單。

  王越隻需要給張洪秋記上一份功勞,這事就水到渠成了,這次剿匪功勞太多了,隻需要劃拉點給他就行了。

  之所以讓張洪秋擔任總兵之職,是因為王越剛才觀察他的臉色,看的出他已經有了畏懼之心。而且這個人已經見識了天策軍的戰力,以他為總兵的臨淮鎮軍兵今後隻會對天策軍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