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 亂世用重典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31
  這次隨同艦隊南下的,還有第三團的一個營,他們將先行前往台灣淡水打前站。這次南下農用工具等生活物資也帶了不少,這些將會發放給那些願意種地的百姓。

  同時還有近千名基建和公路方麵的老工人隨同南下,他們將主要用於上海縣外灘附近地區的建設,以及一些公路的建設。少部分人會趕往香港,規劃香港貿易分公司所需要的辦公樓、倉庫和港口。民政部門在香港的夠地工作進展很快,畢竟現在你香港還不是後世,買地沒有那麽難。

  另外還有幾百名民政與貿易公司的工作人員。

  他們將在鬆江府、蘇州府、揚州府、杭州府及南京地區,收購一百萬隻雞,沒有雞,鴨子也行。這些地區數量不夠,還將去福建廣東等地購買。

  理論上,一隻雞一天可以吃掉一點五畝地的蝗蟲。牧雞法滅蝗不是沒人用過,但這些年糧食減產,養雞數量持續減少。而由官府來承辦此事,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朝廷都窮的叮當響,根本沒錢弄。

  海監戰艦和補給艦就是用來裝雞籠子的,客貨滾裝輪和木質貨船騰出來裝饑民。

  這些雞到達山東後,將主要由天策軍各部隊管理,奔赴山東各地滅蝗。

  一部分會分發給王卓的下屬單位——各衛所,由他們去滅蝗。這些雞算是半價貸給他們的,今後需要他們用雞蛋償還這個貸款,也算是半賣半送,同時也能豐富了各地的蛋類供應。之所以不免費給他們,是因為白來的東西不懂得珍惜,萬一這些雞被他們祭了五髒廟怎麽辦。

  茶嶺附近的二十萬饑民剛剛被俘虜,首要的工作就是安定人心,天策軍的方法就分發糧食和持續的宣傳。

  首先發放的是繳獲的糧食,張獻忠等人急於逃跑各種輜重丟棄了不少,其中糧食就是大頭。

  王越命令將這二十萬人分做一百個分隊,然後分區分塊發放。分裝糧食由明軍和惠登相、李萬慶所帶的那些車夫來做,發放糧食由天策軍和治安軍來做,目的就是讓他們記住這些花皮,記住天策軍。

  這個分隊隻是這麽粗略地分一下,以後還要細分。

  張獻忠留下的糧食很雜,大米、白麵、稻穀、各種豆子都有,分發糧食主要就是大米和白麵,其他糧食再做其他用途。

  每個饑民十斤糧食,用一個蛇皮袋子裝好,實際上就是王越從後世弄來的小號的蛇皮袋子(編織塑料袋),這個可以防雨。每個袋子十斤不是用稱的,裝一袋子十斤的當樣品,然後估摸著裝這麽多就行了。

  現在天還在下雨,為了這些饑民著想,每三個人會發給他們一塊大號的防雨布,這個用木棍支撐起來,就能遮雨。這種防雨布和那個蛇皮袋子是一樣的材料,後世非常常見,長風沙港那邊的饑民同樣也發了這個東西。

  糧食的發放讓饑民們立刻放鬆下來,看來這些官兵說話還是算數的,高音喇叭也在循環播放著王越製定的安民政策,進一步安定了民心。

  分發糧食分布在多個區域內,場麵上看著很亂,到處都是人,實際上井井有條。

  但是與此同時,饑兵營地旁還是響著零星的槍聲。

  饑兵營地旁挖了一個大坑,有幾個饑民樣式衣服的人被拖到大坑旁,當兵的對著後腦就是一槍,打死了往坑裏一腳踹過去,還不帶立刻掩埋的。就擺在那裏,給大家看。

  有那拿著高音喇叭的士兵還在喊:“大家都看見了,這就是擾亂秩序的下場。不聽號令者,搶奪別人糧食者,皆同此例。”

  亂世用重典,這麽龐大的饑民要維持好基本的秩序,必須要殺伐果斷,震懾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尤其是這裏麵有不少原來的饑兵首領逃脫了點名,這些人天策軍是不會用的,但是某些人還想繼續他們作威作福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了。

  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使得饑民營地秩序更加井然。

  天氣近晚,看看一切安民工作井然有序,王越召集軍官們開會並分配任務。

  “紅武,這次南下你們支隊幹的不錯。”王越對王紅武道。

  王紅武敬禮道:“這些司令誇獎,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王越點點頭道:“大家都坐吧!”

  這裏是軍用帳篷,座位都是折疊椅,以及墊了東西的彈藥箱之類的。

  開會的是天策軍各團營以上軍官及治安軍各團長,見大家都坐好了,王越道:“當前我們有兩個工作要做,首先是繼續追剿張獻忠所部。源山,你說一下當前對張獻忠去向的偵查情況。”

  馮源山道:“報告司令,雖然流寇四散而逃,場麵極度混亂。但是根據前方偵查排的匯報和無人機的觀察結果來看,張獻忠的主力應該是奔著潛山去了。”

  王越點點頭,這個情況他當然第一時間就收到匯報了,讓馮源山提出來,是為了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

  所以他問在座的軍官們道:“你們說說,張獻忠為什麽要往潛山方向走?”

  天策軍雖然武力強大,但王越不希望自己的軍官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天策軍同樣需要軍官們不斷提高戰略眼光,所以王越總把這樣的判斷交給軍官們。

  王紅武道:“很明顯,張獻忠想避往山區,潛山西麵的英山、羅田等地都是大別山區。在與我軍的戰鬥中,流寇們已經見識過了我軍的火力,張獻忠等人肯定是想依托山區繼續對抗官軍的圍剿。”

  一眾軍官都頻頻點頭,他們都讚同王紅武的判斷。

  王越嗯了一聲道:“山區作戰對我軍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主要是對後勤的要求更高了,裝甲車輛很可能無法直接攻擊到敵人。不過這正是鍛煉我軍的一個機會,我希望各級指揮官要多打動腦子的仗。”

  大別山是連老蔣都頭大的地方,老蔣可是有幾十萬大軍,而天策軍的兵力卻隻有九千,茫茫大山撒進去就沒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