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風水寶地台灣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22
  流寇要跑,當然逃不過天上的眼睛。

  於是王越留下一個排的天策軍士兵和兩百名明軍,防守營地,馬車和炮兵陣地,其他兵力全軍出擊。

  流寇已敗,不需要太多的兵力留守,何況第五團的炮兵和海軍的炮兵,還有衛生隊都是有單兵武器的。

  兩百明軍用於打掃剛才的戰場,那五六千倒下的流寇騎兵並不是都死了,受傷的人需要他們收攏起來,交給天策軍衛生隊救治。

  炮兵繼續向流寇開炮,目標就是流寇向回撤退的步兵隊伍。

  這些步兵也是倒了大黴,跑了一個來回什麽也沒幹,往回跑還要接受炮彈的洗禮。

  天策軍的火炮真是打的太快了,真可謂彈如雨下,炸的流寇們鬼哭狼嚎,很快就傷亡慘重,他們隻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沒命地向前狂奔。

  南下支隊對饑兵後陣的炮擊持續到現在,可供炮擊的目標越來越少,流寇老營的兵丁不是被炸死了,就是被打散了。

  隨著張獻忠撤退命令的下達,這幫人跑起來更歡了,所以南下支隊又分出了四十門迫擊炮,支援第五團的炮擊。南下支隊炮擊的目標除了正在撤退那三萬步兵,還有張獻忠中軍用於觀陣的那七八千兵力,其實這部分兵力就是個預備隊。

  南下支隊炮擊的距離,最大跨度已經達到了四公裏左右,由此可見幾十萬大軍占地之廣。

  其實這個距離並不都是流寇占據的,流寇的步兵往回跑,相距他們的出發陣地還有一裏多地呢,南下支隊的炮兵陣地設置在流寇饑兵之前的一裏多地,這就差不多要減去一點五公裏了。

  南下支隊加入了炮擊,更加劇了流寇的逃亡速度,並從有序向無序發展。流寇本來就沒有多嚴謹的秩序,一旦敗逃就會產生混亂,天策軍的猛烈炮擊加速了混亂的形成。

  三萬革左五營步兵從撤退演變成逃跑,最後炸了窩一轟而散,所有人隻有一個想法,別讓炮彈落到自己的頭上。闖塌天劉國能無論如何也約束不住,隻好隨他們去了,猛烈的爆炸遮蓋住了呼喊聲,任何命令也難以傳達,因此這些步兵隻有少部分人遵循了既定的撤退路線。

  任何撤退行動都要有斷後部隊,就算是逃跑也應該一樣。按說這三萬步兵是最理想的斷後部隊,通常情況下都應該留下一批人斷後。

  張獻忠傳令撤退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結果打眼一看,立刻打消了一個念頭,迅速帶著自己的中軍人馬狂奔而去。

  並不是那三萬步兵散了架,無法履行斷後任務,而是張獻忠看到的是三萬人在炮火中飽受摧殘的情景,就知道什麽都是徒勞的。而且炮彈也陸續落在了他的中軍,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第五團和南京京營迅速追上了革左五營的這部分步兵,炮擊隨即停止,轉換了炮擊方向。

  天策軍一邊開槍,一邊用高音喇叭大喊:“放下武器,饒你們不死!”

  這些流寇們有的一看跑不掉了,丟掉武器跪地投降,有的仍然沒命地逃跑,有的被打死在地。

  南京京營的明軍一湧而上,逮住一個就繩捆索綁,這可都是錢呀。

  三萬步兵被炸死、打死一萬多人,俘虜三千多人,餘著約七八千人四散而逃。

  天策軍剿匪是來救人的,不是來殺人的,王越也沒心思去追這些人。幾十萬流寇崩潰的場景是赫人的,方圓幾十裏內到處都是慌亂奔跑的人群,漫山遍野全是人,場景之混亂難以想象。

  王越指揮部隊繼續向流寇大陣衝去,張獻忠一跑不但他的老營跟著跑,那些被他裹挾的百姓也跟著跑。

  流寇的饑兵達到了三十餘萬,南下支隊一邊前進一邊宣傳,到張獻忠撤退才陸續搞定約十萬人。饑兵們最先逃跑的是後陣的那些人,南下支隊對後陣老營的炮擊,早就讓他們心驚肉跳,一看老大們都跑了,二話不說跟著就跑。

  後陣饑兵逃跑也帶動了其他饑兵,王越就是奔著這些人去的,南下支隊留下治安軍繼續他們的工作,第四團迅速行動,協同第五團攔截饑兵。

  天策軍以連為單位四處出擊,到處喊話,哪裏人多,就奔哪裏去。天策軍對他們這些手持木棍糞叉的人並不亂殺無辜,尤其高音喇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大部分被攔截到的饑兵都放棄了逃跑。

  天策軍兵力有限,最終有近十萬饑兵跑路,方圓幾十裏內還有二十萬饑兵需要收攏和安置,所以王越放棄了對他們的追趕。

  這是一個龐大的饑民群體,天策軍暫時將他們臨時安置在茶嶺附近,等候在舒城之戰俘虜的五萬人。

  至此,天策軍南下已經俘虜了近三十萬人,這些人的安置將是起點城近期的頭等大事。

  王越南下剿匪是考慮過俘虜安置工作的,隻是形勢的變化太快,張獻忠等人的裹挾速度太快,原本的二十多萬人迅速發展到五十萬。

  上海縣、威海港、天津港、香港島等地的基建建設,甚至起點城附近的許多公路都需要大量的人力,還有仁川港和濟州島都能消化人口,這些人口也包含了山東地區今年幹旱所產生的饑民。

  但是現在饑民的人數比預計的多出了近三十萬人,跟張獻忠跑掉的那些人,王越也把他們算在內了,這些人最終是要逐步追回來的。

  人口多了就要考慮糧食問題,原先是打算將這些人用於基建和工業建設的。

  現在要增加糧食就要增加耕地,北方旱情嚴重,而且還要持續好幾年,發展農業投入太大,那麽目光就隻能轉向南方。

  王越雖然是應天巡撫,也不可能在江南地區為這三十萬人拿到足夠的耕地,除非發動土地革命。這種事情不是當前急需要進行的工作,所以不予考慮。

  要在南方弄到土地,沒必要一定非盯著內地,就在大陸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塊風水寶地,它就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