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 田租免賦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8      字數:2138
  惠登相和李萬慶終於知道王越為什麽讓他們挑選老實人了,也對天策軍後勤物資的充足感到咋舌。

  這些馬車上所裝載的物資全部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就是前世超市裏十斤一塑料袋的那種。每輛馬車裝了兩噸,八百輛馬車就是一千六百噸,即三百二十萬斤。

  一艘補給艦可以裝載物資一萬五千噸,這點大米根本不算什麽。

  這一千六百噸大米如果分給作戰的天策軍食用,一人要分三四百斤。這差不多夠吃一年的,因為天策軍還有軍用幹糧。

  這些糧食其實是王越準備進攻張獻忠的武器,目標就是那些饑兵。

  在桂家衝抓獲的四萬俘虜,已經安置在了長風沙港附近。戰兵之類的,通通押送到了滾裝輪的底層車庫內向上海縣起運,這些人大多都是青壯,正好用於外灘附近的建設。

  安慶至上海縣不到五百公裏,以滾裝輪的速度,到達上海隻需要一天。

  上海縣有七八百縣兵,這些人的看押就交給唐以典了。王越作為應天巡撫,隻是一紙命令的事情。

  那三萬多饑兵,按人頭一人發了十斤糧食,還有一些鹽,戰場上打死的馬,也把馬肉分給了他們,這情緒立刻就穩定了。不用擔心他們沒有做飯的工具,人家都隨身攜帶著呢,流民不是白叫的。

  這些糧食也不都是天策軍帶來的,還有作戰繳獲的,天策軍再補充一點,就是讓他們吃飽飯。

  這三萬多人,王越都沒有派人看押,隻是安排天策軍海軍給他們分發物資和做一些宣傳工作。

  俘虜營地裏安放了大量的高音喇叭,不停地循環播報宣傳,宣傳的內容就是:在他們沒有得到安置前,每十天一人發十斤糧食,無論男女老幼同樣的標準。

  應天巡撫王思華大人做出承諾,隻要他們今後服從管理,不再為非作歹,以往的從賊之罪既往不咎。而且王大人還為他們安排好了今後的生活去向。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將作為農民,一人會分得五十畝田地,種子和農用工具免費發放。今後這些田地的產出,在逐步償還完官府發放的種子和農用工具費用之後,官府將不再征收這些田地的任何賦稅,也就是說永不征賦!

  官府在他們種地的地區隻收一種稅,那就是商業稅。糧食吃不完要拿出去賣,那不好意思,這些賣出去的糧食就是商品了,那就要交商業稅。

  另一部分人可以選擇做工,每月薪水一到三兩銀子不等,無論男人女人老人都有活兒幹,都有銀子拿。孩子們都會安排讀書,一日三餐免費。

  好家夥,這些原流寇們一聽這個,也不哭了,也不鬧了,比乖寶寶還老實,你趕他們走他們也不願意走了。

  隻有一些老成持重的人持懷疑態度,天下還有這麽好的事?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種田官府不征稅的!哦,吃不完拿出去賣才收稅,老子飯都吃不飽,賣個錘子,我不賣,官府不是一文錢也征收不到了?

  不管信不信,這每十天十斤糧食卻是實實在在的,總算有個安生日子過了,總比東躲西藏的舒心。這跑來跑去的日子真是太累了,也該歇歇了。

  隻要官府不追究他們從賊之罪就成,先看看這王大人是不是能說到做到。如果是真的,媽呀!那真是福從天降了。

  王越的確是準備不在自己的實際控製區內征收農業稅了,其實不征收的隻是百姓們口糧的那部分稅,一人才能吃多少糧食。不過這也是天大的惠政了,上下幾千年都不從有過的。

  另外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做過流寇的,如果做工,將會在一定的時期內,拿到的薪水低於正常薪水的兩成。

  王越可是花錢將他們買來的,這個賬需要他們來做平。其實也沒什麽,給王越做工薪水夠高,窮人乍富的他們也能知足。

  學校免費讀書還要免費一日三餐,這個政策將會執行很長一段時間。

  首先是窮人們都把孩子當做半個勞力,尤其是在農村,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所以學校優厚的待遇,就是為了吸引這些家長們將孩子送到學校。

  在王越的實際控製區內,還有強製性措施。如果不把孩子送到學校,那你將麵臨高額的罰款,甚至在王越下屬的工廠和工地會遭到辭退處理。

  另外,這個時代以科舉做官為榮,起點城學校優厚的待遇也可以吸引外來的學子。起點城的師資力量還比較薄弱,所以這隻是次要目的,起點城自己的孩子還教不過來呢。

  起點城的高收入讓某些人動了讓孩子走科舉之路的心思,畢竟老觀念不是那麽容易立刻轉彎的。可是起點城的強製性措施,就是孩子們必須進起點城學校接受教育。孩子不送過來也可以,那就要麵臨失業,這可真是個兩難的抉擇。

  孫可望派出的一個一百多人的偵騎馬隊,向桂家衝打探情況,迎麵遇見了王越的北上部隊。

  在無人機的提前預警下,天策軍首先發現了他們,王越命令斬斷流寇的眼睛。

  戰馬是跑不過裝甲車的,尤其是在泥濘的道路上,於是這支馬隊很快被裝甲車圍殲。

  “報……!大帥,官兵從安慶方向過來了!”一名騎兵從大軍後麵飛馳而來,向張獻忠匯報道。

  孫可望與闖塌天劉國能已經率老營驅趕饑兵向茶嶺推進。

  張獻忠正在中軍觀戰,聽到這個消息,驚的在戰馬上晃了晃身子。

  他瞪大了眼睛問道:“官兵距此還有多遠?”

  這個來報信的騎兵正是張獻忠的手下大將馮雙禮,負責壓陣的後軍。

  馮雙禮一抹腦門上的汗珠道:“隻有三四裏之遙!”他這汗不是累的,是驚的,官兵來的太突然了,毫無征兆。

  張獻忠也不說話,一撥馬頭向後軍奔去,馮雙禮趕緊跟上。

  馬蹄得得,張獻忠快速來到後軍,打馬上了一個小土坡,向遠方一看,一隊幾千人的隊伍正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