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慌亂的廬州城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8      字數:2156
  混天星惠登相看了看張獻忠羅汝才,他的兵力和這兩家都沒法比,所以都不好得罪。

  他笑了笑道:“兄弟我當然是以二位哥哥馬首是瞻。”他想的是反正人家吃肉,自己總有口湯喝。

  “不過,兄弟我近日來聽手下的小的們說起一個不好的消息。”惠登相皺著眉頭道。

  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好奇地道:“混天星,有什麽不好的消息?說來聽聽,莫非是盧象升又被調過來與我們作對?”

  盧象升多次打敗過他們,提到這個名字,他們腦仁都疼。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惠登相想了想道:“是我們俘虜的一個南京京營的什長說的,那位盧閻王上個月帶著十萬大軍進剿叛軍,結果全軍覆沒了,本人也被叛軍俘虜了。”

  “哈哈哈,當真?”

  “確有其事?”

  “這是好消息呀,混天星怎麽說是壞消息!”

  眾首領聞聽盧象升陷於叛軍之手,一個個都喜笑顏開,看來從此去一大敵了。

  張獻忠收住笑聲道:“那盧閻王死了沒有,是哪裏的叛軍有如此手段?”

  惠登相苦笑道:“盧閻王沒死,叛軍不但把他放了,還接受了朝廷的詔安,這叛軍就是兩次大敗建奴的天策軍。”

  天策軍的戰績太輝煌了,他們這些到處遊動的流寇也有所耳聞。

  “可惜,太可惜了!”張獻忠連連歎息道,又問:“這就是混天星所說的壞消息?這對我等也沒有多大影響嘛。”

  惠登相的笑容更苦了:“據那什長說,朝廷與天策軍和解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天策軍來安慶剿匪。那天策軍的大帥王越已經被任命為應天巡撫,那張國維就是回蘇州與他辦理卸任交接去了。”

  惠登相說完,聚義廳內一靜,這確實是個壞消息。

  “混天星,這個消息是否確切?那天策軍真的要來對付我等?”張獻忠追問道。

  惠登相道:“那個什長也是聽張國維的親兵說起過此事,他官小職卑,所以也隻能算是道聽途說。”

  這個時代消息傳播的速度很慢,尤其是他們這些流寇,能得到這個消息,已經算是碰巧了。

  旁邊的過天星張天琳追問道:“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那王越是什麽時候被任命為應天巡撫的?”

  惠登相道:“據說是六月二十日左右的事情。”

  現在是六月底,也就是不到十天的事情。

  張獻忠問在座的一位文士道:“徐先生,您怎麽看?”

  這位文士叫徐以顯,現在是張獻忠的軍師,他常以諸葛亮自居,要輔佐明主,奪得天下。軍師的另一個職能就是處理軍中的公文信函,還有消息匯總。

  徐以顯捋了捋自己的長髯,想了想道:“這天策軍據說屢敗建奴,殲敵頗眾,如今聽說盧象升也敗於其手。由此可見,我等如果碰到天策軍,將會非常麻煩。”

  他也沒說打不打的過,反正不能說打不過,畢竟還沒打呢,怎能長別人的威風,滅自己的士氣。

  這當然不是張獻忠想要的答案,他又問道:“那以先生之見,我等遇到天策軍該如何應對?”

  徐以顯心道:我哪裏知道如何應對?我也沒見過這天策軍,但是臉上卻得繃著,捏著胡子在那裏想,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他知道這時候不能潑冷水,微微一笑道:“據學生所知,天策軍兵力大概一萬來人。雖然目前已與朝廷和解,但芥蒂尚在,必然不會全師來皖。所以學生判斷即使天策軍要來,兵力不會超過五千之數。再者,天策軍曾經對抗過朝廷,就算要剿匪也不會出盡全力,保存實力以免朝廷秋後算賬,才是他們所要考慮的問題。”

  張獻忠嗯了一聲,問旁邊的羅汝才道:“羅帥以為如何?”

  剛才還驚疑不定的羅汝才,聽完徐以道的分析,這才把心放到肚子裏。哈哈一笑道:“若是隻有五千天策軍倒是不必多慮,俺活曹操的十多萬大軍也不是吃素的。”

  張獻忠大聲叫好道:“好,羅帥所言正合吾意。”

  過天星張天琳也笑著補充道:“聽說天策軍以火器見長,安慶之地多山,其糧草鉛子火藥運輸必然困難。而且現在又是梅雨季節,對於火器的使用必然大有影響。”

  對於火器,在座的眾流寇首領都不陌生,他們知道火器依賴後勤。如果是雨天,火藥要受潮,將會影響使用。

  天策軍的詳細情況,他們哪裏知道?原本就是和他們八竿子打不著的勢力,所獲得的情報大多都是道聽途說。

  張獻忠點頭道:“過天星所言有理,而且那王越剛被任命為應天巡撫,還有些時日才能到達安慶,我等還是按照剛才所定方略用兵即可。”

  以這個時代的辦事效率和行軍速度,張獻忠說的也沒錯,天策軍要到達安慶也是半個月以後的事情。

  六月底,張獻忠率軍自潛山出擊,進攻太湖、蘄州、黃州等地。

  羅汝才則以一部直接配屬西營作戰外,又以主力北上到桐城與廬州之間遊動,震懾廬州守軍。

  官軍接連敗了幾陣,蘄州、黃州接連被流寇攻破,太湖告急。

  史可法坐鎮安慶城內,不斷催促位於宿鬆的鳳泗總兵牟文綬等人救援太湖。結果牟文綬被流寇擋在宿鬆東北的鄷家店一線,一時難以脫身,其他各鎮均被流寇襲擾,進展緩慢。

  六月三十日,安慶東北部一百七十公裏外的廬州城,近日來幾乎一日三驚。大批流寇北上,距離最近時,可以從廬州城頭看到流寇偵騎的影子。

  廬州知府汪瑞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一麵緊急動員城內大戶,出錢出糧,募集民壯,堅守城池,以防流寇突然攻城,一麵向南京求援。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兩年前,張獻忠由鳳陽而來,自舒城由小蜀山夜襲廬州,一舉破城。廬州城遭到空前洗劫,死傷無數。

  “大人,據小的們來報,從北麵又來了一軍,看上去頗為古怪,不知是官軍還是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