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應天巡撫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8      字數:2128
  其實起點城就是大明的特區,王越沒有能力讓大明整體跑步進入GCZY,不過在起點城一地不難實現。誰叫他不是個特別勤奮的人呢!

  現在的大明窮人遍地,破敗不堪,為這個天下鞠躬精粹死而後已,不是他的性格,先讓崇禎管著這個爛攤子吧。

  他隻想把起點城做大,做大之後的起點城自然會儲備足夠數量,領會了現代知識和體製的人才,到那時文明之光自然會照耀整個大明。

  工業社會是外向型的,它所需要的各類資源遍布全世界,一旦建成工業體係,都不需要王越推動,起點城的勢力都必然會自覺地向外拓展。

  王越又對曹化淳道:“我起點城所發行的銀元和銀圓卷,必須得到朝廷的合法認可。”

  起點城銀圓卷一旦合法化,必然會隨著起點城各類商品走向全國。再加上各地銀行的開設,以起點城的財力作為支撐,起點城銀圓卷將會成為信用貨幣。

  大明各地現在所使用的銀子和銅錢由於成色不一,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起點城所發行的銀元不但精美,而且成色十足。銀圓卷與起點城銀元之間可以自由兌換,王越相信銀圓卷終將得到百姓們的認可。作為紙幣,銀圓卷使用方便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優勢。

  曹化淳點頭道:“鑄幣的事情,雜家代表皇上答應了便是。王大人還有其他條件嗎?”

  這些條件對現在的朝廷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所以曹化淳覺得事情不會這麽簡單。

  起點城都已經自治,私自鑄幣已經不是大事了,崇禎對於這一點也是默認了的,曹化淳當然幫崇禎答應了此事。

  私自鑄幣這種事大明各地屢禁不止,又不是獨起點城一家,尤其現在是明末,朝廷的掌控力度很薄弱了,許多的大戶人家也在做此類營生,因為有利可圖。這也是明朝貨幣成色不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被人為地向銀子裏摻雜了其他成分。

  崇禎皇帝及朝中諸人並不明白王越所謀者大,起點城銀圓卷是當做信用貨幣來運營的,目標就是成為大明的唯一信用貨幣。掌握了貨幣發行權的起點城,就等於抓住了大明的經濟,所獲得的經濟利益不知道多少倍於那一百一十萬兩白銀。

  王越接著道:“這次本官遭到朝中奸臣陷害,險遭不測,還不是朝中無人為本官說話,我推薦謝大人入閣,這個要求不高吧?”

  曹化淳不禁點頭道:“不高,不高!”

  這個要求確實不高,曹化淳的反對也是本能的反對,主要是謝寶清確實離著入閣還有不少的距離。大明朝入閣是講究論資排輩的,謝寶清前麵還有一大串人呢。

  曹化淳最擔心的這是王越把持朝政的開始,如今看來又不像了,否則王越也不會提出起點城自治的條件。如果王越要做曹操,起點城自治還需要征求皇帝的意見嗎?

  王越道:“那曹總管把我的這個要求轉告給皇上,另外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指使錦衣衛伏擊本官,責任非小,本官認為他已經不適合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一職了。”

  孫晉勇是王越在錦衣衛內部的暗樁,王越不能表現的太明顯。孫晉勇現在是錦衣衛指揮僉事,駱養性下台,孫晉勇有可能順位而上就任指揮同知一職。

  曹化淳滿臉為難地道:“王大人,駱都督也是奉命行事,這個責任不應該他來承擔吧?”

  錦衣衛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曹化淳覺得崇禎很難答應王越這個要求,如果錦衣衛都被王越把持了,皇帝不就成了聾子和瞎子了嗎?如果錦衣衛都聽命於王越,崇禎不是傀儡也和傀儡差不多了。

  王越當然知道駱養性隻是執行者,錦衣衛掌刑千戶高文彩才是急先鋒。王越隻不過是尋個由頭趕駱養性下台,為孫晉勇讓路而已。駱養性他接觸過了,和曆史上描述的差不多,那是個識時務的人。

  王越擺擺手道:“曹總管隻管帶話給皇上便是,這種事情也不是你能做的了主的。”

  曹化淳隻好應道:“那雜家就和皇上說說。”

  崇禎是皇帝,而且是個很愛麵子的人,所以有些要求通過曹化淳傳達更加婉轉。如果王越使用強力手段來達到目的,那就是在打崇禎的臉,依崇禎的性格必然無法接受,那還不如推翻朝廷來的更幹脆一些。

  王越接著道:“朝廷任命我為江南承宣布政使,由於起點城事務繁忙,本官一時難以抽身,隻好遙領了。”

  大明的南直隸分江北鳳陽巡撫和江南應天巡撫,江南應天巡撫駐地蘇州,管轄南直隸之下江南諸府及江北安慶府(即南京、江蘇(含今上海)和安徽全境)。海瑞就當過應天巡撫。

  這個地方王越不會放棄,這可是大明的財賦重地,起點城商業和經濟在那裏必然大有所為。但是那裏的傳統勢力同樣錯綜複雜,起點城要布局江南,隻能循序漸進。

  曹化淳今天的收獲不小,起碼知道了王越無意問鼎,這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了。但他也知道,隻要王越不倒,天策軍不敗,今後朝廷很有可能都要看王越的臉色行事。

  所以曹化淳也有意和王越拉近關係,賣點人情,因此他道:“王大人,一地之布政使不宜長期空缺,巡撫就不同了,如果王大人有意江南,雜家可以和皇上說說,由王大人出任應天巡撫。”

  巡撫就是“巡視安撫”的意思,明朝的巡撫是個派遣官,和總督、巡安一樣,不是常設官員,是屬於臨時官員。巡撫通常由都禦史,尚書或者侍郎出任,也可以是七品的監察禦史。所以,明朝的督撫本身是沒有官品的。其次,也不是固定的。

  到了明朝後期,巡撫才逐漸製度化和地方化,最終淩駕於三司之上,成為一地的軍政最高長官。

  但巡撫的本意還是中央的派遣官員,所以王越說起暫不到任,曹化淳才推薦王越擔任應天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