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群情洶湧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8      字數:2134
  可是一旦沒有了王越,起點城所有的車輛,設備,機器,儀器都變的精貴起來。這些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壞一件就少一件,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在荷香對著王越絮絮叨叨的時候,王卓已經召集了政務方麵的各負責人開會,以應對因王越負傷而產生的變化。

  這是一個男權社會,王卓一直以來都是起點城的二號人物。

  起點城是王越的資產,也是王家的資產,雖然王卓很少接觸政務,但王越倒下了,王卓理所當然的要負責管理。

  起點城政務方麵的主要負責人是張子筠、郭彥昌和王鵬遠。

  張子筠是女主人,郭彥昌算是大管家。王鵬遠的地位比較超然,王越為起點城輸送的物資全部都經過他的手,有些事情,郭彥昌也無權過問,而且王鵬遠還掌管著起點城的金庫。

  除了這三位,李子雄的父親李茂昌負責著起點城的對外貿易,貿易公司是起點城的第二大資金來源,由本時空獲得的商品盈利,都是通過貿易而來的。

  起點城現階段是一個以建設為主的軍政集團,所有區域內都在瘋狂地搞建設。所以周延的父親周義德的地位也比較超然,他掌管著起點城的四大建築公司,這四大建築公司的工人人數占到起點城工人總數的一半以上。雖然這四大建築公司因為工人眾多,已經采取獨立核算的財務,但各項工作也要在總公司匯總。

  王卓以前全身心撲在軍隊上,對政務方麵關心的較少。通過與荷香的談話,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開源節流,合理的內部調配人力和資源,以應對不可預料之事,以安頓數十萬民眾之心。這是王卓根據荷香的意見加上自己的想法,在政務會議上所做的開篇發言。

  王卓在政務方麵的存在感很低,因為他從不過問。但今天的發言,讓人刮目相看,不少人感歎王家兄弟都不是平庸之輩。

  “鵬遠,我們起點城工人的工薪,近期是否有必要降低?”王卓首先問王鵬遠道。

  良好的財務狀況,是政權穩定的保障,這是王越多次提到的,大明朝廷就是典型的反麵教材。

  “大哥不可以!”張子筠立刻阻止道:“這次思華出了事,起點城已經人心惶惶,不能再做出降薪之舉。”

  王鵬遠也道:“我們起點城的資金儲備很充足,即使六個月內不降薪,也不會受到影響,再說我們還可以超發銀圓卷嘛。另外貿易公司的盈利狀況也很好,所以每個月的進項也很大。!

  王卓這才放了點心,畢竟起點城的月開銷已經超過了百萬兩大關。

  李茂昌道:“我們起點城的很多廠子產品銷路都很好,王大人送來的布匹等等我們還不能生產的商品存量還很大,一時間是賣不完的。”

  說到這裏他頓了下道:“王大人許諾轉讓給王公公和謝大人的幾個廠子,我建議收回許諾,畢竟這幾個廠子的盈利也是很可觀的。”

  王越跟他談起轉讓這幾個廠子時,他是反對的,誰會把下蛋的母雞送人的。不過王越的思想工作做的很好,原因也做了說明。但現在情況不同了,起點城有可能要勒緊褲腰帶生活了。

  這件事王卓也知道,他點頭道:“這幾個廠子的轉讓無限延期吧,也不要斷然拒絕,讓他們知難而退就可以了。”

  如果王越好不了,這些廠子就不會轉讓了,起點城現在要收縮財源。

  周義德提醒王卓道:“我們起點城和工部合作的材料公司,現在是我們水泥的主要來源。我們要防止朝廷跟我們翻臉之後,對我們采取不利的舉動,那樣會影響我們起點城的大部分建設工作。”

  王卓點頭道:“周叔的顧慮很有道理,現在水泥對我們起點城很重要。皇家材料公司我們在裏麵占股百分之六十,當然最有發言權。我明天會派一個營過去對材料公司實行軍管,防止有心人蓄意破壞和幹擾公司的正常工作。”

  政務方麵的事情千頭萬緒,但大的方向就是萬一起點城中斷了現代物資來源,就要立足當前,保障今後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會議開了很久。

  此時此刻,起點城的百姓卻不斷向醫院和市政大樓前麵的廣場匯聚。

  王越重傷,起點城與朝廷反目,這兩條消息太驚人。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有可能就要中斷,不由得百姓們不關心。

  尤其是起點城的締造者,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希望的那個人,現在生死不明,所以百姓們除了震驚,剩下的就是憤怒!

  起點城的百姓們不能不憤怒,除了長久以來廣播和報紙的宣傳,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王越的恩情!

  這次起點城與朝廷發生衝突的起因,報紙廣播上前段時間也做了說明。王大人是為了築路工人討回公道,為了保護起點城的百姓不再受人壓迫和勒索,才與朝廷發生了矛盾。

  沒想到朝廷竟然就下了毒手,向他們的功臣下毒手,向起點城全體百姓們的希望下毒手。

  往醫院匯集的百姓,被維持秩序的天策軍士兵勸導離開,不能影響王大人休息,所以他們又轉向廣場。

  廣場上的人越聚越多,人們都議論紛紛,不少人甚至義憤填膺。

  這時一個年老的男子聲音突然大聲喊起來:“老少爺們,都聽我說兩句。”

  廣場上的眾人尋聲望去,隻見一個老漢,不知什麽時候搬了條凳子站在了廣場中央。

  “起點城的父老鄉親們,不少人可能認識我,因為我每天都帶著紅袖箍在城裏轉悠。”此人正是郭老漢,他的眼睛紅紅的,顯然是哭過的。

  “據我了解,我們這裏大多數人都是窮苦人出身,很多人以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家裏連十斤糧食都不一定能拿的出來!衣服更別提了,補丁摞著補丁呀!家裏孩子多的,褲子都要輪流著穿。”

  郭老漢說的是實情,這也是明末百姓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