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能放人嗎?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17
  王越目前的任命是順天府丞,已經具備了上朝的資格。不過每日的早朝,他也可以不去,畢竟他是京官,不是中央部委官員。但每月的初一、十五的大朝會,按照規定,王越這個級別的文官都要參加的。

  那麽王越參加朝會必然獨自一人,這時候會發生什麽事情,那就不言而喻了。

  溫體仁雖然和楊嗣昌不怎麽對付,但楊嗣昌的提議確實可行,他是深表讚同道:“楊大人的提議甚妙,可謂滴水不漏。”

  崇禎也連連點頭道:“嗯,進可攻,退可守,楊愛卿此策甚善!那就依此策辦理。”

  薛國觀等人也都麵露喜色,看來王越終究要被解決了。隻有劉遵憲一人眉頭緊鎖,愁容滿麵。

  駱養性入宮和皇帝召集群臣議事的觀察報告,王越都收到了。崇禎要怎麽對付自己,他還猜不到。

  那兩個給崇禎開車的司機早已經撤回來了,他知道總會有和崇禎翻臉的那一天,所以讓他們教會太監們開車之後就撤了。他們在宮內很難接觸到上層,所以也得不到什麽有用的情報,別讓崇禎一怒之下給哢嚓了。

  原本以為朝廷會自己采取斷然措施,沒成想卻等來了謝寶清上門。

  因為朝廷的談判代表,理所當然的選定了起點城人民的老朋友謝寶清謝大人。

  謝寶清沒有被崇禎召集緊急議事,並不是他資格不夠,而且他和王越走的太近了,幾乎被崇禎看做成起點城在朝中的代言人。所以議論如何處理王越的緊急會議,就把他排除在外了。

  謝寶清在接到宮裏太監傳來的旨意之後,才知道王越捅了這麽大一個簍子,立刻就急匆匆地趕到起點城。

  “思華,你!你還是把人放了吧,你難道真的要造反嗎?”原本掩蓋了高起潛的死亡真相,謝寶清還以為王越能消停一段時間,沒成想又出了這檔子事,現在已經滿朝皆知了。這樣的情況,朝廷是難以妥協的。

  王越道:“謝大人,傅一峰不能放,他可是敲詐我起點城工人,致死人命的元凶。放了他,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這一點你比我更清楚。”

  謝寶清啞然,錦衣衛誤傷人命的事情,曆史上有過一次很轟動的事例,可謂京師皆知,最後皇帝判罰無罪。

  朱皇帝們的總體思想是貫穿兩個意思:一是眾言不能殺者,必殺之;二是眾言皆謂有罪者,不予罪之。朱家皇帝們的理由如下:這天下都是我朱家的天下,那麽法律自然也是我朱家的法律。要是老百姓怎麽說,我們就怎麽玩,那我們朱家跟老百姓有屁的區別。

  所以傅一峰如果放了,更不可能獲罪,朱皇帝總不能聽你王越的吧?

  謝寶清又道:“可是你所提的條件,朝廷根本不會答應,你這又是何意呢?”

  王越笑著道:“我也沒有指望朝廷同意,隻是向朝廷下個通知而已。”

  說著他招呼謝寶清道:“謝大人難得來一次,我們就不要談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隨我去看看起點城的建設情況吧。”

  謝寶清也知道自己根本說服不了王越,從朝鮮高起潛事件來看,王越已經對朝廷起了防備之心。

  王越仍然開著他的白色路虎,謝寶清坐在前排。

  起點城的城內的主要建築物基本完工,目前在建的主要是起點城中小學校和技工學校。起點城居民區第三四期居民樓也已經開工建設,年底就可以完工。

  另外起點城內最大的工程就是所有街道兩旁的商用建築物,這個工程預計用時一年。

  商用建築物大多也采用商住兩用的形式,屆時起點城長住居民戶將達到兩萬五戶以上,約十萬人口。到時起點城將成為大明境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

  汽車行駛在平整的水泥路麵上,路過高聳的市政廳大樓,走過熙熙攘攘的商業街,王越對謝寶清道:“謝大人,僅僅一年,起點城的變化是你親眼所見。這裏的百姓除了山西逃荒來的,大部分都是京師附近戰亂的流民。如今他們在此安居樂業,不希望任何人打斷他們的生活。”

  謝寶清也很感慨,去年他在做宛平縣令的時候,這些災民可是他的大難題。如今這些人竟然過上了比京師百姓還富足的生活。去年這裏還是一片原野,如今已經高樓聳立。這一切的變化都來自一個人--王越。神奇這個詞,王越當之無愧!

  他好奇地問:“你的秘密現在還不能說嗎?”

  王越嗬嗬一笑道:“說了也沒意義,因為除了我,誰也辦不到,還不如不說。我是當謝大人是朋友,才開誠布公的。”

  謝寶清眨巴眨巴眼,無奈地道:“好吧,現在不像一年前了。”

  王越哈哈大笑:“一年前你又能奈我何?”

  車子很快駛出起點城,到達城外不遠處的永定河邊。

  王越請謝寶清下車,他指著河床上繁忙的工作場麵道:“這裏將建設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溝通永定河東西兩岸。”

  上遊石景山工業區的幾個水庫正在抽蓄水,所以上遊已經攔壩阻流,預計春耕灌溉之前可以打下橋墩圍欄。橋墩建設是采用現代材料建設圍欄,河內通水後,不影響後續的橋墩建設。

  為了搶工期,這一河段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無數的工程車輛和人員在河床上忙碌著。

  推土機將淤泥堆積成堆,由裝載自卸車運走,肥沃耕田。數十台挖掘機在幹燥的河床上挖掘著,為橋墩打眼。

  謝寶清為這壯觀的勞動場麵所震撼,問王越道:“不是已經在有了盧溝橋了嗎?何必多此一舉。”

  這裏離盧溝橋不遠,也就兩裏地。

  王越解釋道:“盧溝橋這座古橋可是文物,很有保存價值,如果損壞就太可惜了。因為我們的運載車輛滿載都超過數萬斤,每日通行數量龐大,天長日久,盧溝橋必然難以承受,所以才開工建設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