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與明國言和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01
  (好多人糾結這麽強大的火力,怎麽不立刻去滅了蟎蟲,立刻把崇禎趕下台自己幹。所以有了這幾章。我想說的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根據地沒完善好,怎麽放心出征?

  天策軍很強大,硬件具備了,那麽軟件也要具備,這個軟件就是文官隊伍。一年的時間是鍛煉不出合格的文官隊伍的,隨著起點城的發展,這樣得隊伍會逐漸形成,受王越思想影響的人會越來越多,起點城人民的思維方式會越來越接近現代人。

  起點城猶如特區,起點城成功了,必然輻射周邊,那些受益的人必然認同王越的理念,這些人必然會徹底貫徹王越所推行得製度。

  封建社會存在了幾千年,要想打破,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殺的人頭滾滾,一條是如起點城這樣發展下去最後成為明燈。曆史上的改朝換代,實際上都是換個皇帝而已,製度沒變思想沒變。

  王越是現代人,沒有受過軍國民教育,所以選擇了溫和的方式推行另一種製度。王越也不是革命者,要徹底清除天下的反革命。王越曾經是小市民,所以選擇從一城一地逐漸做大,玩大革命,全國革命,他還沒有那麽大的雄心。

  在全天下人經過幾千年封建統治的基礎上,在全天下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下,在全天下人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現代理念的情況下,直接推行現代理念和製度,可能又會成為第二個王莽。隻不過王越比王莽有更強大的後盾,軍隊而已!那怎麽辦?說破嘴皮子太累,那就殺吧!要殺多少人?

  從清末到民國到現代,中國從徹底拋棄封建製度和思想用了多少年?那是被列強劈裏啪啦打臉一百年才醒悟的!

  靠王越一個人在大明徹底推翻封建社會,光殺人是沒用的,說不定幫他掌刀的人,也不是真心為了推行什麽狗屁的先進製度,而且為了權利!

  之所以叫釘子戶,就是初衷!曾經的歐美是我們學習的聖地,那麽起點城就是王越在大明建設的聖地,讓在封建社會生活了幾千年的國人,實實在在看到榜樣。

  豬腳希望的是溫和革命,而不是sulian式的暴力革命,戰亂和內亂已經死了太多人。

  你的體格再強壯,思想不能改變,最後還是會回到原點!豬腳不可能學成吉思汗一樣,玩血洗人類,我死後管他身後洪水滔天。他是從新世紀來的,而且心理健康。)

  一六三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清國都城盛京,位於盛京中央的皇宮是滿清皇帝的居所,這座皇宮中被滿清入建得非常有滿蒙民族那種“宮高殿低”的特色,宮殿內用是清兵多次從關內搶來的金銀珠寶裝飾的珠光寶氣。

  今夭,皇太極召集了滿清的文武大臣都在崇政殿裏齊聚一堂,他們分別是大貝勒代善、楊武大將軍嶽托、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鑲紅旗旗主杜勒、大學士寧完我、範文程、馬國柱等人

  從朝鮮回來後,阿敏就被盛怒之下的皇太極削掉了所有官職,貶為庶民,若不是眾位兄弟苦苦為他求情,阿敏就是有九條命也要被皇太極給滅了。

  阿敏就是朝鮮之敗的替罪羊。天策軍之強大,黃太吉已經領教了,但朝鮮的失敗必須要有一個頂鍋的,他早就看不順眼的阿敏是最好的人選。所以黃太吉一個命令,又把阿敏全家打發到奴兒幹都司打魚去了。

  這一年來,滿清在明朝境內和朝鮮損兵折將,已經達到十幾萬人。不但在明朝境內折損了一個郡王,一個貝勒。這次征伐朝鮮,連黃太吉的大兒子豪格也喪了命,真可謂元氣大傷。

  為了恢複軍力,黃太吉將原本隻有左右兩旗的漢軍旗擴充到了四個旗,每旗人數為八千多人,這樣,漢軍旗的人數一下就從一萬多人擴充到了三萬多人,而熟悉火器的恭順王孔有德也被皇太極任命為漢軍旗中正藍旗的旗主,麾下也有了八千多名士卒。

  此刻這位春風得意正紅旗旗主正在向皇太極匯報自己近期的成果。

  “啟稟皇上,奴才麾下的八千多士卒已經初步補充完畢,這些士卒都將裝備火銃進行訓練,半年之內就能為我皇馳騁沙場。”

  “最近奴才鼓搗出了一種新式的紅衣大炮,重約四千斤,彈丸重十斤左右,開炮後可射達三裏遠。奴才打算將此種大炮造出二十四門,隻要這些紅衣大炮建造完畢,就算對戰天策軍也有一戰之力。”

  皇太極肥胖的臉上一陣抖動,“哦,恭順王還真了得,竟然這麽快就能訓練出一支火器勁旅,看來朕要給你記上一功了。”

  喪子之痛,對於身為皇帝的黃太吉來說,心情的平複很快,因為他要考慮更多的事,事關國家前途的大事。

  孔有德趕緊跪在地上磕頭道:“這都是托了皇上的鴻福,奴才不敢居功。”

  看著麵帶得色的孔有德,旁邊有人不爽了,隻聽到一句陰陽怪氣的聲音問道:“恭順王既然如此自信滿滿,莫如由您率領著您麾下的“精銳”南下一趟,與天策軍一決雌雄好了。”

  “這“…….!

  孔有德被這句話嗆得麵紅耳赤,讓他帶著不到一萬的兵馬南下與天策軍一決雌雄,那不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嗎?平壤城外的那一戰,他算是吃足了苦頭。

  還是皇太極看不下去,在上麵喝道:“夠了,多鐸你也少說幾句,既然你這麽想再次南下,不如朕派你和恭順王一塊去如何?”

  “臣弟知錯!”多鐸低頭向黃太吉拱手後退下道。

  皇太極喝退了多鐸後,犀利的眼神在眾人身上不斷打量,緩緩說道:“諸位,我們大清自去年以來頻遭厄運,至今已有十幾萬大軍遇難,以至於實力大損,而這都和天策軍有關。朕今日左思右想,決定要和明國言和。”

  “什麽~~~言和?”眾人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