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不要再爭了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02
  眾人來到了李倧在南山漢城的臨時住所,這是一棟不大的院落,隻有幾棟屋子坐落在周圍。

  李倧夫婦和王越以及眾位大臣進入了位於東邊的院子裏,雙方落座完畢,坐在主位之上的李倧看著周圍一眾群臣,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滿足之色。

  真不容易啊,惶惶不可終日幾十天後,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自己抱著萬一的希望求救於大明,沒想到收獲如此巨大,竟然請來了天策軍這樣的強軍。今天的戰鬥他看的分明,天策軍如果再多幾倍,打入遼東消滅滿清易如反掌。如果沒有了滿清,朝鮮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又能繼續待在大明這棵大樹下乘涼了。

  眾人落座後,自有侍女上前奉茶,李倧端起茶杯喝了兩口後說道:“王大人,你此次來前來馳援朝鮮,解救朝鮮數百萬民眾,真是功莫大焉,寡人替朝鮮數百萬民眾謝過了。”

  王越一擺手道:“國主不要客氣,這是作為母國對朝鮮的應盡的責任。眼看朝鮮被韃虜肆掠,百萬生靈塗炭,本官也於心不忍啊!”

  場麵話說完,他話鋒一轉道:“不過我軍這次援朝,朝廷並沒有撥給軍餉軍費,一切所需都要自己籌備,因此所需頗費,所以希望國主能夠履行樸錦輝使者對本官的承諾。”

  李倧尷尬的笑了笑,樸錦輝答應王越的條件他已經知道了。這位王大人的確和大明那些謙謙君子,從不公然言利,注重麵子的讀書人不一樣。

  “孤可以答應樸特使對王大人的承諾。”李倧咧著嘴道。

  他也肉痛呀,那些山溝溝的土地給了王越也沒什麽,反正也沒什麽價值,王越要在朝鮮當地主,就讓他當吧。

  可是那濟州島麵積不小啊,一百年後朝鮮能不能要回來,還真是問題。不過有如此強盛的天策軍駐軍島上,朝鮮一百年不受倭寇騷擾,的確是個不錯的賣點。

  這時一名穿著一身紅袍年老的朝鮮官員立刻站了起來激動地道:“殿下,樸特使在大明所做的其他承諾,微臣不做評判。但濟州島可是我國固有領土,怎可長期租給他人?何況此事乃自古未聞之先例,請國主三思!”

  他說的也是漢語,漢語作為朝鮮的官方語言,是所有為官者必備的一門語言。在朝鮮如果不會說漢語,是不能為官的,他用漢語也是說給王越聽的。

  王越冷眼看著他道:“你是何人?”

  那名官員傲然道:“本官禮曹判書金日光。”禮曹判書就相當於明朝的禮部尚書。

  王越哼了一聲道:“這位金大人,你可知在我大明皇上的話就是金口玉言,既然國主已經答應了,你就不必多言了吧?”

  金日光梗著脖子道:“本官作為禮曹判書,為國主諫言我之本分。朝鮮三千裏江山,視為一體,必須寸土必爭。”

  王越冷笑道:“好一個寸土必爭!那你們去和清軍爭好了,這次出兵的糧餉和那些山區的土地就當做這一戰的軍費。我軍立刻退兵,讓清軍再把你們圍起來,濟州島我還可以從清軍手裏搶過來嘛,到時候可就和朝鮮沒關係了。”

  好言好語是很難爭取到利益的,作為小國就要有小國的覺悟。

  四周一片寂靜,包括李倧、賢妃在內的朝鮮文武官員都被王越的話給鎮住了。怎麽說翻臉就翻臉呢,你走了讓我們怎麽活,

  這還是大明朝的官員嗎?說好的活雷鋒呢?在他們的印象裏,明國的官員們都是彬彬有禮的君子,說話也都是子乎者也般曲曲繞繞,怎麽覺得這位王大人如此直白,和個商人沒兩樣。

  眾人都沉默不語的時候,一直不言語的賢妃說話了,她輕啟櫻唇道:“既然樸特使已經答應過王大人,國主也做了決定,我們朝鮮就不要再言而無信了吧?”

  賢妃說完後,又輕輕在李倧的耳邊說道:“殿下,王大人千裏迢迢馳援朝鮮,我們可不能讓人家寒了心啊。”

  李倧當然不希望王越退兵了,王越一走,清軍必然卷土重來,朝鮮肯定是擋不住的。賢妃的一番話也緩和了氣氛,李倧對金日光道:“金判書,你退下吧,我意已決,就不要再爭了。”

  不就是租個濟州島嗎?你們要是知道這位王大人一開始的條件是讓朝鮮內附大明,還不都要跳腳。

  見金日光悻悻地退回原位,王越表情輕快地對李倧道:“國主如此言而有信,本官一定為朝鮮驅除韃虜,恢複山河。”

  這位王大人太實際了,利益一到手立刻就變成了笑臉,臉色轉換的可真快。

  李倧強笑道:“多謝王大人高義,若是能趕走國土上的全部韃虜,孤一定感激不盡!”

  王越點頭道:“不過我軍兵力有限,主要的任務是與清軍作戰。所以攻下的城池還需要你們朝鮮派兵駐守,不知國主做何安排?”

  這個是必須的,畢竟是朝鮮的城池嘛。李倧對下麵的兵曹判書李勇哲問道:“李大人,我們現在還有多少可用之兵?”

  一個穿著紅袍的白胡子老頭顫巍巍地站起來拱手朝李倧道:“殿下,我們現在可用之兵還有不到一萬人。”原先朝鮮也能湊個十萬人馬,結果被清軍殺的十不存一了。

  李倧黯然道:“就剩這點兵力了嗎?既然如此,那就都交給王大人指揮吧,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不可!”那位禮曹書判金日光又站起來道:“我朝鮮雖然是大明藩屬,卻也是獨立國家,讓別國將領來統領本國兵馬是否有些不妥呢?微臣作為禮曹判書,認為此事需從長計議。”

  李倧一聽不悅道:“金判書何出此言,今天這一仗已經證明了王大人的天策軍戰力不凡,非韃虜能敵。若是沒有王大人,我軍根本就擋不住韃虜的進攻,既然如此,何不將這些士卒交給王大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難道這有什麽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