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痛心疾首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44
  京師,鐵獅子胡同次輔薛國觀府邸大堂內,次輔薛國觀、刑部尚書馮英、吏部尚書謝升、都察院左都禦史商周祚、吏部侍郎袁佑、兵部右侍郎陳新甲等人都圍坐在圓桌旁品茗敘話。

  這幾個人大部分都是朝中現有的東林黨人,或者是江南大商家的代表。自從王越的那篇文章之後,他們都有些同仇敵愾起來,就連被罷官之後閑賦在家的錢謙益也來了,他可是東林黨魁首。

  吏部侍郎袁佑哈哈笑了一聲道:“那王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小小一個兵備道竟然跟朝鮮使者談內附,皇上不龍顏大怒才怪。”

  自從上次幫周奎彈劾王越失利後,袁佑便一直在找機會,沒想到王越這次自己跳起來犯了眾怒。

  身穿青衣長衫的商周祚哼了一聲道:“王越那無知小子知道什麽國家大事,仗著有錢,又剛立新功,封了個小官,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了!我看哪,他那句內附之言很快就會成為朝中笑柄。”

  在座的諸人聞言都哈哈大笑起來,甚至覺得沐猴而冠這四個字就挺適合那個王越的。

  神色冷峻的刑部尚書馮英道:“王越如此胡作非為,身為朝廷命官而不自重,按我說皇上就該降罪懲戒。”

  他乘著崇禎對王越不滿,參了王越一本,結果被謝寶清跑出來給攪和了。說什麽王越今年才十六歲,為官不久,沒有經驗什麽,多加曆練必成大器,得不得得不得個沒完。

  薛國觀做痛心疾首狀道:“謝大人同為東林一脈,卻與那王越同氣連枝,而置其先師左大人的教誨於不顧,可惜可歎啊!”

  他的口氣就好像謝寶清已經誤入歧途。離開正道已經越走越遠似的。

  商周祚重重地哼了一聲:“謝寶清還不是貪圖王越的財貨,與他張目罷了。”

  其實謝寶清才是有苦難言,為了拉住王越這頭隨時都有可能把京師掀個底朝天的倔驢,已經煞費苦心了。他還真沒有從王越那裏得到過多少錢財,小恩小惠是有的,算是正常經濟往來,相對於王越海量的財富,根本不算啥。

  吏部尚書謝升說了句公道話:“謝大人升遷如此之快,也是因為王越之故。其感恩圖報之心,還是可以理解的。”

  謝寶清除了和王越穿一條褲子之外,為人也圓滑,在其他方麵讓人也挑不出理。

  馮英道:“那王越既然提出了條件,莫非真有出兵朝鮮的意思?若是如此那就太好了。”

  雖然王越所提朝鮮內附的條件不靠譜,但王越願意出兵這句話卻被他們重視起來。

  薛國觀道:“可惜呀,若是溫閣老也讚成出兵,此議成矣!”

  他們之所以讚成出兵,就是知道現在能動的了的軍隊隻有天策軍。隻要王越一出兵他們的機會就來了,栽贓陷害、使絆子、拖後腿,可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或者以王越品級低為由,他們還可以運作一位重臣前去帶兵,壓了王越一頭,再找個由頭將王越哢嚓掉那就完美了,就如那袁崇煥與毛文龍的故事。

  當然,如果王越戰敗了就更好了,憑他們那三寸不爛之舌,完全可以把戰敗的責任都推到王越頭上,讓他不死也脫層皮。

  溫體仁的手下敗將錢謙益在旁邊冷笑一聲道:“溫體仁此人遇大事從不輕易發表意見,這可是他明哲保身的法寶。”

  這些人坐到一起,就是因為突然出現了一個王越這樣的敵人。王越別看品級不高,大小也是朝廷命官,在崇禎心目中又掛上了號,老嶽父又是頂級勳貴,他們還真不能隨意拿捏。

  那麽找王越的漏洞,整死他就成為他們的選擇,這些人可都是政治鬥爭的好手。

  可惜他們對王越的實力認知太淺薄了,最直觀的認識是從軍隊人數上得來的,天策軍現在有九千多人已經不是秘密了。天策軍是很能打,曆史上嶽家軍、戚家軍都很能打,那又怎麽樣?說了算的還是皇上,是朝廷,這是慣性使然,他們不知道王越是個另類。

  最後還是錢謙益提到了一個更可行的主意,要想消除《明報》對天下士林的影響,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相同的地方打敗它。

  論辦報紙咱們這些自詡為引領時代潮流的文人,沒有理由在文筆上輸給白話連篇的《明報》呀。

  錢謙益的提議得到在座諸人的讚賞,不愧是東林黨魁,這主意一下就出在點子上了。一時間讚揚之詞如潮,讓這位失意的魁首似乎找到了當年叱吒朝堂的感覺。

  在座的諸人都是朝堂大佬,所以動作相當快,他們立即對取名、納址、人員招募乃至稿子來源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在短短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裏便商議出了一個大致的框架。

  幾天之後,一份叫《儒林報》的報紙便新鮮出爐了。

  看著第一份印刷出來的報紙樣品,錢謙益無奈地搖搖頭,這印刷質量和《明報》根本沒法兒比。

  雕版印刷固然精美,但代價高昂,製作一塊版的周期通常都是以月來計算,根本無法保障報紙的時效性。即使用雕版也無法和《明報》比精美,所以隻能選擇活字印刷,那就更差強人意了。

  起點城的各種技術已經被很多人認知,技不如人也是沒辦法的事。

  最終還是薛國觀拍板道:“受之(錢謙益字),發行吧,我等的文章就是那《明報》難以相比的。”

  他的話受到眾人的讚同,這份報紙可是他們發動了不少同僚和士子絞盡腦汁寫的稿子,那勁頭可比秋闈應試了。

  《儒林報》由閑賦在家的錢謙益主持,同樣學著《明報》印了一萬份滿城免費發放。

  免費的東西百姓們也是來者不拒,大不了還可以拿回家包東西嘛。結果拿到手一看,發現上麵通篇都是用文言文來書寫的,整片都是之乎者也。許多文章寫得異常的晦澀難懂,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根本就看不懂。

  (感謝書友150803112246433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