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真丟人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41
  王越就覺得這個高麗參不錯,這可是原生態的東西,其他的卻無所謂。

  “老樸啊,有事兒說事兒,這麽客氣幹啥?”王越順手將禮單裝了。

  樸錦輝又拿出他哭秦廷的表情哽咽道:“下國正在遭受夷狄侵襲,我王已被圍南漢山城,覆滅之日不遠矣。大明父母之邦,對小國有再造之恩,我王特遣小臣前來上國求援,望王大人垂憐啊!”

  說完之後眼淚汪汪地看著王越。

  這家夥演技不錯呀,搞的像小孩子被欺負了,找大人來告狀似的。

  王越道:“老樸,你這就不對了。我隻不過是一個五品兵備道,出兵朝鮮之事應該由朝廷決定吧?我說了可不算啊。”

  他才不會無緣無故的給這些棒子出力的,這些家夥們的白眼狼屬性令王越很不齒。

  朝鮮是在萬曆三大征得了便宜,現在又來賣乖了。你看看,這大明老大哥多好啊,出人出軍,趕走倭奴,最後竟然什麽都不要。

  棒子國那叫一個舒坦啊,大樹底下好乘涼,這樣的宗主國,那個小國不喜歡啊?

  樸錦輝道:“小臣遠在朝鮮也聽說過王大人的事跡,去歲王大人在京師大顯神威,斬首夷狄無數,我王曾言要滅夷狄非王大人莫屬啊。”

  他說完看了看曹立忠,意思是讓他也說說。

  曹立忠道:“王大人,皇上說讓你也表下態,這朝鮮能不能救援,問你可有良策?”

  崇禎把朝鮮使者打發來,也沒指望王越能出兵,隻是應付朝中大臣和這個上躥下跳的朝鮮使臣而已。他也知道要救援朝鮮,別的不說,光銀錢就負擔不起,萬曆三大征可是把國庫都打光了。

  朝鮮王已經被圍南漢山城,曆史上被圍了三十七天之後率眾投降。

  這次黃太吉繞堅城而不攻,直搗黃龍的策略,打了朝鮮一個措手不及,玩的也是閃電戰的路數。黃太吉敢用這一招,那是對滿清軍隊戰鬥力的無比自信,根本不怕後路被斷,最主要也是朝鮮軍隊太渣了。

  天策軍現在的確有能力將清軍趕出朝鮮半島,但代價和困難也不少,主要是後勤線太長了。

  還有一個來月,朝鮮就要滅亡了,天策軍現在也沒有那麽大精力一口吞下朝鮮,義務幫忙的事情傻子才會幹。

  王越想了想對樸錦輝道:“你們王上讓你來求援我國,還有沒有其他條件?”

  樸錦輝不解道:“其他條件?王大人的意思是?”

  王越道:“比如說用人口或者土地或者錢糧,換取我國出兵這樣的條件。”

  樸錦輝有點懵逼,上國從來都是義務幫忙,一副老大哥風範,大臣們各個都做君子狀,從不言利。怎麽這個王大人如此赤裸裸的言開了利,這不科學呀。

  他隻好道:“王大人,我王沒有提過這樣的條件。”

  王越做愛莫能助狀道:“本來我還想救你王於水火之中呢,既然如此隻好作罷。”

  樸錦輝聽王越有讚成出兵的意思,有些驚喜道:“不知王大人需要什麽條件,方能同意出兵?”

  王越笑著道:“剛才我聽你口口聲聲稱滿清是夷狄,其實在我國人眼裏,隻要是國外人都可稱夷狄。你們朝鮮又自稱小中華,可見仰慕我中華久矣。所以我建議朝鮮內附我國,這樣我們就是一家人,那就不能見死不救了。”

  “啊?這,這…!”樸錦輝大驚失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謂內附,就是朝鮮獻土稱臣,成為大明的國土。

  王越道:“老樸,我的建議怎麽樣?”

  樸錦輝做為難狀道:“王大人,我朝鮮立朝數百年,從箕子之始,自有一番文化,可能無法內附。再說小臣也無權決定,王大人能否救援我家大王之後再行商量?”

  王越堅持道:“箕子先賢也同樣是炎黃子孫入朝鮮嘛,說明我們是一家人。再說你朝鮮所謂的文化,還不是學自中原。”

  樸錦輝做苦瓜臉道:“王大人,我朝鮮和中華一衣帶水,唇齒相依,視大明為父母,為何一定要我朝鮮內附呢?”

  “我是擔心今後你們把我說成是朝鮮人。”王越想起棒子亂拉祖宗的德性,就心裏發毛。

  樸錦輝陪著笑道:“王大人是中華人,我等怎會將您說成是朝鮮人呢?萬萬不會。”

  “將來也難說。”王越撇了撇嘴,畢竟三百多年後,釋迦牟尼、孔子、屈原都被說成了韓國人。

  反正樸錦輝不答應內附,王越就不提出兵之事。

  主要是王越的京師大捷太輝煌了,讓樸錦輝對他報有很大希望,否則早就拂袖而去了。因為王越提的條件讓他感覺是在胡鬧,你一個五品小官讓我們朝鮮內附,那不是胡鬧嗎?再說我一個使臣能做這樣的決定?

  不止是樸錦輝覺得王越在胡鬧,他被王越趕回去之後,崇禎聽說此事也大發雷霆:“簡直是胡鬧!我大明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怎能做出落井下石,讓藩國心寒之事?他一個小小的兵備道,是誰給他的權利?”

  王越所提的要求,讓崇禎感覺很丟臉。

  中華文化裏有一個詞叫做內聖外王,自古以來華夏幅員遼闊,番邦小國臣服即可,我們卻很少插手。況且朝鮮本來就是箕子故封,天朝屬地。

  曆代朝鮮君王也曾說過天朝是父母之邦,而朝鮮為兒女之國。在曆史上朝鮮幾次懇求內附,這些都是有史料可考的。

  總體上,明朝以“大中華”的天然優越感,視周邊國家和民族為“蠻夷禽獸”,“華夷之辨”達到了極致。

  在這些夷狄國家中,唯獨對朝鮮卻另眼相看,地位待遇高於其他。

  原因其實很簡單,時人評論:“聞外國之有文獻者,以朝鮮為稱首”、“文物典章,不異中華而遠超他邦也”,“事天朝最恭謹,天朝亦厚禮之,異於他蕃”。在明朝眼中,沒有一個國家像朝鮮一樣,那麽自覺自願地以事奉大明和接受華夏聲教作為自身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