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 豐收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39
  總工程師是什麽頭銜,何世基不明白。

  “請問,你是這裏的管事?”

  何世基都被人用槍指過了,也不在意荷香行禮不行禮了。但問話的口氣充滿了不相信,這小姑娘也太小了吧?

  “是啊!有什麽事快說吧!”荷香催促道。

  荷香是從英國公府出來的,又是被王越帶過的,錦衣衛又怎麽了?

  何世基今天算倒黴了,連個小姑娘也不把他當回事。肖金平等人雖然怒目而視,又不敢炸刺,陳再明還帶著兵在旁邊呢。

  “啊,我就是想問問,這許多鋼鐵是從哪裏來的?可有向朝廷報備?”

  明朝實行的是鹽鐵專賣,相對於鹽,鐵的管製要鬆的多,沒見到處都是鐵匠鋪子嗎?佛山那邊私人冶鐵成千上萬,可鐵專賣製度卻一直存在朝廷的律令之中。所以有條件的經營者都要報備官府的,小鐵匠鋪子,官府也睜隻眼閉隻眼。

  可王越的工地也太誇張了,別說鐵了,這可到處都是鋼啊!十萬斤,幾十萬斤的鋼散落各處,這太嚇人了。這些要是打造成兵器,裝備百萬大軍不在話下。做為錦衣衛,必須要問清楚,上報朝廷。

  荷香哪裏知道這些啊,她皺著眉頭道:“那我就不知道了,這都是姑爺弄來的,你去問他吧。”

  “姑爺?”何世基問。

  “就是王越王思華。”荷香說起王越這才露出笑容。

  何世基一想也是,一個小姑娘能知道什麽。

  他對荷香道:“多謝!”說完接著參觀各處工地。

  一群身穿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大明錦衣衛,行走在後世常見的建築工地中,和周圍的景象成鮮明的對比,感覺是那麽的不協調。

  對於錦衣衛深入起點城各處,調查自己的情況報告,王越最近天天都能收到很多。雖然不勝其煩,可人家要看就讓他們看看吧,但不能讓他們搞事。

  現在他把目光盯在了農業上,七月底種下的玉米、旱稻、土豆眼看就要收獲了。今年下種晚,為了趕時間,沒有精耕細作。多采用機械化耕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施肥,旱稻省略了育苗這個環節,直接下種。

  土豆是不需要操心的,那玩意兒隨便種隨便長,水份夠了就行。

  明朝的在嘉靖年間就有玉米了,人稱”玉麥”。土豆要遲一點,徐光啟在1628 年出版了《農政全書》中提到過土豆,隻是這些作物沒有得到大麵積推廣而已。

  玉米很多人都認識,土豆在起點城的人們經常能吃到,也不是稀罕物,隻是很多人沒種過而已。

  王越提供的種子都是經過多少代改良而來的優質種子,當然和本時空的種子不能同日而語,並且還有化肥這種大殺器。即使播種的晚,他對產量還是很期待。

  玉米地頭上,看著一望無際的玉米杆子,張子筠興奮地問王越道:“這就是玉米地嗎?”

  甜玉米她是吃過的,起點城菜地裏種了一畝,現在都快吃完了,她很愛吃。

  “沒錯,今天我們有煮玉米吃了。”王越進了玉米地,掰開玉米穗子,可以看到玉米顆顆飽滿。

  他回頭對警衛排長嶽順道:“順子,派幾個人多掰一些玉米回去。”

  他很愛吃煮玉米,所以先來看玉米地。

  “是!”嶽順立刻安排人去掰玉米。

  張子筠好奇地道:“這個和菜地裏的玉米一樣嗎?”

  王越道:“品種不一樣,這個玉米是做糧食用的,產量高的很。”

  “多高?”張子筠問。

  “七八百斤應該有吧。”王越也拿不準,他回頭問田埂上的農業負責人沈有福道:“福叔,這一畝地能產多少斤玉米?”

  沈有福眉開眼笑地道:“王大人,昨天我們算過了。一畝地玉米產量最少收九百斤呀,土豆一畝地產六千八百斤。”

  張子筠瞪大了眼裏道:“土豆畝產六千八百斤?怎麽可能?”

  她雖然不通農事,但起碼得常識還是有的,明朝糧食產量基本在一百二十斤到二百斤左右,聽說江南那邊最好的地也不過畝產四百斤,這幾年幹旱都是減產嚴重。

  王越擺手笑道:“玉米是曬幹了的,土豆是有水分的,如果是幹的估計也就一畝地三四千斤。”

  他見沈有福沒提旱稻,問他道:“福叔,旱稻一畝地產量多少?”

  沈有福笑著道:“旱稻一畝地產是四百斤。不得了啊,不得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王越知道這是沒有育苗的結果,今年時間緊,明年上超級雜交稻種子,產量非嚇死明朝人。

  他吩咐道:“福叔,趕快收吧。子筠和郭彥昌你們商量一下,從各處抽調三萬人力幫助收獲,再讓王鵬遠把農用車都派出來。另外各縣的團練大概能抽調一萬人,天策軍再抽調三千兵力幫忙。加上農業口三萬多勞力,人力基本夠了。這些作物收完,冬小麥也該下種了。”

  石景山工業區建設,吸引了大部分流民放棄土地進廠做工。一個月三兩銀子和五畝地一年收成的取舍,使很多人果斷地放棄了土地,畢竟那地是王越租給他們的,產權不屬於他們。

  所以最後農業口就剩下三萬多對土地懷有強烈情節的人們,起點城組織他們統一耕作。

  沈有福一聽有這麽多人幫忙,笑著道:“感謝王大人的鼎力支持啊。”

  包括密雲,石景山工業區附近,起點城附近,王越陸陸續續從勳親和軍戶手裏收購了一百多萬畝土地。在大興也購買的一百多萬土地,不少地今年還沒時間下種,王越已經成了大明最大的地主。

  “爭取在十日之內收割完成。”王越接著問沈有福道:“大棚菜都種下了嗎?”

  為了解決蔬菜問題,尤其是冬季蔬菜問題,王越安排人在起點城邊上建了六千畝大棚。

  沈有福道:“大棚菜都陸續種下了,另外我們還種了一萬多畝地的蘿卜。現在田頭都有了水井,水是不愁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