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釘子戶遇見釘子戶(爆更五求訂閱)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6      字數:2250
  王卓好像下定多大決心似的對李秀芳道:“娘,我有相好的!”

  這叫李秀芳喜出望外,追問問:“誰?哪家的姑娘?”

  這老大一向挺木訥的,怎麽還開竅了?莫非是被老二帶壞了?

  “蘇,蘇小姐。”王卓吞吞吐吐地道。

  李秀芳沒好氣的道:“這孩子,你倒是把話說清楚了呀,到底是哪個蘇小姐?”

  “蘇子玉蘇小姐。”這下王卓說利索了。

  “蘇子玉?廣播電台那個?”見王卓點了頭,李秀芳想了想道:“這蘇小姐我見過,氣質長相確實不錯,父親以前是舉人,出身是好人家。可是他們家現在敗落了,如今也是靠著咱們家生活。和你成親我不反對,但不能是正房,以你的地位,一定要找個門當戶對的。”

  王卓一聽就急了,蘇子玉在他心目中幾乎是完美的化身,怎麽能不做正房呢?

  “娘,您不能這樣對待蘇小姐!”王卓吼道。

  把李秀英懷裏的王妮都嚇了一跳。

  李秀英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道:“你這孩子,怎麽不聽話呢?我是為你好,你怎麽就不能理解為娘的心呢?”

  王越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夫多妻製不容易改變。一個是觀念問題,另外就是常年戰亂,男性因戰爭死亡,降低了男女比例。

  他也知道,門當戶對這一觀念到二十一世紀都存在著,何況古人。所以也不能說誰對,誰錯,但是作為男人,他還要支持一下哥哥。

  他對李秀芳道:“娘,我認為,還是給哥哥一點自由吧。他既然和蘇小姐情投意合,即使你給他安排了一個所謂的正房,這位正房可能最後獨守空房都有可能。那不是害了人家嗎?要是這個正房是個脾氣厲害的主兒,哥哥的後宅永無寧日啊!哥哥能幸福嗎?”

  王卓暗暗給了王越一個感激的眼神。

  “哼!”李秀芳聽了王越的分析,覺得也有道理,她也不是古板的人。按說他們王家要不是突然發跡了,就蘇子玉那出身,那品貌,真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姑娘。

  李秀芳心裏想著:人要往好處想,自己家是越來越順了,哪有都順心的事?蘇小姐也不錯了,起點城那是人人誇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她不服輸的哼完了,又板著臉對王卓道:“那你去請個媒婆去提親,就在你二弟之前把親事辦了。”

  王卓一聽,大喜道:“謝謝娘,謝謝娘!”

  “也不謝謝我呀?”王越似笑非笑的道。

  王卓過來激動地握住王越的手道:“二弟,為兄謝謝你。”

  王越趕緊脫離他的魔爪,嫌棄地道:“謝就謝嘛,別動手動腳的。”

  王妮見全家皆大歡喜,開心地道:“大哥,謝謝我。”

  王卓一把將她抱起來,笑著道:“還是妮子不嫌棄大哥,哈哈。”

  一事不煩二主,王家又把劉婆婆請了來,去蘇家提親。劉婆婆一聽王家自己相中了一門親事,那跑的真是飛快,就王家這條件,那是準成啊,何況王家又那麽大方。

  確實成了,劉婆婆和蘇子玉的娘趙氏一提,當場就答應了。

  趙氏一開始還以為是王越呢,誰叫王越總是把女兒調來調去的,也怪不得她誤會。不過想想也是,自家女兒比王越還大著一歲呢。王卓也不錯呀,和女兒年歲相當,起點城二號人物,大明三品參將呢,確實高攀了。

  這個消息很快就讓和趙氏一起工作的,洗衣房裏的大媽大娘們知道了。

  那真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呐!

  “趙氏有個好女兒呀!”

  “唉,我那女兒怎麽就沒有那麽好的命呢?”

  “就你女兒那瘦小枯幹的樣子,誰能相的中?”

  “趙氏要享福嘍,王家可不得了呀!”

  ”別羨慕人家,說起來我們都是沾了王家的光!”

  “說的對,沒有王家,我們還在喝西北風呢。”

  “就是,就是,現在的日子多安逸?什麽都不用操心,每個月二兩銀子拿著,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這樣的好事。”

  “韃子都拿我們沒轍,起點城安全的像鐵桶似的!哈!”

  歪樓了。

  石景山工業區工地。

  依據王越提供的圖紙,各個工廠的圍牆已經開始建設,土地平整工作已經展開。由起點城老工人們帶領十幾萬被救百姓,陸續投入到建設中。

  現在建設用的磚頭,都是由王越提供的液壓式製磚機提供。

  工業區用地大部分都是從京城各勳貴家買來的。由此為基礎,向周圍擴張吞並了幾十個村落。

  由於清軍入侵殺害和擄掠人口,幾乎村村十室九空,房屋大部分被焚毀。幸存的人家遇見起點城大肆收購土地,高薪招聘務工人員,猶如黑暗遇見光明,使王越的收購土地與拆遷進程無往而不利。

  但也有意外,民政處長王炳漢向王越介紹道:“王大人,就是這一家。爺爺叫楊萬喜,奶奶董氏,有個孫子今年十六歲,已經在我們工地上做工。家裏的其他人都被韃子殺了,就剩他們爺孫倆,這是他們的祖宅。”

  王越是接到民政處拆遷遇阻的匯報後,專程趕來的。起點城的購地拆遷協調工作由民政處牽頭,治安處和天策軍協助。

  由於戰亂和這時代人的畏官畏富思想,加上起點城大把地撒銀子,拆遷工作一直都很順利。沒成想,還是遇見了釘子戶,王越對大明版的釘子戶還是很好奇的。

  可以看的出這個叫楊莊的村落,已經破敗不堪,房屋被焚毀大半。楊萬喜家比較幸運,基本還算完好。

  可以看的出曾經家境不錯,竟然還有雕梁畫棟的痕跡,很可能家裏祖上也是有過輝煌的。不過房屋已經年代久遠失修,看上去很擔心隨時都會垮掉。

  楊家的祖宅和明末的大明何其相似!王越這樣想著問王炳漢道:“你沒和楊萬喜說明我們的補償銀和補償條件嗎?為什麽不搬?這房子看上去已經是危房了啊。”

  王炳漢為難地道:“王大人,我們民政處的人都和他們說清楚了。宅基地拆遷每畝五十兩之外,兩年內再給每戶建新房,在此期間沒有地方住的,我們起點城來解決。這個楊萬喜死活不聽呀!說這是祖宅,萬萬拆不得,誰拆就跟誰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