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韃子入寇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6      字數:2398
  工部參觀團剛走,王越又送走了幾位二世祖。

  張成業等人經過幾天的軍事訓練參觀,再喊著:“打倒狗皇帝崇禎,再踏上一萬隻腳。”看過視頻回放之後,都嚇傻了。

  二世祖及其家丁一個都沒放過,幾乎精神崩潰的全部拜倒在軍事調查局門下,願為光輝的起點城事業奮鬥終生。

  晚上,金龍房車內。

  香豔而熱情的溫存之後,王越摟著張子筠纖細的腰肢道:“過幾天我要開始忙了。”

  張子筠輕輕錘了一下他的胸口道:“你什麽時候不忙過?”

  “這次不一樣,韃子要來了!”王越道。

  “什麽?”張子筠一下翻起身來看著他:“你怎麽知道的,韃子會打到起點城來?”

  王越看著她完美的嬌軀不禁又咽了咽口水。

  他笑著捏了下她的鼻子:“你別問我怎麽知道的。今天就是現在,十萬韃子正在猛攻喜峰口和獨石口兩個關隘,我估摸著很快就會破關而入。他們就是奔著洗劫京師而來的,起點城他能放過嗎?”

  張子筠焦急道:“那怎麽辦?這裏能守住嗎?”

  她對起點城的防禦設施並不了解,雖然知道王越有強大的武器,但那可是十萬凶惡的韃子,起點城兵力太少了。

  “傻子!”王越一把將她摟在懷裏:“現在不是守城的問題,是我要打出去,殺一殺韃子的囂張氣焰。”

  這個男人的雄心壯誌,讓張子筠著迷,也給了她信心。

  此時長城重要關口喜峰口和獨石口,相繼燃起戰火。

  6月27日,清軍十萬八旗兵在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和貝勒阿巴泰的率領下,對這兩個關口發動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勢。

  明守關士兵倉促應戰,依托長城堅決抵抗,依然損失慘重,一天之內戰死三千多人,連續打退清軍數次進攻。

  求援戰報隨著快馬飛向京師,飛向宣大總督府。

  崇禎皇帝這段時間因各地剿滅流寇捷報頻傳,日子過得還算順心,沒想到早朝剛議論完民間義士王越要修路的事,清軍衝關的消息隨之而來。

  時值兩年之後,清軍再次來襲,隻驚的崇禎皇帝麵色慘白。

  立刻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宣大總督梁廷棟是幹什麽吃的?清兵能打到喜峰口、獨石口都要通過他的防區,他難道是瞎子嗎?宣大總督區的八萬兵丁都是擺設嗎?”崇禎忍無可忍,大發雷霆。

  一幫大臣都噤若寒蟬。

  崇禎見沒人說話隻好問道:“各位愛卿,建奴破關在即,可有良策?”

  這是所有人都能預料到的,兩個關口隻有一萬兵力,已經損失了三千多,破關就在眼前。

  大臣們誰也不敢多嘴,本來就不想擔了責任,何況這皇帝也是個不好伺候的主。袁崇煥的例子並不遙遠,十萬清軍在他們心目中那是無敵的存在,失敗是必然的,失敗之後誰來承擔責任?那就難說了。

  見沒人說話,崇禎隻好點名。

  “溫愛卿,你說說!”

  內閣首輔溫體仁聽見皇帝點他的名,嚇的渾身一抖。

  溫體仁此人就一個特長,即政治鬥爭。

  他出班奏道:“應急調山西宣大薊州關寧各路總兵入援京師。”

  崇禎皺眉道:“關寧軍不能動,黃太吉攻城未果,駐軍關外,這是牽製之計。”

  兵部尚書張鳳翼一看,自己是跑不了的,還是主動點吧。

  他出班奏道:“臣以為應急征山東總兵劉澤清、山西總兵王忠、大同總兵王樸、保定總兵董用文、山永總兵祖大壽入援。”

  內閣次輔,禮部尚書錢士升急道,“祖大壽不能動!”

  “都什麽時候了,不動怎的?”崇禎怒道,“除了祖大壽,其他的可是韃子對手?”

  “那,共有兵馬幾何?”錢士升看著張鳳翼問。

  “各五千,祖大壽一萬五千,共三萬五千。”

  “不夠!”崇禎斷然道:“據前方來報建奴兵力大概有十萬,己巳之變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那就再征調祖寬、祖大樂、李重鎮、馬如龍,共兩萬。”張鳳翼道。

  崇禎背手轉了一圈,站定之後道:“調宣大總督梁廷棟戴罪入援。再有閃失,提頭見朕!建奴過了關就能到達天壽山,那是祖宗陵寢之地呀。”說著斜眼看了張鳳翼一眼。

  張鳳翼渾身汗毛豎起來!身為兵部尚書,讓人家打到眼皮下竟不知!己巳之變兵部尚書王洽處死,鳳陽皇陵失事,皇上沒重責已是開恩,昌平皇陵再失事,自己這顆頭顱隻能交與皇上了。

  想至此,雙膝跪倒,“皇上,臣請出京督師,與建賊決戰!”

  崇禎瞪大兩眼,“你要親臨戰陣?”

  “是,臣以熱血報主隆恩!”

  崇禎一拍大腿,“好!文官如此,武將自不敢怠。朕賜你尚方劍,發萬金,賞功牌五百!”

  頓一下再道,“梁廷棟總督西路各鎮,你總督東路各鎮,高起潛監軍,即刻頒旨!”

  6月30日,清軍破獨石口關而入,明軍殘部退守昌平。

  清兵再侵居庸關、昌平北路。

  7月3日,京師戒嚴。

  崇禎急令內臣李國輔守紫荊關、許進忠守倒馬關、張元亨守龍泉關、崔良用守固關。

  再命成國公朱純臣巡視邊關。

  崇禎九年7月4日,多羅武郡王阿濟格及揚古利,統領清兵五萬餘人,在攻克獨石口,雕鴉堡,長安嶺諸堡後,浩浩蕩蕩而來,在居庸關前停下大軍步伐。他們一邊派兵四處擄掠,一邊等待另一路自喜峰口入關的饒餘貝勒阿巴泰部清兵,期待兩路大軍在昌平匯合,裏外夾攻,一舉攻破居庸關。

  居庸關形勢險要,史雲:北京之有居庸關,尤秦之有崤涵,蜀之有劍門。此關雄絕天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阿濟格部派一部攻延慶州,俘人畜一萬五千。一時間,清兵大軍所過的宣府鎮東路保安衛,懷來衛,延慶州,永寧衛等地烽火四處,有如人間地獄。

  大明兵部傳檄天下,命令各地總兵火速領軍入援勤王。

  阿巴泰部清兵也攻入喜峰口,巡關禦史王肇坤戰死,清兵再次深入,略侵西山,自天壽山後間道進至居庸關。

  眼見賊虜如此猖獗,朝廷三令五申,嚴辭斥責,命天下兵將星夜奔馳入援救京師,限各鎮軍馬以公文到日為始,八日內到京,若違限不到者,各撫鎮均當請旨處分!

  形式日趨嚴峻,在朝廷的嚴厲嗬斥下,在整個七月,山東總兵劉澤清,山西總兵王忠,大同總兵王樸、保定總兵董用文,山永總兵祖大壽。此外關、寧、薊、密各總兵祖大樂、李重鎮、馬如龍盡數領軍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