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道家論情
作者:大內水手      更新:2020-05-04 21:48      字數:1518
  世間最不容易搞明白是什麽?就是一個情字,情不知因何而起,卻能讓人銘心刻骨。情是什麽?可能僅僅是一句話語、一個微笑就產生了,情到深處就是愛,每個人對愛都有不同的理解。戀愛中有的人理想、有的人現實,但不管怎麽樣,心裏深處都渴望一份轟轟烈烈、蕩氣回腸的愛情。世間無論普通人還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在愛麵前都是平等的。譬如女人,集容貌與才情於一身的就會偏向些嗎?當然不會,西方的戴安娜王妃、國內許多大明星,都在苦苦尋找,愛的路上不知繞了多少彎路。不是每段情都會變成愛,不是每份愛都是有結果。如果事事如意、人人順心,哪會有這麽多流傳千古的詩詞?哪會有這麽多讓人心碎神黯的歌曲?“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是說不清楚的,感情又怎麽能搞的明白?

  一段情的結束,就像風過山澗,雨打芭蕉。那一刻總會讓人覺得天昏地暗,心情百轉,或柔腸千結、或細思往事、或心存僥幸、或懊悔、或心酸......如果當時怎樣,現在又是怎樣。如果不怎樣,現在又怎樣。精致的美食一點兒胃口也沒有,動聽的歌曲好像句句唱出心事,熟悉的街景再無熟悉的影子......但是又能怎樣?“窮則反,終則始。”“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風雨過後,終是晴空萬裏。若幹時日後,再回首,隻是付作笑談罷了。

  愛情有時不分對錯,隻在兩情相悅,心有靈犀自然一點即通。遇到了就遇到了,離去了就離去了。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有時要爭有時卻不需去爭,你心裏有我,我心裏有你,一個非卿不娶,一個非君不嫁,這樣何須去做什麽?我心裏有你,你心裏沒我,又有什麽爭取的必要?

  亂花漸欲迷人眼,誰都知道萬木林立,不為一葉障目的道理。可是臨到自身,就覺得那離開的就是一顆最大的,以後怎麽還會有更高大的樹木呢?怎麽辦呢?去挽回嗎?那就要好好想想那棵樹是不是真正自己需要的。生活就是一場磨難,在物質上也許每個人不是平等的,但在感情上,卻是任何人都逃不脫的。人生都是過客罷了,如果隻停留在一處,怎麽去看到萬花紅遍、層林盡染的風景,怎麽能體會身淩絕頂,一攬眾山的美妙?

  走的走了,來的還會來。“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行遠者唯靠自身罷了。與其心有千千結,不如船行萬萬裏。是登高台攬月還是處田野苦耕,是評點珍饈美味還是糾結青菜白腐,俱在一念之間。目不識丁自然不能談笑自若,衣衫襤褸難登大雅之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想法很多,卻積累不夠,首先自心就過不去,又怎麽能吸引百鳥來朝。

  道德經說:“清靜處於,虛以待之,無為無求,而百川自為來也。”其實對於情而言,就是如此。爭為不爭,不爭為爭,這並不是逃避,卻是真正的大智慧。

  淮南子說:“土處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道家也給了很好的解釋,情愛不是一個人的事,東風壓不倒西風,西風也壓不倒東風。為什麽不退讓一步?又有什麽高下之分。“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硬要在感情中分個勝負,這樣不會長久,“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常不勝之道曰強。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這些道理道家都說的很清楚。

  究竟什麽人才是自己心儀的對象呢?這個是沒有標準的,或傾國傾城?或才華滿腹?或錢財萬貫?這些隻是外因,最主要的還是發乎於心,自己覺得好便是最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老子也說過:“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世上並沒有一個不變的標準,別人視若珍寶,我去鄙如草芥,如今經常說的”心頭好“三個字就是解釋。

  總而言之,大道無窮,唯修心修身,對於情愛來說,也是如此。

  雜談一篇,湊個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