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1      字數:3565
  郭炳勳認為打一場師一級規模的作戰,攻占一些重點地區。雖說整體上對改變朝鮮境內的態勢有利,但多少也要消耗東北留守部隊,本就沒有恢複的元氣。郭炳勳認為在中央預定起的江淮戰役結束之前,東北境內還是以修養生息為主。

  北滿根據地以一隅之力,長期供養幾十萬大軍以及數萬的脫產幹部,早就壓的幾乎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是楊震搶先下手,建設生產建設兵團,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開。基本上做到了軍糧自給有餘,外加可以部分出口。整個北滿脆弱的經濟,恐怕早就在這麽大壓力之下瀕臨崩潰了。

  東北是富饒這不假,東北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也不假。但這一切主要都集中在南滿,北滿除了哈爾濱有少數輕工業之外,幾乎無重工業基礎。即便是日本人,對北滿的開也剛剛開始。

  整個北滿在建立根據地的時候,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脈除了日本人的要塞群,以及鐵路沿線還有規模不大的居民聚居區之外,還都是接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即便是人口最密集的三江平原,沼澤與荒地還占據了很大麵積。

  北滿境內人口的數量與南滿相比,也是相當的有限。鳳山那樣的縣,全縣人口加在一起不足兩萬人。北滿人口主要集中在鐵路沿線,以及鬆花江和嫩江流域。其餘大部分的地區,人口基數相當的稀少。

  以這種薄弱的底子供養幾十萬大軍,甚至就連足夠時的補充兵員都無法提供。在還要進行用那位東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話來說,中國有史以來在最短時間之內,最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情況之下,整個北滿根據地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限的人口,既要保證足夠的兵員,又要培養出大量的產業工人,以滿足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最關鍵的是還要保證有足夠的農業生產人員,以保證足夠的糧食產量。民以食為天,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就算工業建設在強大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老百姓吃不飽肚子,那是真的要造反的。到時候別說擴充部隊、趕走侵略者,就是北滿根據地自己都要天下大亂。盡管在不惜一切代價,打通與關內聯係後,不斷的遷移人口。但整個北滿根據地承受的壓力,依舊是相當巨大的,農業人口依舊在持續減少。

  好在根據地始終在不惜一切代價,想方設法的進口拖拉機、農藥。甚至將一部分已經不適合戰場使用的輕型坦克,以及繳獲的戰損坦克都改裝為拖拉機使用,想方設法的增加農村大牲口數量。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不惜減少軍隊用油,也保證春耕和秋收時期農業用油料。

  動用總部直屬工兵甚至戰鬥部隊,在非戰鬥時期全力興修水利設施。在農忙的時候,也抽調大批的部隊下鄉支農。甚至在一定時期,全部停止大豆一類的經濟作物種植,力保糧食才勉強保證了糧食產量,沒有在風調雨順的這幾年下滑。

  但北滿農業糧食的產量,除了生產建設兵團之外,大部分的地區依舊徘徊不前。幾年下來整個北滿老根據地,工業雖說已經是後來居上。但是在農業等其他方麵,卻是已經到了可以承受的頂點。

  如果不是抗聯在席卷北滿後,實施嚴格的全方位異常嚴格的計劃管理,並不惜一切代價保持人民幣的穩定。還是以原來偽滿時期的方式管理,恐怕北滿根據地在三重壓力之下,早就徹底的崩潰了。

  要知道長期拉鋸的吉林中部,也是整個東北主要糧食產區的新京周邊,直到去年才徹底的恢複元氣。北滿根據地能以一隅之地供養,現在已經展到上百萬人的抗聯這麽長時間。楊震的各種提前部署可謂是功不可沒是一方麵,但北滿地區長期負荷運轉,也是另外一個方麵。

  而在關東軍退縮南滿後,幾乎是刮地三尺的壓榨,整個南滿是民生疲敝、經濟凋零。作為東北主要糧食產區,曾經糧食產量是北滿幾倍的南滿,居然在戰後要從北滿和吉林方麵調糧支援,才能撐到明年秋糧收獲時期。

  按照吉林恢複經驗來看,郭炳勳判斷整個南滿除了工業之外,其他方麵要恢複元氣至少得一年時間。至少南滿主要糧食產區的康平、法庫、昌圖幾個縣,境內的密布的地雷與未爆炸的彈藥清理,都很難在春耕之前徹底完成。

  按照總部抽調的工兵部隊估計,單單一個昌圖境內日軍埋設的地雷數量就有上百萬枚。盡管總部集中了幾乎全部的工兵,以及采取了多種排雷戰術,但能不能搶在春耕開始之前掃清地雷和殘存爆炸物,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

  日軍在退守南滿後,為了固守這塊對日本人最重要的地盤。一改之前對地雷這種被動防禦不屑一顧的態度,在兩軍對峙前線以及兵力不足的區域,埋設了數量巨大的地雷。而這些地雷清理,除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時間。

  眼下郭炳勳認為已經該到了讓眼下還實際上,實際上還在承擔著整個東北供應的北滿,喘息一口氣的時間了。至少糧食的收購數量,以及對人口流動的限製,也該略微放鬆一下。在一些必要的經濟政策上,到了該進行調整的地步。軍工生產的規模,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壓縮。

  畢竟關內戰場,眼下控製著河北、山東、察哈爾全境、山西和綏遠絕大部分地區,陝西北部以及豫東地區,整個北中國最精華地區平津的華北根據地。在包括糧食等很多物資上,還是可以滿足自身絕大部分需要的。

  以濟南和北平原日軍修械廠,山西太原兵工廠為基礎,由東北提供設備和人員,正在擴建的張家口和濟南兩個兵工廠,至少在迫擊炮、山野炮彈的補充上,可以自己滿意部分的需要,在糧食的問題上東北也隻是彌補不足。

  朝鮮戰場上如果將戰事規模擴大,朝鮮軍後續反應很可能會造成戰役的規模無法控製。郭炳勳認為朝鮮南部與北部不同,朝鮮南部與日本本土隻有一道海峽之隔。如果丟掉朝鮮南部,整個日本本土西海岸將會直接暴露在抗聯的攻擊範圍之內。

  作為日本本土的屏障,日軍大本營對朝鮮南部的重視程度遠遠過北部。如果在朝鮮中部展開攻勢,要考慮到朝鮮軍甚至日軍大本營反應,以及可能存在的後續動作,戰事的規模恐怕很難控製在抗聯想要控製的範圍之內。

  而眼下除了少數殘匪之外,基本上已經肅清東北並占領朝鮮北部的情況之下。整個東北的態勢,已經得到徹底的緩解,並無立即攻占朝鮮南部的必要性。至少在部隊徹底恢複元氣之前,是壓根沒有那個必要。

  這個時候大打出手,並不有利於整個東北的修養生息。更何況在留守部隊主力尚未完成整補,除了朝鮮戰場幾個師之外,其餘留守的部隊大多殘缺不全。朝鮮獨立軍的擴編,也遠還沒有完成。眼下就動攻勢,很可能會因為攻勢後繼乏力,而打虎不成反傷自身。

  郭炳勳的意思還是在朝鮮戰場上,采取以拔點作戰為主,逐步的一點點的,不引人注目的向南推進的蠶食戰術比較符合實際。如果不是楊震在這件事情上已經拍板,甚至對於前線起師一級的攻勢,郭炳勳都不是很讚同。

  不過不讚同歸不讚同,但楊震的打草驚蛇,在戰略上盡可能的調動朝鮮軍。控製好攻擊的節奏和力度,讓其一日三驚而疲憊不堪,以利於下一步作戰的整體想法和意圖,郭炳勳還是很清楚的。

  盡管不知道一號為何堅持眼下的朝鮮日軍,麵對抗聯朝鮮集群的攻擊。隻要不動全麵進攻,隻會固守朝鮮南部的山地,而不會全麵反擊的自信是從那裏來的。可與楊震配合這麽多年,心靈早就已經相通的郭炳勳,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

  既然楊震與郭炳勳這兩個軍事上的一把手,與實際上的二把手,在這件事情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那麽這場戰役的規模大小,就算有滿肚子的想法,杜開山也隻能按照總部的意圖來辦。

  打定主意至少在五月份之前,坐山觀虎鬥的楊震。除了密切注視關內戰場變化之外,更多的眼光放在了太平洋戰場的美軍身上。如果美軍在硫磺島戰場上打的太順利了,豈不是枉費了他的一片苦心?

  朝鮮戰場上的杜開山籠頭,被楊震死死的給拴住。而在太平洋戰場上,在四五年二月份,不顧菲律賓戰場尚未徹底結束的美軍,也開始了對硫磺島這個位於已經被美軍占領的塞班島,與日本本土中間地帶的小島起了攻擊。

  而這場美軍在四五年向日軍動的第一場進攻戰役的打響,也讓生怕自己弄巧成拙,非但沒有給美軍加上擔子,反倒是減輕了美軍進攻壓力的楊震,進入四五年後始終懸著的心,最終悄無聲息的落了地。

  原本楊震以為美軍在與抗聯達成協議,已經獲得了對日空襲最佳基地的情況之下。已經沒有必要在使用馬裏亞納群島,作為轟炸日本基地的美軍,不一定會有如自己所知道的曆史那樣,對硫磺島起攻擊。

  事實上美軍部署在北滿的B二十九轟炸機群,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規模上,都遠遠的過了部署在往返航程,幾乎達到了這種轟炸機極限的北馬裏亞納群島。美軍的對日空襲行動,也的確始終是以北滿為主要基地。

  眼下的整個國際形勢變化,給楊震在菲律賓戰役後對美軍的下一步戰略走向,也出現了一定的疑惑,甚至可以說是一定的迷茫。畢竟眼下整個亞洲戰場上的態勢,早就已經不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段曆史。

  隨著東北抗聯的崛起,曆史的車轍已經從出點跑偏了很遠。在這種情況之下,那麽有些曆史上的必然事件,還會再出現嗎?曆史的改變,尤其自己還是這個改變的真正操控人。這一點讓楊震在菲律賓戰役後,對美軍下一步的戰略行動,不在向以前那樣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