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1      字數:3581
  巴彥塔拉一戰後,無論是陳翰章還是川並密這一對對手,幾乎是不期而遇的同時都在調整部署。兩個人的意圖其實都很簡單,陳翰章是要盡快的拿下通遼控製開魯,打通與王光宇的直線聯係。

  而他的對手川並密的思路很簡單,就是要固守盡可能多的時間,保證正在進攻林西的兩個師團側翼安全,以及給關東軍司令部調整部署爭取時間。對於通遼,梅津美治郎大將給他的命令是就算打剩下一兵一卒,也絕對不允許丟失通遼和開魯兩地。

  相對於林西戰場,關東軍司令部對通遼戰場的重視還遠在其之上。自從巴彥塔拉方向打響,梅津美治郎大將與吉本貞一參謀長,幾乎一天一封電報。嚴令十四師團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固守通遼一線。

  怵於這位大將司令官的威嚴,以及在陸軍深厚的人脈,還有在天皇麵前的恩寵。即便是這位川並密中將,也不敢太過於明顯的違抗他的命令,在實際上已經處於不利的情況之下放棄通遼一線。

  實際上陳翰章放棄對外圍的爭奪,集中主要有生力量了和坦克直插兩個縣城要點,也絕非是準備柿子挑軟的捏。也許對於開魯縣城的圍攻還相對簡單一些,但是對通遼縣城的攻擊絕對不是那麽容易。

  在川並密很有自知之明的主動收縮了外圍的兵力,除了縣城外圍主要據點之外,將其餘兵力和火力全部收縮到兩個縣城。麵對著已經龜縮至兩個縣城之內,又有大量天然屏障可以利用的十四師團主力,陳翰章麵臨的艱巨性可想而知。

  而最為不利的其實不是日軍固守的兵力多少,而是地形上的限製使得攻擊部隊注定隻能從東麵和南麵發起攻擊。這麽一來,雖然可以避開西遼河這個通遼縣城的天然屏障,但是留給攻擊正麵卻顯得異常的狹窄。

  此時還水量充沛、河道寬闊,遠非後世幾乎已經斷流可以相比的西遼河,在通遼境內的走向在通遼縣城邊上整個轉了一個彎。其西、北兩個方向的河道有如一雙大手一樣,將通遼縣城環抱在懷中。

  這樣的地理環境雖說容易遭受水災,但是在戰時卻是對防守相當的有利。位於西遼河的一個轉彎處的通遼縣城,甚至其西城牆緊貼著的就是西遼河大堤。可以說出了西城門,就是西遼河大堤。

  而北門距離西遼河大堤,也不過才四五華裏。即便是不到這四五華裏的距離之內,如果加上護城河的話,中間還有相連的兩道相當寬的壕溝。而整個北麵和西麵廣大區域,在沒有足夠的渡河工具的情況之下,隻有西麵有一座大橋可以作為渡河通道。

  如果部隊選擇強行從通遼縣城正麵強渡西遼河,那麽不僅會麵臨城內的火力打擊。而且對岸就是通遼縣城的情況之下,部隊即便突破西遼河日軍防線,那麽也很難取得足夠的進攻縱深。

  攻擊部隊即便能突破日軍在通遼城北和城西的沿河防禦,那麽渡過河的攻擊部隊,也處於背水一戰,無路可退的困境。甚至發起攻擊的部隊,很有可能被日軍攔腰截斷處於相互無法策應的地步。如果選擇通遼正麵強渡,即便是能打下通遼縣城,但是這傷亡代價也會是巨大。

  而川並密中將雖然放棄了通遼至雙遼之間鐵路線上的各個工事群,但是在西遼河北岸北起閻家圍子、東至興隆屯、西至三合屯的整個三角防禦型永備工事群,以及通遼縣城北西兩麵利用西遼河水係組成的防線卻沒有放棄。

  如果部隊選擇從這個方向突破,進度會被拖延的更久。所以陳翰章才選擇了一部正麵牽製,主力從側翼迂回從通遼縣城以東城內炮火射程之外,選擇地點強渡西遼河,以避開日軍重兵集結地。

  知識盡管這樣部隊部隊避開了日軍重兵把守的通遼縣城,暫時擺脫了渡河時可能遭受的多層次火力壓製和攔截。但是在選擇攻擊正麵的時候,卻是顯得有些狹窄。但是在缺乏渡河工具的情況之下,也是一個比較有利的選擇,而且也有利於加快進展速度。

  擔負通遼方向作戰的十八師五十三、五十四兩個團的動作很快,五十四團兩個營以及加強的五十三團一營,在角幹至大罕一線突破西遼河日軍防禦之後,立即調頭向西在坦克的支援之下,在經過反複爭奪之下,連續攻克通遼縣城東北方向防禦支撐點錢家店、孔家窩堡。

  而五十三團兩個營則采用殺雞用牛刀的戰術,冒著西遼河南岸通遼北門外日軍炮兵陣地打過來密集的炮火。采取連續爆破法奪取了通遼北正麵西遼河北岸十四師團的最後兩個支撐點三合屯和韓家圍子。

  指揮作戰的五十三團團長唐勇很聰明,作為十八師先頭部隊趕到巴彥塔拉戰場的時候,曾經跟隨三師攻擊部隊觀戰過的他。知道當麵的日軍工事群異常的堅固,又有著河南岸日軍強大炮火掩護,而身後又是西遼河自己無法迂回穿插作戰,隻能從正麵硬碰硬的攻擊,造成攻擊麵異常的狹窄。

  麵對著戰場上的這種態勢,除非他打算將部隊拚光,否則隻能智取而不能強攻。在仔細觀察了日軍工事群之後,他采取了煙幕掩護部隊突擊,將配屬給自己的火焰噴射器全部調撥給了兩個尖刀連。

  他在對岸敵軍掩護火力相當密集的情況之下,即沒有采取兩個營齊頭並進的攻擊態勢,也沒有以營連為戰鬥建製。而是采取了班排協同攻擊,以點對點的作戰模式。同時以排為攻擊發起建製單位,加強一門無後坐力炮、十二毫米高射機槍各一挺。至於連屬火箭筒和通用機槍,則全部下放到了班。

  而對於主攻排,不僅加強了一部火焰噴射器,還配屬了團工兵連的一個班。他將手頭上所有的**,都配備給了直插三個核心工事的三個主攻排。同時將所有的團營連三級所有的迫擊炮,繳獲的一門九二步兵炮集中到一起,加上團屬十四毫米機槍,按照射程的遠近組成三個火力支援群。專門打反擊的日軍集群,以及封鎖日軍交通壕,隔斷日軍前後策應。

  他的戰術運用和裝備配置,雖說與陳翰章要求的不一樣。但是在戰場上的運用,可謂表現極其突出,甚至遠遠的超過了他的想象。在步兵的掩護之下,配置給主攻核心工事群幾個尖刀排的工兵采取連續爆破的辦法,在沒有得到身後火炮掩護的情況之下,將日軍整個北岸工事群徹底的摧毀。

  戰術運用得當,僅僅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總兵力不過兩個營的五十三團,超額完成師長王均六個小時之內務必解決通遼北正麵日軍工事群的命令,幹淨利落的殲滅了有著河南岸炮火掩護的日軍兩個中隊,將戰線順利的推進到了西遼河北岸大堤之上。

  並掩護直屬炮兵兩個一二二火箭炮連,一個一百毫榴炮營,一個一五五重榴彈炮連,以及十八師屬炮兵團之野炮營兩個連,組成的強大炮群就地展開。作為攻占通遼縣城的主要支援火力,策應主力對通遼縣城的圍攻。

  炮兵全部完成展開之後立即開火,對日軍部署在通遼縣城的炮兵戰地進行火力打擊的同時,掩護進抵西遼河岸邊的十八師兩個營一部試圖渡河,對通遼正北的祭古寺、東北門一線發起攻擊。

  這場戰鬥的過程,即便是在一向要求相當高的陳翰章看來,也是打的極為精彩的戰鬥。甚至一向輕易不誇人的陳翰章,直接用了經典的戰鬥這五個字相當難得的字來評價。用他的話來說,如果巴彥塔拉這一戰都是這麽打,至少三天以前就突破西遼河一線了。

  但是該部的後續攻擊行動,因為日軍搶先下手燒毀和炸沉了西遼河上的所有渡船。五十三團部隊因為缺乏有效渡河工具,多次強渡全部失利。而對通遼縣城西部的西遼河大橋爭奪,也因為日軍頑強抵抗而己方投入的兵力不足而失利。

  盡管沒有能拿下城西西遼河大橋,但是五十三團的攻勢,也逼的川並密中將不得不將這座整個通遼境內西遼河上的唯一公路橋炸掉。以防止抗聯在奪取大橋之後,渡過西遼河這道通遼北、西兩麵的天然屏障,對通遼發起三麵圍攻。

  盡管唐勇的奪取公路橋的行動失敗,但是逼迫通遼西門的日軍守軍,主動將這座整個通遼境內西遼河上的唯一一座公路橋炸毀,使得通遼與開魯兩部日軍之間的聯係實際上已經變相被切斷了。

  在幾次強渡失利與爭奪大橋失利後,負責指揮的五十三團團長唐勇便指揮部隊,不斷采取佯攻戰術,與通遼守敵對峙。一方麵掩護已經展開的炮兵陣地,一方麵牽製通遼城北的日軍不被調往其他方向。

  唐勇雖說奪取大橋的行動失利,隻能退回河西鎮。但是在裝甲旅摩托化步兵團受到日軍頑強抵抗,再加上地形相當不利攻勢受阻,遲遲未能穿插到位的情況之下,卻無意之間代替他們完成了對兩地日軍分割的任務。

  而相對於隻與五十三團隔河對峙,顯得有些沉悶的北麵戰線,通遼縣城的東部戰線,卻是顯得異常的激烈。在五十四團搶占孔家窩堡之後,通遼日軍在城內炮火的掩護之下,出動大量兵力與五十四團反複爭奪。

  孔家窩堡是通遼東部的門戶,越過孔家窩堡一線便是與通遼縣城一裏之隔的小街基一線。而拿下了小街基,通遼縣城也就近在咫尺。通遼城東與北、西兩個方向有西遼河作為天然屏障,以及有一道沙梁作為天然屏障的南部無法相比。

  這裏到通遼縣城的地形一馬平川,隻要越過孔家窩堡就可以順勢之下通遼縣城。而且孔家窩堡是通遼縣城東部地帶,環城防禦工事以及永備工事群的核心地帶。如果孔家窩堡一線被抗聯占領,通遼的日軍守軍就隻能依靠城牆作為外圍最後一道防線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