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為戰後做準備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1      字數:3568
  這個時候如果能開遼河三角組地帶的石油資源,對於在即將到來的未來,換回搞工業建設,急需的外匯還是很有幫助的。湊集資金不能總靠中央去壓榨其他各個戰略區,畢竟各大區也要生存的。

  尤其是那些在華中、華東,周邊依舊處在敵後的根據地,自身生存和展,也都是需要一定資金的。就算華北幾個條件好一些的根據地,這財政的底子也都快讓中央給挖空了。所以並不主張出口糧食,這種涉及到國計民生資源的楊震,堅持開這個遼河油田。

  就是為了能在戰後,失去一切外援的情況之下。通過正常的貿易手段,來換回最急需的外匯。美國人現在采取的記賬,先交貨後收錢的辦法,那是在戰爭期間為了減輕自己負擔,采取的特別手段。這種好事等到戰爭結束,美國人就不會再出一分錢。

  甚至因為中國自身的情況特殊情況,在某些方麵不甘心攪局之下。搞不好到四五年初,美國人就會終止對抗聯實施的租借法案。別說戰後美國人不會在他提供一美分的援助,就是現在美國人對援助給抗聯的武器裝備,在後備零件上扣的都很死。

  並嚴格禁止抗聯將美援的武器裝備,提供給關內部隊一子彈、一支槍。美國人還再三強調,如果他們在關內部隊手中,現任何一輛美製坦克或是一門美製火炮,甚至是一支步槍的話,他們會全麵終止對抗聯的援助。

  雖說美國人這純粹是掩耳盜鈴,為了采取平衡而做出的這些規定,的確讓抗聯在向關內部隊提供武器裝備的時候,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但是美國人一是在向抗聯提供其繳獲的德國貨上,沒有做出過這些要求。

  第二,在抗聯使用美援物資,製造的裝備上也沒有做出類似的要求,這個要求僅僅是限定在美國人提供的武器裝備上。抗聯手中有大批繳獲的日製武器,同時還從蘇聯人手中交換來,從美國人手中搞來了大批的,數量充足的德製武器。

  而且除了幾萬條卡賓槍之外,美國人並未援助抗聯任何的輕武器。重武器除了飛機與坦克之外,就連火炮的數量都不多。真正起作用的是,讓抗聯在轉交重武器給關內部隊的時候,受到了一些限製,但這個問題並非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先抗聯手中有著很大數量的繳獲日製火炮,再加上從蘇聯人手中交換來的德國貨,以及抗聯自產的火炮,已經足以滿足關內部隊在重武器上的需要。至於坦克方麵,美製坦克不行。那抗聯自己生產的蘇式T三四坦克,或是蘇聯人轉交來的德國造坦克,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盡管這些坦克是由美援裝甲鋼,以及動機鋁製造的,但是卻不是美援的武器裝備,所以在這方麵美國人限製,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作用。實際上抗聯在整個抗戰過程之中,生產的T三四坦克,足有一多半都轉交給了關內部隊。

  最根本的是在軍工原料上,美國人沒有做出限製。抗聯可以堂而皇之的利用美國人援助的軍工原料,源源不斷保證關內部隊的彈藥供應。同時調撥給關內部隊大批的美援汽車、運輸機,以及轉移部分機械設備到華北。

  不過雖說美國人的限製,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但美國人在這方麵的限製,也很讓楊震有些警覺心。在這方麵他看到背後重慶的影子,也見識到了重慶方麵在華盛頓的活動能力。不過這也很正常,人家眼下是正統嗎。與美國人有正式的外交關係,至少在明麵上美國人還是要站在人家一邊的。

  美國人計算的很清楚,給與抗聯援助這些裝備,在滿足單一的抗聯對日作戰上是略有出,但是用到其他方麵就缺口很大。所以他甚至認為,美國人對抗聯實施的《租借法案》,甚至有可能在四五年就全麵凍結。

  但眼下整個解放區正在進行的工業建設,卻是急需國外的先進技術以及工業設備,盡管眼下已經打成一片的亞歐大6,可以提供這些東西的國家不多。但這場戰爭現在卻是已經進入尾聲,打爛了的歐洲一樣需要資金重建。隻要有了錢,還是可以買到急需的物資和技術的。

  也正是有了這個警惕心,他才堅持現在即開遼河三角洲的石油資源,以便提前做好戰後對外貿易的準備,並在戰後籌集急需的外匯。如果不是山東境內的津浦鐵路上,還有大量的日軍,他甚至就連黃河三角洲以及海河三角洲地區,也是後世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都想要開。

  當然這些東西,楊震知道現在也隻是想想而已。後世在華北的幾個油田,眼下都距離日占區還是有些近不說,鑽探深度也過了眼下東北的實際技術能力。最關鍵的是,自己要是表現出來知道的太多,也會引起別人懷疑的。

  華北油田不像是遼河油田,自己手中握一定的證據。哪怕就是指鹿為馬,也可以強行將這個遼河油田搞出來。要想開華北幾個油田,沒有大規模的勘探能力是不行的。而這個能力,卻恰恰是眼下全國都沒有的。遼河油田日本人經過苦心勘察並花費了巨大代價試鑽,已經現了工業油苗,照貓畫虎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初在抗聯開出大慶油田的消息,在費勁了千辛萬苦總算搞到了相對應情報後,飽受刺激以及國內輿論批評,實在有些坐不住的關東軍在日本6軍的支持之下。抽調了本土幾乎所有的技術人員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整個南滿進行又多次石油勘測。

  當然日本6軍如此大出血的原因,還是有鬧油荒鬧的都快瘋了的日本,自身石油需求的關係。而當時南下作戰雖說取得巨大的戰果,但是整個東南亞油田,無論是緬甸的還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都損壞的異常嚴重。

  當時緬甸的油田已經被徹底炸毀,以日本人的技術根本就無法維修。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也大部分被炸成了一片廢墟。對於這些油田,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修複。盡管在後來日本人傾盡全力,修複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大部分油田。

  並經過努力最終將印尼的油田產量,恢複到了戰前的七成。但在剛剛占領的時候,油田的殘破程度,讓日本人自己都很懷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隻得到了一片廢墟,日本人心中的沮喪可想而知。

  日本人將油田的被破壞,遷怒到了荷屬東印度群島被俘的荷蘭軍人身上。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被俘的荷蘭人,戰後隻有不到十分之一幸存了下來。被俘的荷蘭婦女則不管老幼,統統被充做了慰安婦。

  這也是戰後追查日本戰犯,荷蘭人最起勁的原因。盡管他們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土著人身上,做的事情一樣不比日本人對他們做出的事情好到哪裏去。但人家是白人,注定要高出那些土著人一頭的。這些事情放到別人身上是很爽,但是被別人放到自己身上,可就是他們無法接受的了。

  其實日本人也有些搞錯了,炸掉這些油田的並不是荷蘭軍隊,而是被派到荷屬東印度群島作戰的美國幾個特遣隊,以及6軍航空兵幹的。不僅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就連當地日本人同樣急需的鋁礦、還有鎳礦和銅礦,也一樣被美國人炸的。

  知道日本人需要什麽,更知道炸掉什麽才是讓日本人會心疼的美國人,做的是如此徹底。不僅派遣地麵人員,使用了成噸的炸藥,將整個油田徹底炸了一遍。駐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美軍飛機在撤離的時候,還將所有的庫存炸彈,全部都扔到了這些油田頭上。

  這些油田被破壞的程度,讓日本人幾乎喪失了修複的信心。石油的開采本身就是日本人的弱項,缺乏相對應設備,戰前全靠歐美技術的日本人,對修複這些被摧毀的油田,可是相當的頭大。

  寧可炸掉也不讓日本人得到的美國人,就連荷屬東印度群島並不多的橡膠樹,都被他們統統用炸藥炸成了兩段,喪失了生產橡膠的能力。美國人幹完這些拍拍屁股,趁著日軍合圍之前溜掉了。

  倒黴的荷蘭人倒是最終成了替罪羊不說,還讓日本人老淚縱橫,幾乎都要喪失了將戰爭為支撐下去的決心。接手時候滿目蒼夷的荷屬東印度群島油田,以及一片廢墟的緬甸油田。讓日軍大本營下了決心,在南滿就是挖地三千米,也要在找出像北滿那樣的一塊大油田來。

  無論是關東軍還是日軍大本營固執的認為,卑劣的支那人能夠做到的,帝國更應該能夠做到。這次的勘測與之前曆次相比,無論是勘測麵積還是細致程度,要遠遠高於之前曆次勘測。再加上日本人在戰前最後時刻,引進了美國的千米以上鑽井技術,相對以往的勘測來說,這次效果要好的多。

  日本人有毅力這一點就算是對手,你也不得不承認。在抗聯在北滿開出大慶油田之後,日本很是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既然都是在滿洲境內,那麽北滿開出大型油田,南滿也同樣會有油田。整個鬆遼地帶的構造差不多,既然北麵有石油,南麵也應該差不多。

  考慮到有限情報泄露出來的大慶油田的態勢,以及綜合考慮羅馬尼亞油田,以及蘇聯南高加索部分油田的構造和位置。經過近兩年的勘察,最終在某些情報人員的支持之下,關東軍確定了遼河三角洲極可能會有油田。

  在眼下戰局日蹙,本土到東南亞石油產地的運輸越來越危險的情況之下。如果不是此次會戰,關東軍甚至已經在遼河三角洲一線進行鑽探,並找到了工業油苗。唯一還不能不確定的是,這個油田的規模有多大。

  而為了支持關東軍,日軍大本營甚至將儲備在本土的部分開采設備都運到了盤山地區。並對整個錦州、葫蘆島的石油冶煉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與升級。隻是設備運到了,冶煉廠的升級改造也進入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