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0      字數:3582
  不過盡管在回答老總勸說的時候,楊震表現的很淡然。但他有些鐵青的臉色,依舊清楚的表現出他眼下很是不佳的心情。在整個戰役收工階段,被日軍用這種辦法給威脅了,換了誰都心裏不舒服。

  其實楊震臉色有些不豫,不單單是這個時候被要挾了一把,讓他的情緒有些低落。還有一些事情,他沒有說出來。之前抗聯與日軍作戰之中,的確也出現過用老百姓當肉盾的情況發生。可基本上都是個別部隊的單獨行為,沒有像今天這樣整體出現過。

  今天投鼠忌器的自己被日軍要挾,隻能給實際上已經成為板上肉的日軍讓開撤退的通道。讓日軍發現這種戰術很是管用,在不遠的未來作戰失利的時候,再一次采取這種戰術怎麽辦?這是在中國本土戰場作戰,而且戰線越往南,人煙也就越稠密。

  這一次自己給他們讓開一條通道,那麽下一次他們會不會用老百姓做肉盾,掩護他們進攻?反正對於日本人來說,就算是中國人都死絕了,對他們隻有好處,沒有什麽太大的壞處。他們可以不顧忌中國人的生命,但是中國人自己卻不能不有所顧忌。

  這才是楊震雖然嘴上那麽說,但是臉色很不好看原因。更是讓他內心有些憂心忡忡的是,一旦一種陰毒的戰術,被自己的對手發現很有用處。那麽在這個對手已經是日薄西山的情況之下,會不會被他們當成慣例使用,這才是最難判斷和以相當難以讓人接受的。

  窗外透過來的一絲陽光,讓楊震的眼睛略微的眯了眯。沉思了好大一會,也沒有想出破解這個可能會在今後不斷遇到難題的辦法。這是一個基本上無解的題目,除非是那種冷血動物,否則很難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老總看著盡管話是這麽說,但臉色多少還有些低沉的楊震,卻是沒有在這件事情再勸說什麽。微微沉默了一下後,老總才道:“這次會戰徹底結束,你跟我返回延安一趟。就此次戰局,向中央做一個全麵的匯報。而且就整個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中央也要爭取你的意見。”

  “我先給你提個醒,中央現在正在決策遷往北平。我這次南下來冀南,就是就這件事情上爭取你的意見。陝北過於貧瘠,經濟基礎和物產也過於薄弱。中央大量的機關都留在陝北,已經給當地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中央的意思是,平津的經濟基礎比較好一些,而且靠近華北糧食主產區的冀中根據地。中央整體遷移到北平,部分機關遷往張家口或是天津、保定,可以有效的減輕陝北的經濟負擔。同時遷往北平,在安全性上也有較大的保證。”

  聽到老總提起的這個話題,這才知道收複平津一線後,老總為何大部分的時間都坐鎮北平,調動部隊對北平周邊殘存日偽武裝以及土匪清剿,並親自主抓對北平的接收和管理,在前線的時間並不多真正原因的楊震,卻沒有立即回答老總。

  知道這是老總,在替主席征求自己意見的楊震,在仔細考慮了一下之後才道:“老總,中央的這個想法我是支持和讚成的。從眼下整個戰場態勢,以及我們未來發展來看,中央眼下遷到北平,遠比留在陝北要適合的多。”

  “北平地處平漢、平綏、平津鐵路交匯處,並擁有南苑機場等起降條件遠遠好於延安的機場,整體上的交通環境遠比偏安一隅的陝北有利。而且與華北主要糧食產區冀中相距不遠,並有鐵路可以利用,完全可以充分保證中央機關的供給。”

  “而且北平距離北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天津,也是近在咫尺。在郊區就有門頭溝煤礦,距離唐山的開灤煤礦也不遠。糧食以及各種物資供應的保障條件,都遠遠好於地瘠民貧的陝甘寧邊區。”

  “如果中央能夠整體遷移到北平,隻在陝甘寧留下部分的留守部隊。這樣一來陝北老百姓的負擔,將會至少減輕三分之二。同時無論是工作條件還是生活條件,乃至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北平也都要遠遠的好於陝北。而且北平在國內政治、軍事上的地位,也不是偏安一隅的陝北可以相比的。”

  “最關鍵的北平背靠我察哈爾、熱河解放區,西隔太行山與我山西解放區相望,整個河北以及冀東一線,眼下已經被我軍牢牢的控製。可以北平現在已經地處我華北解放區的核心位置,在安全上也遠不是三麵都有威脅的陝甘寧邊區可以相比的。”

  “老總,如果中央征求我的意見,我是支持中央遷移到北平的。不過,我建議中央在遷移到北平之後,主要部門和中央主要領導也先不要進駐北平城。暫時駐紮在西山或是頤和園一帶,比較好一些。這些地方植被茂密,對防空還是很有幫助的。”

  “小鬼子在戰場雖說被我們打敗了,但是搞起下九流的手段,卻是相當的擅長。而北平作為日軍華北方麵軍司令部所在地多年,又是七七事變之前,日本人對整個華北滲透的前沿,特務機構多如牛毛,整體上的情況還是比較複雜的。”

  “我的意見是眼下全國戰局與形勢,都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央遷到北平,遠比留在陝北更加有利於統帥全局。不過在隱藏的日本特務被肅清之前,中央主要部門還是不宜立即進駐北平城內。”

  說句實在的話,對於中央現在要遷往北平,讓楊震多少有些意外。他以為以主席的性格,短時間之內不會遷離陝北。可沒有想到現在中央就提出來,要將中央的駐地,從陝北遷移到北平來。

  不過對於中央的這個舉動,楊震還是比較讚同和支持的。正像他說的那樣,北平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比陝北強的太多了。而且中央那麽多的非戰鬥人員,以及機關工作人員,全部依靠陝北供應,對陝北本就脆弱的經濟壓力太大。

  雖說之前也采取了大生產運動,有效的減輕了陝北的經濟負擔。但是以陝北的地理條件和環境來說,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裏先天性的自然環境,實在太過於貧瘠了。一旦遇到天災,還是會對供給造成難以解脫的困境。

  小米再養人,可產量在哪裏擺著那。放在別的地方,完全可以負擔的征收,到了陝北就相當的重了。中央整體搬遷到自然環境和經濟基礎,都遠遠好於陝北的北平。無論是對於中央還是陝北的老百姓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主席也許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提出將中央遷往北平。畢竟論起供養能力來,陝北與平津之地相比相差的太多了。而眼下在拿下整個河北,以及除了晉西南之外絕大部分的山西,在這時候中央遷往北平也算是水到渠成。

  對於楊震的回答,老總滿意的點了點頭後又道:“不過,楊震同誌。中央此次除了讓我征求一下你的意見,還有一點就是想問問你,在此戰結束之後,在未來的這段時間之內你們準備怎麽做?中央希望你們在此戰過後,能夠在河北境內保留部分部隊,至少暫時留下一批部隊。”

  說完這番話後,看了看楊震有些慎重的表情,老總微微一笑道:“中央的意思是,眼下日軍還並未徹底的喪失進攻能力。或是說如果日軍大本營下定決心,日軍還是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在華北戰場重新發起一次進攻。”

  “中央希望你們在會戰結束之後,能夠在河北境內留駐一批部隊。就是希望讓日軍在發起反擊的時候能夠有所顧忌,或是說中央手中能夠有一定的機動部隊。畢竟華北部隊在裝備上,與你們相比相差很大。”

  “而且各大戰略區,都有自己的轄區要負責,一時也抽調不出太多的兵力,調撥給中央作為機動兵力使用。在日軍還未徹底喪失進攻能力之前,中央手中保留一支較為強大的預備隊,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否則一旦形勢需要,從東北現調集兵力進關這千裏迢迢的,很可能會出現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情況出現。尤其是眼下東北與華北鐵路聯係,還尚未打通的情況之下。放心吧,中央隻是借他們。最多不超過一年的時間,然後保證完璧歸趙。”

  老總的這些話,楊震擺了擺手道:“老總,您說這話就有些見外了。抗聯不是我個人的軍隊,我楊震也不是過去的那些軍閥。對於中央的要求,我沒有啥說的。就一句話,隻要中央需要,調抗聯多少部隊都沒有問題。”

  “此次會戰結束後,我把裝甲一師、三旅都留下,再留下兩個獨立坦克團。至於步兵部隊方麵,中央需要多少我就留下多少。另外我留下兩個火箭炮團、四個一五零榴彈炮團,在留下三個汽車團。”

  “至於空中力量方麵,眼下在華北戰場作戰的航空兵,所屬一個中型轟炸機大隊,攻擊機一個大隊、戰鬥機兩個大隊,外加一個運輸機中隊都留下。而眼下部署在平津並平漢路上的防空部隊,也全部留下來歸屬中央指揮。”

  楊震的大方,老總哈哈一笑的擺了擺手道:“你們那個裝甲一師就不需要了,你們現在一共就兩個裝甲師,留在華北一個,剩下一個就孤木難撐了。無論你們下一步的作戰方向是那裏,以你的性格以及目前國內戰局來說,麵臨的都將會是一塊硬骨頭。手中保留一支強大的裝甲兵還是必要的。”

  “而且在河北境內留下這麽的坦克,也容易引起某些方麵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在政治上與我們不利。畢竟華北的形勢,要比東北複雜的多。兩國三公,這筆糊塗賬不太好算。留下太多了,人家認為是威脅怎麽辦?”

  “這樣,這個裝甲一師就不要留下了。裝甲兵方麵你留下兩個坦克旅,再加上兩個坦克獨立團,我看就大致足夠了。再多了,不僅影響到你們的戰鬥力,中央也養活不起這些油老虎,還容易引起政治上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