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盡可能挑軟柿子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0      字數:3607
  說道這裏,老總頓了頓道:“自去年會戰結束之後,考慮到形勢的發展與變化。晉察冀軍區從各個分區抽調一批精幹的縣區武裝,加上冀察軍區直屬獨立騎兵團,組建鐵路公安部隊,專門承擔鐵路線的防護。”

  “我看眼下北平周邊戰場已經落幕,完全可以讓這支鐵路公安部隊,接手鐵路沿線的警戒工作,將原有擔任護路的兩個旅撤下來。再加上從北平抽調的一到兩個旅,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從北平周邊抽調三到五個旅,投入到冀中戰場。”

  “雖說總兵力不算太多,但五個旅萬餘人的兵力,對於緩解整個冀中戰場,兵力使用上的壓力,還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就算暫時不能用到主戰場之上,但是也可以用到一些次要戰場或是輔助戰場上,以減輕抗聯所承受的壓力。”

  “這幾個旅都是晉察冀軍區,在戰役發起之前通過升級地方武裝新組建的部隊。除了部分骨幹之外,大部分基本上還未經過大戰鍛煉。玉不琢不成器,這些部隊也該摔打摔打了。不能總留在後方,看著兄弟部隊在前麵苦戰。”

  “任何一支部隊的成長,都是一戰一戰打出來的。總是蹲在老窩裏麵,無論訓練再長的時間,也是培養不出來真正戰鬥力的。隻有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才能真正培養出一支作風過硬的部隊。我看調他們南下,也曆練一下為好。”

  對於老總的話,楊震有些哭笑不得。他倒不是不相信兄弟部隊,隻是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那些真正的老部隊,經過大戰考驗的主力。眼下都在山西戰場,正與晉綏、太嶽軍區配合與第一軍鏖戰,牽製山西日軍無法東出太行山,保障河北戰場的側翼。

  從眼下山西日軍部分被殲,殘存兵力全部龜縮在各大主要城市的戰局來看,山西戰場還是相當成功的。但這種情況也就意味著除了部分部隊之外,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軍區主力中的大部分,自身也被牽製在山西戰場、。

  老部隊在山西戰場與日軍鏖戰,這兩大戰略區剩下的都是新組建的,尚未經過考驗的新部隊。這幾個旅就是晉察冀軍區,在戰前考慮到主力要傾巢出動,後方不能空虛而組建的二線部隊。

  除了老部隊抽調的部分幹部與骨幹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去年新編成的地方武裝。裝備雖說不錯,但是缺少實戰經驗。將新部隊投入實戰鍛煉一下他並不反對,可眼下冀中戰場這種異常殘酷的戰鬥,並不太適合磨練新部隊。

  如果將這幾個還沒有經過戰鬥考驗的新編旅,全部投入到冀中作戰,不僅是有些揠苗助長了。甚至在關鍵的時刻,這些缺乏實戰經驗的新部隊。很可能會耽誤事情。但老總既然已經說話了,自己不同意又不太好。

  在仔細考慮了一下各方麵的戰局,楊震最終同意了老總的要求。不過在鍛煉的方向之上,在慎重的考慮了一下之後,楊震決定將呂公堡一線,眼下已經不足一個大隊的六十六旅團殘部,移交給南下的晉察冀部隊。

  楊震選擇將呂公堡一線戰局,交給老總準備抽調的晉察冀南下部隊,還是有一定考慮的。呂公堡眼下所剩的殘敵,已經不足一個步兵大隊。除了半個重機槍中隊的三挺重機槍,以及一門迫擊炮之外已經無重火力。

  最關鍵的是殘存的日軍,困守在呂公堡糧彈兩缺。本就不是很強的戰鬥力,也已經下滑到了穀底。能夠存活到眼下,是因為始終沒有增加兵力投入的杜開山,投入的兵力始終不是很充足。

  雖說這個六十六旅團與日軍正規野戰師團相比,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裝備都差了許多。但是畢竟是一個完整的旅團的編製,杜開山拿說是兩個團,其實加起來隻有一個半團兵力,雖說有坦克的配合。去解決這個六十六旅團,多少還是顯得有些實力不足。

  倒不是杜開山大意,而是這個六十六旅團讓他實在提不起興趣來。與其一交手,杜開山就發現該旅團無論是攻擊意誌,還是戰鬥素養都與以往曆次交手的日軍不同。不僅裝備很差,而且兵員的素質很有問題。

  該旅團所屬兵員之中,真正的青壯年數量並不多。普遍都集中在三十多歲,甚至四十歲左右。而部分兵員的年齡,則明顯還未成年。老的老、小的小,很是不成正比,十六七歲的少年兵占了很大一部分。

  該旅團原本不多的骨幹和精銳,在突破子牙河防線,以及向河間側翼進攻的時候。在那幾個小時的苦戰之中,基本上已經損耗餘燼。剩下的老弱病殘,戰鬥力與日軍精銳相比,幾乎是天差地別。

  麵對這樣的日軍,實在讓見慣了關東軍精銳的杜開山,怎麽也提不起興許來。原本按照他的計劃,他還是要在增調一個團的。但一交手之後他立馬就興趣缺缺了,隻是以現有的兵力層層扒皮。

  不過這個六十六旅團的殘部,雖說還在苟延殘喘。但四天的激戰下來,殘存的兵力已經被分割為兩半。其真正本就不多的銳氣,早就已經消耗幹淨。這個時候讓新部隊拿著練手,也算是一個相對好的時機。鍛煉部隊這不是問題,但盡可能還是要你挑選軟柿子捏的。

  至於這幾個新編成的旅,楊震還是了解的。這幾個旅的老底子,其實都是去年在收複察哈爾之後,晉察冀軍區組建冀察軍區各個軍分區的時候,組建的獨立團以及直屬一個旅。說是新編部隊,倒也不算是新兵。隻不過自組建以後,一直因為作為地方部隊,沒有拉上戰場而已。

  這幾個旅都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槍,每個班一挺九六式或是歪把子輕機槍,營有六挺九二式重機槍。團有日造九十毫米迫擊炮,旅炮兵有四門四一式山炮和八門德製ig十八型七十五毫米步兵炮。雖說以日械為主,但是整體來說裝備還算不錯。

  隨著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以及四三年蘇德戰場的幾場大戰下來。抗聯用自己製造的衝鋒槍與糧食,從蘇聯人手中交換過來的德製輕武器數量越來越多。眼下除了山東之外,其餘的各大區主力部隊,都已經是清一色的德械輕裝備,已經無日械裝備。

  尤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一個步兵班兩支mp四零衝鋒槍,一挺mg三四或是四二型機槍,步兵清一色的九八k步槍,每個步兵連兩支火箭筒。營有六零炮,團有無後坐力炮和八二迫擊炮,旅炮兵營有山炮和步兵炮。

  原有的日械和雜械輕武器,已經基本上全部移交給地方部隊或是作為庫存。這幾個旅使用的日械,就是利用主力部隊換裝下來的裝備組建的。整個抗聯的日械彈藥,現在已經全部停產。抗聯將所有的庫存日械輕武器彈藥,已經全部轉交給了關內各個部隊。

  不僅關內部隊,大量裝備了從蘇聯搞來的二手德製裝備。甚至抗聯部隊除了老部隊之外,新組建的部隊配備的衝鋒槍,也從原來以自己製造的為主,轉為德製mp四零衝鋒槍。原來準備裝備自己製造的衝鋒槍,都被蘇聯人給要走了。

  蘇德戰場上的蘇軍戰損巨大,輕武器損失的數量更是驚人。一個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軍損失了二百四十餘萬人。這還不算同期蘇德戰場,其他方向的損失。整個斯大林格勒會戰用來填坑的蘇軍,甚至一個師隻有一半的人配備了輕武器。

  蘇式輕武器製造雖說簡單,但是再簡單的武器,畢竟還是要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生產的。在主要的精力還是要放在重武器上的情況之下,這輕武器的生產與製造,就多少就有些忙不過來。

  眼下的蘇聯人輕武器的產量,遠不如楊震所知道的那段曆史上那麽巨大。過大的人力消耗,對軍工產業也產生了相當致命的影響。在還要保證重武器生產工人數量的情況之下,麵對輕武器的巨大消耗,蘇聯人很是頭疼。

  盡管蘇聯人想方設法的增加產量,但各種武器裝備從步槍到手槍,從衝鋒槍到機槍沒有一樣不缺。戰損過大的蘇聯人,實在有些忙不過來。即便斯大林格勒會戰之中,蘇德戰場的形勢,對於蘇聯人來說也有一定的緩解。但輕武器永遠是戰場上,損耗最大的裝備。

  雖說繳獲了德軍大批的輕武器以及彈藥,但是口徑畢竟不同,這無疑會造成後勤上的相當麻煩。在輕武器的產量,有些跟不上部隊擴編以及損耗的情況之下,蘇聯人便將目光轉向了有部分武器口徑與自己通用的抗聯身上。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會戰還在進行著的時候,麵對著輕武器巨大損耗留下的缺口。蘇聯人就一下子就提出,要求抗聯為其製造二十萬支衝鋒槍。並表示今後交換德國戰利品,可以減少糧食的配額,增加輕武器的比例。

  麵對著蘇聯人提出的這個要求,楊震當時就表示了拒絕。開什麽玩笑,在抗聯還要滿足自身與關內部隊需要,以及自身的產量也並不是很高的情況之下,哪有那麽大的產能,去一下子給蘇聯人提供這麽多的衝鋒槍?

  楊震表示可以將抗聯手中庫存的,主要是繳獲蒙古人的那些蘇式輕武器,全部轉交給蘇聯人。並可以考慮酌情增加一部分衝鋒槍的供應量,但是二十萬支的這個數量,抗聯實在拿不出來。

  盡管眼下抗聯的衝鋒槍,隻是配置給後勤、警衛、文工團等非一線作戰部隊,以及作戰部隊之中的炮兵、通訊、醫護等非一線作戰人員。在抗聯雖說已經不再是一線步兵的主裝備,但在關內部隊需求量很大的情況之下,這個數量也是實在無法滿足。

  在還沒有想到這是自己私下搞出來的小動作,引發的連鎖反應的楊震看來,蘇聯人這個要求純粹就是敲詐。他們雖說自身輕武器損耗量過大,但是自己的產能如果充分發揮,還是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的。這個時候向自身軍工能力並不足的抗聯,提出這個要求純屬借口外加敲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