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戰的陰雲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0      字數:3578
  麵對著形勢出現的越來越微妙的變化,已經失去耐心的日軍大本營,幹脆替這兩個戰略集團做出了決定。將冀東徹底的劃入關東軍的防區,雙方的防線以捍箭河為分割線。以西歸華北方麵軍,以東歸關東軍建製。

  大本營的意思是,我該給你們的重裝備,都已經給你們了。你們之間也就不要為了判斷敵軍主要進攻方向,而在這裏糾纏不休了。你們不是都為了縮短防線,節省兵力而在打嘴仗嗎?那好,我替你們劃分戰區。你們各自負責一個戰略方向,誰也別在扯皮。

  不過除了這些重裝備以及裝甲部隊之外,大本營明確告訴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以及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這二位日本陸軍現役大將。給你們的已經是大本營竭盡所能了,至於地麵步兵增援,現在是一個沒有。

  等到敵軍的主攻方向,確定下來之後,大本營會根據整體戰局的發展綜合考慮的,但現在大本營無兵可調。本土正在組建的新師團,暫時無法調往中國大陸。包括關東軍在內,大本營現在都不可能給補充步兵。

  不過那位被派來協調,日軍這兩大戰∷,略集團之間配合的陸軍教育總監,對關東軍和華北方麵軍這次的表現都相當不滿。敵軍目前還沒有發起任何的進攻,僅僅是虛張聲勢。這還沒有咋地呢,就都高喊狼來了。

  尤其是華北方麵軍,目前並無任何情報證明敵軍的主攻方向會是華北,他們居然僅憑一些情報和蛛絲馬跡,就判斷敵軍的主攻方向會是自己。難道他岡村寧次大將不知道,帝國的兵力現在已經使用極致了嗎?

  最讓這位教育總監很是不滿意的是,兩個方麵都想著防禦,幾乎沒有一個人想著進攻。帝國陸軍什麽時候麵對敵軍,畏懼成這個樣子了?進攻,隻有進攻才是帝國陸軍一直秉承著的傳統。現在可倒是好,拚命的要裝備、要援軍,卻隻想著防守。

  其實這位教育總監的這頓咆哮,到是冤枉了岡村寧次大將。相對於被打的心驚膽寒,現在一心固守南滿地盤,早就對北上收複“失地”死了心的關東軍來說,一心雪去年戰敗之恥的岡村寧次到是想進攻。

  可他的手中的兵力,在東北抗聯隨時可能進入華北的情況之下,用來進攻還有些單薄。尤其是這支軍隊裝備了大量的坦克和重炮,還有大量航空兵配合,裝備與訓練都堪稱中國所有軍隊之中首屈一指。

  岡村寧次認為如果向北發起進攻,不僅需要關東軍的配合,而且華北方麵軍的兵力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還要抽調大量的坦克、重炮和飛機,配合作戰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否則除非關東軍能夠拖住東北共產軍的主力,否則華北方麵軍現有的兵力,最多隻能自保。

  但很不幸的是,這些兵力無論是日軍大本營,還是中國派遣軍短時間之內都無法增援給他。所以岡村寧次有些膨脹的野心,隻能暫時的壓製在心裏麵,在華北戰場采取以守勢為主。按照目前的兵力數量,他暫時不想冒這個險。

  不過日軍大本營答應岡村寧次,隻要十一軍完成掃蕩洞庭湖平原的任務。大本營會從派遣軍其他方向,向華北方麵軍抽調部分的增援兵力。雖說不能抽調第三和十三這兩個老牌師團,但是大本營可以考慮將一一六師團以及部分支隊級的兵力,調撥給華北方麵軍。

  但是這個前提是要等到十一軍擬定完畢的常德作戰完畢,徹底奪取洞庭湖平原產糧區之後,大本營才會做這一考慮。而在十一軍完成作戰之前,大本營是不會考慮從支那南部,抽調任何部隊增援華北方麵軍的。

  穩固湘北洞庭湖平原,徹底肅清洞庭湖平原周邊支那政府軍實力,控製這個重要的魚米之鄉,保證糧食和農作物的需要,這是帝國國策所需。同時如果能夠控製常德,就取得了從長江以南進攻重慶的一個重要前進基地。

  這是帝國國策所需,也是帝國減輕戰爭成本,以戰養戰所采取必要手段。所以如果從支那南部調集援軍,必須要等到常德會戰結束之後。在常德會戰之前,從支那南部抽調援軍,他岡村寧次想也不要在想了。

  同時大本營也強硬的拒絕了岡村寧次收縮第一軍防線,將原來始終駐在運城,此時已經成孤軍深入態勢的三十七師團撤回晉東南。與駐紮在長治的三十六師團,共同作為華北戰場總預備隊。第一軍放棄所有晉南的控製區,全軍收縮至太原周邊以及正太鐵路沿線的建議。

  在大本營看來這個三十七師團在運城駐紮,體現了帝國陸軍對支那政府軍形成攻勢的體現。不撤退三十七師團,這不是軍事上的原因,而是態度上的原因。大本營的拒絕,讓岡村寧次很是頭疼。

  在岡村寧次看來,山西局麵已經失去了控製。將一個三十七師團孤零零的放在運城一線,除了對支那第八、第一兩個戰區顯示實力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作用。而且周邊處在支那政府軍和共產軍包圍之下的三十七師團,處在孤軍深入的態勢。

  一旦東北共產軍南下,華北方麵軍集中兵力應對東北共產軍,無力西顧。那麽對於這個孤軍突出的三十七師團來說,形勢會很不利。一旦支那政府下定決心拔掉這個威脅隴海路鐵路運輸安全的據點,那麽三麵處在支那政府軍合圍之下的三十七師團很危險。

  但大本營的態度異常的堅決,不僅三十七師團必須要留守運城,就連三十六師團也必須保持對晉東南的控製。當然除了白晉鐵路沿線之外,這個三十六師團現在已經邁不出大門一步。可對於大本營來說,這是一個存在的問題。

  就連已經成孤軍的運城都不肯放棄,岡村寧次更不敢相信大本營會同意他放棄整個山西,將山西移交給支那政府,以山西作為一塊肥肉,挑動中國人自己內部打一場內戰,使得日本軍隊可以成為鷸蚌相爭之中,最終得利的那個漁翁的計劃。

  大本營不給增兵,盡管知道對手的進攻態勢,肯定已經進入最後準備階段。但兵力略顯不足的岡村寧次,卻隻能老老實實的以防禦作戰為主。不過考慮到抗聯在四二年會戰之中,運用的坦克戰術,岡村寧次將所有的坦克部隊也集中使用部署在二線。

  作為日軍之中第一個組織坦克集群進攻的吃螃蟹的人,岡村寧次這麽做是有他的道理。用步兵一點點的消耗東北共產軍的突擊力,待到其攻擊力下降到一定之後。固守北平與天津兩個要點,讓開正麵的防線。

  待到東北共產軍深入冀中平原,造成前後脫節之後,則組織坦克集群發起全線反擊。隻要打掉東北共產軍投入的坦克,剩下已經被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步兵也就好辦了。所以岡村寧次將大本營調撥給他的裝甲部隊,全部放在了平津鐵路線以南的縱深地帶。

  日軍這邊為迎擊抗聯的進攻,在拚命的做著準備。而在他們的對麵,隨著時間進入四三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到來,抗聯的部隊也在秘密的調動著。雙方都在盡最大的努力,為此次會戰做著準備。隨著各方麵的調動陸續展開,華北上空一場大戰的陰雲已經開始凝聚。

  除了東北戰場在緊密準備之外,準備用於華北戰場的十七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兩個裝甲旅又六個獨立坦克團,以及直屬騎兵第一、第三、第五旅,也在大規模的,但是又在極其嚴格保密的情況之下,秘密的向關內調動。

  與這些部隊同時調動的,還有四個火箭炮團、十一個重炮團,以及預定使用到華北戰場的作戰飛機全部抵達察南、熱南,以及晉北的各個秘密野戰機場。兩架電子幹擾飛機,也在十月末進駐張家口機場。

  考慮到航程的問題,調往關內方向作戰的戰鬥機,則是清一色的p四零戰鬥機。對地支援飛機,也全部都是英製布倫海姆輕轟炸機,以及部分的b二十五轟炸機。到四三年下半年,美國人提供的援助雖說都是二流的,但是數量上卻是充實了不少。

  所以抗聯的航空兵,現在完全已經可以滿足兩線作戰所需。為了保證此次會戰成功,楊震調配了航空兵的部署。除了用於後方防空的兵力之外,其餘的航空兵全部出動。甚至為了保證對地支援所需航空炸彈,尤其是凝固汽油彈,楊震暫停了對日轟炸。

  隨著部隊秘密開始進關,作戰所需的大批物資,已經在事先完成了轉運。僅僅在張家口與承德,就儲備了五萬餘噸油料和幾百萬斤的糧食。各種口徑身管火炮的炮彈,就轉運了上百萬發。

  不過基本上都處於山區地形的整個平北、察南地區,橫亙在此的燕山山脈之中,適合裝甲部隊運動的地形並不多。燕山山脈自古為中原地區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但現在也成為日軍抵擋抗聯裝甲部隊南下的一道天塹。

  在還要盡可能的隱蔽行蹤,以及可供通行的公路極其有限的情況之下。這麽大批的部隊運動,可是讓幾支部隊的指揮員大傷腦筋。這可不是四二年會戰期間,僅僅一個裝甲師翻越陰山。此次從山區出擊的部隊,規模為上次的十幾倍。

  在加上大量的輪式車輛、重炮,這麽龐大的機械化集群翻越以險峻著稱的燕山山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更何況在部隊行進的過程之中,還要盡可能的做到保密。行軍的時候,盡可能的要選擇在夜間。這無疑對部隊向指定地點的開進,也形成了更多的挑戰。

  險峻的燕山山脈,以及綿延的長城上有限的峪口,古北口、八達嶺這兩個北平兩個方向的門戶,也成了僅有的可供通行的通道。好在有長期活動在這裏的晉察冀部隊平西根據地的部隊配合,這才讓各部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如此大規模的裝甲部隊運動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