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0      字數:3619
  副總指揮對抗聯製造的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這兩種輕便的直瞄火力,可謂是相當的欣賞.認為當年的百團大戰,如果各部隊裝備了這種武器,也不至於麵對著日軍的炮樓和碉堡束手無策,一座碉堡甚至就能夠擋住一個營的攻擊路線。

  隻要運動到射程之內隻要一發火箭彈,就可以將那些讓關內部隊束手無策的碉堡炸彈。不用部隊在用人命,用炸藥一點點的去啃。在麵對日軍掃蕩時候,出動的那些薄皮裝甲車的時候,也不至於隻能避戰。

  日軍在華北戰場修建的工事,與在東北修建的工事,因為針對的對手不同,可謂完全是兩碼回事。日軍在華北戰場修建的工事,欺負華北十八集團軍缺乏攻堅火力。大部分都是用的磚石修建的,基本上是無力扛住這些直瞄火力一發轟擊的。

  與東北為與蘇軍作戰,修建的那些可以抗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轟擊的工事,是完全兩碼回事。即便在與抗聯對抗之中,關東軍修建的工事群,其堅固程度也不是關內那些土建碉堡可以相比的。

  有了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兩種比步兵炮還輕便的直瞄火力,打掉那些4≯,曾經缺乏火炮,隻能用集束手榴彈、炸藥,甚至人硬堆的工事群,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輕便的一個人,就可以扛著滿戰場跑,也不會影響到機動。

  如果不是考慮到彈藥補充困難,所使用彈藥關內根本無力製造,全部需要依靠東北運輸,他甚至不反對將火箭筒編製到班。在接見出關部隊團以上幹部的時候,他再三的要求各個部隊,一定要熟練掌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使用。

  在山炮的選擇上,副總指揮還提出了出關整訓部隊的旅一級配屬的山炮,還是以輕便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為主的要求,暫時不配備野炮。在大口徑支援火炮上,相對於笨重的德製或是美製一零五榴彈炮,副總指揮還是更喜歡輕便得多的,日製九九式一零五重山炮。

  經過考慮,盡管已經下定決心淘汰數量並不多,炮彈不能與任何火炮通用的九九式重山炮。但楊震最終還是將這批山炮,都轉交給了關內部隊。並協調專門為關內部隊生產彈藥,以及翻新武器而組建的一個兵工廠。繼續生產這種抗聯已經決定撤裝,而已經停產的重山炮彈。

  這種重山炮抗聯一共才有五十多門,雖說隻有八百公斤的重量,很適合山地作戰。而且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火炮,威力也並不算小。但對於抗聯來說數量太少,而且炮彈不能與其他火炮通用,甚至連日製九一式一零五榴彈炮的炮彈也無法兼用。

  單獨為這五十多門重山炮生產炮彈的成本折算下來,相當的不合算。所以幹脆除了山地師裝備了十二門之外,包括所有的日製迫擊炮在內,數量少、無法通用炮彈的所有火炮,隻能選擇淘汰。

  但副總指揮很是滿意這種火炮的性能,楊震最終還是將這批重山炮保留了下來,轉交給了關內部隊。連同部隊之中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全部都抽調出來,轉交給了關內部隊。

  實際上盡管楊震也知道,在山地戰之中六零迫擊炮的作用更大。而且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遠的超過擲彈筒。以同樣輕便的六零炮,替代擲彈筒實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副總指揮堅持保留擲彈筒,他也無可奈何。

  副總指揮的意思,他還是很清楚的。六零炮在輕便,也不可能配備到班。保留擲彈筒,可以增加班一級的作戰火力。而且這玩意雖說有著隻能老兵使用,射程近等缺點。但是在麵對日軍野戰機槍工事,還是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

  而且在日軍也大量使用擲彈筒,同時關內各個根據地兵工廠也能自產一部分榴彈的情況之下,彈藥也可以並不完全依賴抗聯供應。盡管這玩意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但副總指揮認為增加配備的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訓練上的不足。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不僅輕便,一個人可以攜帶武器和部分的彈藥。而且因為抗聯已經不再裝備擲彈筒,無論是彈藥還是現成的裝備,都有相當大的庫存。而且擲彈筒的數量,關內部隊裝備的量也很大。即便不用重開生產線,也足以滿足關內部隊換裝的需要。

  楊震雖說不是很同意副總指揮的意見,但是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這麽一個調整方案下來,雖說各個部隊的火力不如當初的挺進軍。但是部隊更加機動靈活,也更有利於在山區運動作戰。

  從眼下整個華北的態勢來看,短期之內打出山區全部收複日軍控製嚴密的平原地帶,暫時還不算現實。眼下的日軍雖然因為胃口撐的太大,但是在中國戰場上還保持著相當數量的整編師團。在整體戰略態勢上,在關內戰場還保持著優勢。

  如果此時大舉對日軍控製區出擊,以關內的部隊現有的兵力和實力即便是打勝了,恐怕也是慘勝。其殘存的實力,根本就無法應對日軍戰略重點轉移之後,隨後的大舉反攻。眼下先集中所有的兵力,真正控製住山區,徹底的穩固華北各個敵後根據地,就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而在這種戰略需求之下,副總指揮拿出的這個輕裝部隊的方案,更加的符合現在的實際戰略需求。在山區地形之下大兵團作戰,根本就難以施展。日軍即便是出動一個師團,也隻能以大隊為建製分散活動。

  同樣日軍在山地作戰之中,其重炮與坦克的威力也是很難施展開。日軍之所以在山區依舊能夠保持對中國軍隊的優勢,除了各級建製的部隊作戰能力,以及指揮官的戰地指揮能力強於中國軍隊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其足夠的通訊能力,縝密的作戰計劃,以及快速增援的能力。

  而且日軍山地戰的能力,也遠遠的超過中國軍隊。無論是山地行軍能力,還是山地作戰能力,穿皮鞋的日軍並不次於穿布鞋和草鞋的中國軍隊。無論是在山地行動的速度,還是山地穿插的能力,基本上都超過中國所有的軍隊。

  即便是擅長山地作戰的關內部隊,在這一點上與日軍相比也略有不足。這一點雖說說出去有些難堪,但是必須要承認。再加上日軍每次出擊,都有大量熟悉地形的偽軍配合作戰,這一點無疑增加了關內部隊的弱勢。

  日軍的武器裝備中,很多也很適合山地作戰。無論是擲彈筒,還是步兵炮,都是山地作戰的利器。其縝密的戰術,再加上凶悍的作戰能力,以及旺盛的戰鬥意誌和極強的配合能力,使得即便在山地作戰之中,中國軍隊一般也很難是其對手。

  即便短時間之內合圍住部分日軍,但隻要戰鬥不能在短時間之內解決,在周邊的日軍快速增援之下,也很難徹底的消滅掉被合圍的日軍。反倒是自身在日軍頑強的抵抗之下,因為傷亡慘重無力應對日軍援軍隻能被迫撤退。

  敵後戰場的無數次反掃蕩作戰,裝備輕便的關內部隊。反倒是在山地戰之中,很難與日軍抗衡。除了火力上的弱勢之外,主要就是差在日軍山地戰能力,並不弱於關內部隊。即便是能集中優勢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合圍住部分日軍,但也很難全殲。

  日軍的山地戰能力,以及山區戰場特有的特點,再加上今後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華北戰場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關內部隊的各級建製,既要保證足夠的機動靈活性,又要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集中足夠的火力,麵對一路或是幾路的日軍。

  而且整個華北地區,除了晉中盆地以及冀中平原、黃淮平原之外,大部分的地區還是以山地為主。重裝部隊固然能在火力上全線壓製日軍,但是在山區以及關內大部分地區公路基礎設施很差的情況之下,很難發揮出足夠的機動性。

  副總指揮的這個編製,至少在兩年之內還是符合未來一段時間華北戰場的局麵。當然也不排除隨著敵情的變化,原有的計劃出現意外。這個編製很是符合副總指揮,先穩定山區根據地,再向平原區滲透的想法。

  至於說派遣抗聯南下,至少在四三年上半年之前,楊震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四二年一場席卷了整個華北的大旱,四三年接連天災,整個華北地區根本就無力負擔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同時東北也無力在支撐南滿戰場的同時,同樣支撐華北戰局。

  正像副總指揮說的那樣先穩定山區,將日偽軍在根據地內部的據點和楔子徹底的拔掉。至於平原地區,先以滲透和蠶食為主。但不管采取什麽樣的戰略、戰術,至少要渡過眼前這場已經席卷了整個華北的天災之後。

  要是現在整個華北相當一部分地區,絕收已經成定局的情況之下。在發動大規模的戰役。一場大戰下來所需的天文數字的物資,以及戰火毀滅的田地。那就是不是加重百姓負擔了,就是連殺民養軍恐怕都難以形容了。

  副總指揮的態度很明確,在這場天災未得到根本緩解,民力還未徹底恢複之前,整個戰略態勢還是應以防禦為主。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要一個個的打,不要老想著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當前華北的態勢,還是主要應該以穩固各個根據地內部為主。

  不管形勢如何,絕對不能幹出那種殺民養軍的事情來。別人怎麽做他管不到,但是在他的部隊裏麵,絕對不允許這麽做。部隊在這個時候非但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負擔,還要想辦法盡可能的減輕群眾負擔,並幫助群眾渡過這場天災。眼下即便部隊整訓完畢,發動任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不適合的。

  對於副總指揮的這個態度,雖說被頂的很尷尬。但是楊震心中暗自豎起一個大拇指。好一位一心為民的鐵打漢子,不管他身上有什麽缺點和問題,但就衝這一點,他楊震永遠的服氣。無論到什麽時候,都是他楊震的老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