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優良的效果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9:00      字數:3609
  如果戰損的轟炸機實在堅持不到西海岸,也要盡可能的在太平洋上空跳傘,輕易不要在日本內陸地區跳傘.因為根據抗聯與美國達成的協議,美國將以輪駐的方式,向日本以東的海岸派遣潛艇。即執行對日封鎖任務,也參與營救抗聯的飛行員。

  作為交換抗聯將提供圖們江口,作為美國海軍潛艇的加油和補充物資的臨時駐泊點。美國海軍潛艇在日本海境內活動的時候,抗聯將盡可能的提供空中掩護和一定的支援。而且抗聯的這個營救戰術,也在美軍參與對日轟炸之後,擴大到美軍空勤人員身上。

  盡管日本人對在本土上空被擊落,一經俘獲的抗聯空勤人員,采取了不經任何審訊,即可槍決的極端手段。甚至日本老百姓,也加入了屠殺跳傘空軍人員之中。以及美軍參與救援的潛艇,始終處在三心二意,並且數量始終不足的情況之下。

  但在抗聯不斷改進營救手段的努力之下,抗聯在轟炸日本的初期雖說損失不輕。參與轟炸行動空勤人員的永久性損失,始終保持在一個可控製的範圍之內。雖說數量也不算少,但是與同期的歐洲戰場相比,幾乎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忽略不計的水平。

  在日本海上空被擊落,或是支撐到日本海上空墜毀的轟炸機空勤人員,隻要跳傘大部分都被營救回來。整個對日空襲之中,這些水上飛機營救回來一千多人的空勤人員,幾乎占據了抗聯戰損飛機空勤人員的百分之六十。

  再加上美軍潛艇營救回來的七八百人,抗聯的轟炸機空勤人員損失是整個二戰之中,所有擁有戰略轟炸力量之中損失最小的。雖然轟炸力度越來越大,戰損也不輕,但轟炸機部隊始終元氣卻都保留了下來。

  拜美製b十七、b二十四轟炸機,以及英製斯特林轟炸機堅固的機體,以及極強的生存力所賜。再加上日本本土東西寬度並不大,抗聯主要轟炸目標本州島最寬也不過二百五十公裏,最窄不過五十公裏的特點。

  這些轟炸機隻要沒有在日本上空直接被打的解體,或是四個發動機全部被打的失靈,基本上都能掙紮到日本西海岸跳傘或是迫降。尤其是b十七轟炸機和斯特林轟炸機,甚至機翼被打掉一半,也能掙紮著飛出日本列島。

  甚至機體最結實的斯特林轟炸機,這種本身就是在桑德蘭水上飛機改造過來的轟炸機,在海麵上迫降的時候,還能保證一定的浮力。這些都保證了大部分戰損轟炸機的空勤人員,都能避免在日本本土上空跳傘。

  而在抗聯編織的這張異常緊密的營救網之中,這些人員大部分都被營救了回來。相對於在日本東海岸的美國潛艇救援成功率,隻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抗聯的這個營救成效,可謂是相當的出色。

  要知道即便是在美軍參與空襲,美國潛艇營救行動活躍了很多,但也遠遠沒有達到百分之六十的營救率。也正是采取了這些營救手段,避免了因為戰損導致空勤人員過大的傷亡以及被俘,影響到轟炸機部隊的出勤。

  以大型水上飛機,在從琿春起飛的p四零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內作為加油機使用,以雖然航程較短,但是機體輕便、靈活的水上飛機作為一線搜索的辦法。還是楊震從後世的空中加油機之中,琢磨出來的思路。

  雖說現在的空中加油技術還不成熟,抗聯更沒有製造類似設備的能力。但是在海麵風lang較小的時候,利用水上飛機可以在水上起降的特性,將大型運輸機改裝為加油機,在海麵上為小型飛機加油,有效的延長這些小型飛機的作戰半徑以及搜索航程。

  沿著東西最寬達一千三百餘公裏的日本海上,形成一張盡可能嚴密的搜救網,盡可能多的將戰損飛機的空勤人員營救回來。從戰後統計上來看,抗聯這張遠近結合的搜救網,在沒有海軍艦艇的情況之下,表現的還是基本滿足了需要。

  盡管麵對日本人派出的戰鬥機,這些搜救飛機自身的損失也不小。但是總體來看,效果甚至可以用優良來形容。等到四四年抗聯的雅克九遠程護航戰鬥機投入使用之後,搜救飛機除了因為自身的故障之外,基本上已經做到零損失。

  而抗聯的對日轟炸力度,雖然比不上同期美英對德轟炸的力度。在國內、黨內、軍內,也引起了很大非議,但對於日本國民的士氣和意誌打擊卻是相當的大。對日本人維持戰爭的潛力,也起到了相當大的釜底抽薪的作用。

  為了消滅美英向抗聯轉送轟炸機的基地,日本人甚至不顧已經過長的戰線,向印度連續發起攻擊,試圖切斷美英向抗聯轉交轟炸機的後方基地。其陸軍航空兵也放棄了幾乎所有的對地支援任務,不顧損失向抗聯根據地發起空襲,試圖將抗聯的轟炸機群消滅在地麵上。

  而到了四三年,蘇聯人看著抗聯對日轟炸起到的效果也很是手癢癢。為了檢驗自己的戰略轟炸水平,派出了僅存的幾十架佩八轟炸機,換上美國人的軍裝,塗掉機身上所有的標誌也參合了幾次。蘇聯人明顯是想借著這個機會,積累一些遠程轟炸的經驗。

  不過明顯不想與日本人在這個時候公開撕破臉的蘇聯人,隻隨同參與了幾次對金屬冶煉中心富山的突襲。在損失了六架轟炸機之後,因為佩八轟炸機過於低劣的可靠性,在取得一定的遠程轟炸經驗之後,便停止了參與。

  隨後便將這批佩八轟炸機,轉手給抗聯之後撤回了國內。沒辦法這些飛機的發動機可靠性太差,再玩幾次飛機就丟光了。飛機丟光了蘇聯人倒是無所謂,但是一旦跳傘的空勤人員被俘,那可就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所以蘇聯人的參與,還是相當有限度的。

  雖說楊震對這批佩八轟炸機的性能還算滿意,但是這批轟炸機發動機低劣的可靠性,楊震也不敢輕易啟用。最後用一批美製b二十四轟炸機的備用發動機,將這四十多架佩八轟炸機的發動機替換下來,才將其投入實戰。

  不過這批蘇製四發重型轟炸機,倒黴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發動機。在換上可靠的多的美製發動機之後,這批蘇製轟炸機的性能完全不輸給英製斯特林轟炸機,而且四十多架的數量也不算太少,有總算聊勝於無。

  當然這批蘇聯貨也不是白給的,是以五萬噸優質動力煤換來的。這個價位論起價格來,總體還是很便宜的。當然這批轟炸機抗聯需要配備通信係統,需要加裝機內通話器,外加還要更換發動機。但總體來說,性價比要比那些葉二轟炸機要好的多。

  其實那一百部的b二四轟炸機的發動機,抗聯其實也沒有花錢,甚至都沒有計入租借法案的項目之中。因為楊震在接手這批轟炸機之後,立即將其轉手給了美國人一架,供美國人仔細研究蘇聯人的重型轟炸機技術。

  美國人用一百部的b二四轟炸機發動機,換來的這一架佩八型轟炸機,再加上之前的葉二轟炸機研究一個遍之後。得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蘇聯人的這型飛機壓根就是一群垃圾。雖然航程比較遠,但基本上對美英沒有任何的威脅。

  而且性能不僅遠不如美國正在設計的新型轟炸機,也不如美英現在已經投入到戰場的轟炸機。無論是在大航程之下的載彈量,還是飛機上的設備都相當的落後。按照美英的標準,這款轟炸機甚至不具備真正的實戰能力。

  一百台大馬力發動機,換了這麽一個在任何人都感覺大腦袋的結論,在美國人看來卻是還是很合算的。蘇聯人嚴格的保密措施,讓外界一直摸不到其真正的技術水平。美國人雖說認為蘇聯人的航空技術距離自己相差太遠,但是卻並不相信德國人的宣傳。

  美國人雖然看不起蘇聯的海軍,以及二戰之中充其量也就是戰術空軍的空軍。但是對於蘇聯人能不能造出來從勘察加直飛阿拉斯加的轟炸機,威脅到美國的本土,美國人還是很感興趣的。

  有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去掌握蘇聯最新的轟炸機技術,美國人還是很舍得花錢的。事實上美國人對抗聯裝備的蘇製飛機,一向都很感興趣。無論是轟炸機,還是戰鬥機都相當的有興趣。抗聯裝備的蘇製轟炸機,美國人不僅派出飛行員前來試飛,而且派來的都清一色的是老手。

  眼下雖說美蘇兩國因為共同麵對著同一個敵人,打的可謂是熱火朝天,美國人也真的很下力氣援助蘇聯人。但今天的朋友,不意味著明天就不會是敵人。就像美國人對抗聯的援助總是留很多手,隻給二流的裝備一樣,對蘇援助也沒有強到那裏去。

  地麵上的裝備有啥給啥,卡車、坦克、裝甲車,幾乎是有求必應。但是對於飛機的控製,卻是相當的嚴格。別說戰略轟炸機是一架都不給,最新式的戰鬥機也是一架都不給。野馬戰鬥機,隻給了幾架初期b型的。同時采取了很多手段,去刺探蘇聯人的航空情報與發展。

  美英兩國的態度,決定了他們與蘇聯人的合作,勾心鬥角會始終暗存其中,這場戰爭勝利的那天,也就是雙方分道揚鑣的那一天。冷戰?沒有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楊震那裏來那麽多的機會?

  蘇聯人對美英的態度也是一樣,自己最新的航空技術一向都是實施嚴格保密的。很多蘇聯飛機經常是已經出現在戰場上,美英才知道蘇聯人還有這麽一款新式飛機。蘇聯外交部長乘坐這款佩八轟炸機去英國開會的時候,所有的維護都是蘇聯人自己來的。

  英國人想要靠近這款轟炸機,都相當的困難。直到那次會議之後,美英才知道蘇聯人居然還有這麽一款腿長的超遠程轟炸機。但蘇聯人的這款飛機,盡管在戰場上損失很大。但是對美英卻采取了嚴格保密的措施,美國人根本就接觸不到。這次美國人逮到機會,一百台發動機根本就算不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