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失利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8:59      字數:3617
  而就在三十二師團完成對茹越口的突破,易良品的部隊與三十二師團亂戰成一團的同時.原本在雁門關內停滯不前的二十一師團,突然全軍出動向北發起猛攻。相繼搶占了新廣武與舊廣武,並以三個聯隊齊頭並進的態勢,向山陰、東榆林發動進攻。

  見到這個二十一師團總算咬了鉤,陳翰章一直懸著的心登時落地。雖然穆長秋的部隊,還未能趕到平地泉一線,尚未能搶占崞縣,切斷二十一師團的退路。而現在被三十二師團一部纏住的易良品,很可能無法按照原有的計劃出馬蘭口。

  但在茹越口一線已經被全線突破的情況之下,陳翰章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太多時間等待這個二十一師團全部進入合圍圈。根據現有態勢,陳翰章根據形勢的發展,放棄了原有在洪濤山一線設伏的計劃。

  立即命令部署在神頭的部隊,在馬邑以南強渡桑幹河,直插廣武堡,切斷這個二十一師團的退路。原來在洪濤山設伏的部隊全線出擊,在陳翰章能夠調動所有炮火的掩護之下,直插山陰至榆林的公路。以騎兵一部,向張莊一線快速突擊。從東西兩麵,對二十一師團進行夾擊。

  □,

  陳翰章給各部隊的命令是,務必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對二十一師團的兩麵夾攻。實際上打到這個態勢,陳翰章已經放棄了原有對二十一師團圍殲的計劃。易良品無法撤回,等於一隻手被日軍抱住的他,現在已經無足夠的兵力完成對二十一師團合圍。

  他手中可以在第一時間投入戰場的裝甲部隊,除了裝備t三四坦克的裝甲一團之外,他目前在雁門關戰場上的所有坦克部隊。隻有兩個t二六輕型坦克連,以及楊繼財從太原撤回來的十幾輛十字軍坦克,坦克集群數量並不充足。

  而相對於可投入坦克數量不足,陳翰章最頭疼是步兵的數量更加滿足不了需要。雖然他將所有能調集的騎兵,都臨時改為步兵參戰。但依舊讓他的兵力使用上,感覺到異常的緊張和不足。

  雖說日軍大部集中在大同盆地上,相對戰場有利,但這裏也不是一馬平川。日軍雖然沒有能夠搶占洪濤山,但廣武堡所在的地形,卻正是位於丘陵地帶。而廣武至榆林堡之間,卻是位於平原地帶。實際上陳翰章雖然居高臨下,但是真正開打,卻還是處在佯攻的地位。

  在這種情況之下,也需要更多的兵力投入。在陸續抵達的十師主力,已經陸續開往茹越口、應縣、山陰東南方向布防拖住三十二師團的情況之下,他實在湊不出合圍二十一師團的兵力。這場戰役,注定從一開始就是擊潰戰。

  兵力不足,陳翰章就盡可能的用火力代替。他調集手頭上所有能集中的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以火力在空中支援之下,對日軍采取三麵壓迫。再加上以坦克配合步兵,逐步殲敵一部,以徹底的擊潰二十一師團。

  原本陳翰章想集中裝甲一團主力,在機械化步兵一營的配合之下,對日軍縱深實施強行穿插。這種戰術,陳翰章曾經在朝鮮戰場上使用過一次。當時他也是利用坦克的機動能力、裝甲能力和火力沿著山間的公路,在有限的步兵掩護之下,采取大縱深快速突擊的辦法,撕裂日軍的整體防禦圈。

  在當時的朝鮮,陳翰章麵臨的態勢,雖說和眼下並不完全一樣。但是不僅兵力麵臨著劣勢,而且還要承受日本海軍艦隊的炮火壓製。承受的壓力並不比今天所麵臨的壓力,小到哪裏去。

  而麵對日軍駐朝鮮軍的優勢兵力,陳翰章就是利用這種戰術,在戰場上大展神威,將日軍攻勢攪合了一個稀巴爛。而當時戰役結束之後,一號還親自給這種戰術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坦克劈入戰”。

  現在的態勢,要比當年在朝鮮強的多。自己一方擁有火力優勢,日軍也沒有了艦炮的支援。在重火力的數量和質量上,晉北戰場上的抗聯,甚至還占據了一定的優勢。兵力雖說緊張了一些,周邊麵臨敵軍的數量也多餘當初的朝鮮戰場。

  但陳翰章認為在地形類似,敵情類似的情況之下,自己采取這種戰術絕對是恰當的。而且他現在手頭裝備的這種蘇製t三四坦克,無論是裝甲防護力還是火力,包括機動能力在內,都遠遠不是當年的那些波蘭、法國雜牌輕型坦克可以相比的。

  這些蘇製t三四坦克七十六毫米坦克炮的威力,更是遠遠的超過當年那些法製三十七毫米短管坦克炮。更何況現在掩護步兵的火力和戰鬥力,也遠遠的超過當年。自己在晉北複製這種戰術,肯定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陳翰章卻是沒有想到,短短才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當年自己在朝鮮戰場上,起到了超乎想象作用,甚至對戰局的穩定是決定性的這種戰術,卻在這晉北戰場上,非但沒有能起到他期待的作用,反倒是自身遭受了相當嚴重的損失。

  這個二十一師團明顯在戰前,做了異常詳細的準備。不僅在作戰的時候,從不輕易的冒進,一直都在穩紮穩打。在無論是行軍還是作戰的時候總是抱成一團,並首先控製周邊的製高點。最關鍵的是每個聯隊,都配備了超編的反坦克炮。

  不僅裝備了大量的日軍最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還配備了一種新式的,威力遠遠超過日軍原有反坦克炮的新式反坦克火炮。這種新式反坦克炮,陳翰章可以拿軍籍擔保,以往絕對沒有出現過。

  裝甲一團一個t三四坦克連,在三輛十字軍坦克的配合之下,多次試圖利用山間公路進行快速的突擊。但是都被日軍出現的新式反坦克火炮,給牢牢的封鎖在公路上。這種新式的反坦克火炮,威力明顯超過日軍最新式的一式反坦克速射炮。

  親臨一線指揮的陳翰章,以其抗聯裝甲兵司令員的感覺,認為這種反坦克炮絕對不是日本製式的反坦克炮。這種火炮在三百米的距離,可以從正麵擊毀t三四坦克。而其他的日製反坦克火炮,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

  要知道即便是日軍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也隻能在幾十米之內,才有能力擊穿這種坦克側麵的薄弱部位。而在正麵想要擊毀這種炮塔正麵狹窄的坦克,除了好運到了極點之外,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

  山區作戰,本身目視直線距離就比較短。而且山區地形中,這款反坦克炮低矮的炮身,在這種複雜一些的地形,抗聯的坦克在進攻之中,隻能采取一線縱隊的方式突破。很適合日軍依靠新式反坦克炮,采取伏擊戰術在近距離之內,摧毀抗聯的t三四坦克。

  再加上蘇製坦克,本身俯仰角就很窄,也就是說火力射界很是有限。日軍又將這款反坦克炮部署在山腰處,與山下的一式速射炮,山頂的九二步兵炮相互配合,給抗聯的坦克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而日軍往往又采取將坦克放到自己縱深的同時,先打頭尾兩輛。在擊毀第一輛坦克堵住通道之後,在調轉火力逐一打掉其他的被堵在路上的坦克。在近距離多重火力的打擊之下,別說抗聯的t三四坦克,恐怕就是十幾年後的新式坦克,也很難抵禦的住這種戰術。

  陳翰章沒有想到,他曾經在朝鮮半島大展神威的坦克劈入戰以及坦克掏心戰。在同樣都是山地的這晉北山區,卻就被三十幾門日軍新式的反坦克炮,給硬生生的遏製住了。在損失了一個連的t三四坦克,三輛十字軍坦克被徹底擊毀之後,陳翰章隻能停止使用穿插、分割戰術。

  這些在此次戰鬥之中被擊毀的t三四坦克,是此次會戰打響之後,第一次被日軍反坦克火炮擊毀的該型號坦克。也是抗聯裝備的這種坦克,第一次在戰場上被日軍反坦克火力擊毀。

  在損失不輕的情況之下,陳翰章隻能將以t三四坦克為主擔任正麵突擊,步兵掩護坦克的戰術。改為以直瞄火力掩護步兵進攻,同時步兵則在坦克炮火的掩護之下,先逐步肅清反坦克火炮,在為坦克後續進攻打開道路。

  隻是這麽一搞雖說坦克的損失數量,下降到了可以接受的地步,但陳翰章的反擊速度明顯降了下來。尤其對於原定計劃的實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大大的拖延了目標達成的速度的時間。

  這一帶山區的地形,本身也限製了坦克的使用。使得抗聯的攻勢,被地形切割的很淩亂。而這個二十一師團在遭遇到抗聯的反擊之後,又在第一時間搶占了周邊的製高點。依靠這些製高點,將自己的防禦短時間之內形成了一個整體。

  同時任何一個被攻擊的點周邊的日軍,都會在第一時間提供火力支援和兵力增援。這個二十一師團像是明顯受過類似地形下訓練一樣,在作戰之中進退有度,火力的配備和部署,也都相當的合理。內外線配合嚴密,其整體防禦可以說幾乎是滴水不漏。

  很難想象得到,這是一個在進攻之中的日軍師團擺出的陣勢。如果不是日軍擺出的陣勢,以及戰鬥發生的地點,是在抗聯的內線。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日軍在依靠內長城外的山地固守,抗聯則是全力進攻的一方。

  這個二十一師團這麽短的時間之內,火力部署調整之合理。在戰鬥之中戰術運用之符合實際,尤其是攻防轉換速度之快,都遠遠的超乎了陳翰章當初的預料。陳翰章的攻擊,就像一頭紮進了火刺蝟的懷抱之中一樣。

  陳翰章雖然集中了手中能動用的幾乎所有炮火掩護,但是卻因為戰術部署失敗,而遲遲無法將這個二十一師團分割開來,導致戰事進展的異常緩慢。幾個方向的進展,都不是很順利,甚至有的方向進展可以說是失敗。

  而整個晉北戰局眼下的態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雙方有生力量的對比之中,明顯隻能朝著對於陳翰章不利一麵發展。戰場形勢發展不等人,時間不等人,最根本的是局勢變化的速度,並不會給陳翰章留下太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