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8:59      字數:3581
  看著聽完自己這番話之後,陷入沉思的陳翰章,楊震頓了一頓後繼續道:“老陳,你是裝甲兵司令員,對於裝備的情況你比我了解.我們目前裝備的t二六坦克經過今年的實戰,已經表現出這種坦克脆弱的結構,與馬力過小的發動機,無法承擔我們目前使用的附加裝甲厚度帶來的重量增加。”

  “按照裝甲一旅此次會戰上報的結果來看,他們在遠距離長途奔襲的時候,加裝了附加裝甲的t二六坦克各種附件磨損速度過快,坦克發動機不負重荷而故障頻發,無法以最大速度連續行駛。”

  “一場長途奔襲戰下來,因為機械故障以及發動機故障,沒有能趕上參戰的坦克,遠遠超過在戰場上戰損的坦克。而從外蒙蘇軍倉庫搞來的那些沒有加裝附加裝甲的坦克,雖說這些毛病還差一些。但是過於薄弱的裝甲,使得坦克的生存能力很低。”

  “你在指揮裝甲二旅向通遼一線奔襲的時候,也不止一次出現過加裝了附加裝甲的坦克,因為故障而隻能落在後邊,甚至影響到整個戰局的發展。裝甲薄弱、防護力過低,使得這種坦克,已經很難滿足一線作戰的需要。”

  ▲,

  “對於我們來說,改進和不改進,都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安裝附加裝甲,整個坦克不負重荷,故障率急劇增加。而且即便是加裝了附加裝甲,但是並未能完全解決這種坦克防護力上的缺點。”

  “一旦在近距離被敵軍命中,雖說日軍的坦克炮無法擊毀我們的坦克,但是過於薄弱的內裝甲被炮彈震鬆之後,四處橫飛的裝甲碎片對乘員的威脅很大。而且一旦被三發以上的炮彈,連續命中一個部位,即便附加裝甲沒有被擊穿,但是內側的原有裝甲基本上都出現了難以修補的破壞。”

  “但如果按照蘇軍改進的方式,隻加強正麵裝甲。一旦被日軍坦克迂回到側後方,一樣對我們的坦克是致命威脅。這種t二六s坦克,即便是原始裝甲厚度與日本最新式的九七式坦克相當。對於我們來說,受製於先天上的性能不足,依舊是一種沒有多少必要改進的裝備。”

  “歐洲戰場上咱們先不說,敵情不同、環境也不同。日軍的坦克裝甲實力即遠遠無法與德軍相比,也缺乏大口徑的反坦克武器。所以兩方麵,沒有什麽可比性。說實在的,我們也比不起。”

  “但是蘇軍在諾門罕戰役與日軍二十三師團交手的戰例,卻是很符合我們目前的情況。還有我們第一階段會戰之中,對裝甲部隊運用,不也是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嗎。日軍雖說缺乏大口徑的反坦克炮,但是小口徑可用來進行反坦克的速射武器數量卻是很多。”

  “而且日軍士兵的決死精神,也不是西方國家軍隊可以相比的。t二六坦克雖說麵對日軍坦克的時候,性能還完全可以一戰。但是在麵對瘋狂的日軍士兵,以及為數眾多的小口徑速射火炮的時候,生存力是很低的。”

  “如果我沒有記錯,此次會戰結束之後,蘇製t二六坦克隻保留正麵附加裝甲,其他部位的附加裝甲全部撤掉。以保證這種坦克在戰時,必要的可靠性和機動性的報告,還是你們裝甲兵自己提出來的。怎麽這麽快就全部忘記了?”

  “而且你說的t三四坦克的那些毛病,t二六坦克也一樣的存在。觀瞄設備落後,缺少專用裝填手。你是裝甲兵的司令員,兩種坦克的性能對比,你應該比我清楚。可為什麽在製定戰術的時候,麵對缺點大致相同,但是性能差距也是天差地別的兩種坦克,卻有意識的忽略了t二六坦克的缺點。”

  “這種t二六坦克,我們是早晚都要淘汰的。隻是目前我們手頭上替換的裝備數量不足,隻能暫時讓這些坦克繼續服役。但是我們的戰術運用,必須要改變。你們的戰術要重新的研究,這種坦克不能在繼續作為主要突擊手段使用。”

  “我很是有些搞不明白,怎麽到了現在,裝備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實力也得到了加強,你們反倒是退步了?有了更加強大的新式裝備,反倒是在戰術的運用上畏手畏腳了?你們利用t三四型坦克火炮上的優勢,采取遠距離射擊的戰術我不反對,畢竟t三四坦克炮有這個優勢。”

  “但是在近距離交戰,以及突破日軍陣地的時候,隻使用輕型坦克去作戰,將防護性最好的中型坦克反倒時候後撤,這一點我不讚同。不錯,我們在戰鬥之中的確講究的是不畏犧牲、敢於犧牲,但是我們的戰士不能白白的犧牲。”

  “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坦克乘員組,我們要花費多大的代價和精力,這一點你們很清楚。我們為什麽想盡辦法在自身還無法製造相應裝備的情況之下,搞來這些先進的坦克。目的不就是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勝利嗎?”

  “我們不能空有利器,而不去想辦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它們的最大價值。你們這種戰術,有一定可取的地方。但是更多的地方,卻是弄出一個本末倒置。在更加強大的中型坦克裝備之後,裝甲薄弱、火力差,但是機動靈活的輕型坦克該怎麽使用,你們應該仔細的考慮一下。”

  “我們在戰術運用上,不能搞人雲己雲的那一套。我不反對借鑒別人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但是也堅決反對全盤不走樣的照搬。我們在學習先進經驗的時候,首要的立足點是我們自身情況和基礎。”

  “因地製宜的製定符合我們自身條件,但是要跟得上時代發展潮流的戰術運用,才是你或是我們這些高級指揮員最應該做的。你們是我們全軍第一批裝甲兵司令員,是全軍裝甲兵部隊的帶頭人,更是未來我軍整個裝甲兵技戰術以及裝備運用發展的奠基人。”

  “今後我們裝甲兵這一未來大國陸軍主要作戰手段,能不能真正的發展起來,就看你們這一批領頭羊和奠基人,能不能起到全軍期待你們起到的作用。所有的一切都要在摸索中前進,身上的擔子可謂是相當的重。你們老陳,前路漫漫,我們都任重而道遠那。”

  楊震這番話說完,陳翰章沉默良久,才抬起頭來看著楊震道:“一號,您說的我明白了。我們馬上根據兩種坦克性能的不同,裝備發展與變化的情況,重新調整和改進訓練計劃,以及重新製定戰術。”

  對於陳翰章的回答,楊震隻回答了四個字“觀念、理念”之後,便轉移了話題。他給裝甲兵提出了四個要求。一,是要抓緊完成對英製坦克的接收,並盡快的形成戰鬥力。這個時間隻能提前,絕對不能拖延。

  二,在戰術製定上,要根據裝備性能不同,製定不同的,但是要符合實際情況的戰術。並在下一階段戰役發起之前,盡快的完成多兵種配合快速突破戰術,以及長途裝甲合成集群長途奔襲的演練。

  三,要盡快的完成其餘正在組建的裝甲師旅編製,但是在編製上不能死板,要在保證突擊力量充足的情況之下,不失靈活、機動。四,要督促二師,盡快利用英國人轉交過來的那幾十輛德製坦克,完成德製坦克車組的培訓。

  不是單單幾個車組或是一部分車組,而是二師全部車組都要完成使用德製坦克的訓練,為下一步接收蘇聯以及盟國方麵轉交的德製坦克做好準備。這四個要求,是楊震在下一階段戰役發起之前,對裝甲兵提出的四項基本要求。

  講完這四點要求之後,楊震看了看山下的t三四這款他早就已經久聞大名的坦克。實在有些心癢癢,便一揮手對著身邊的裝甲兵指揮員道:“大家一起下去看看,都好好的見識一下這款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好的坦克是什麽樣子的。”

  說罷,不待身邊人回答,自己便幾步走下所在的高地。來到已經完成一個訓練時段,正在進行休息的裝甲兵坦克集群前。看著興趣極其濃厚的楊震,陳翰章搖搖頭沒有說什麽,隻是帶著身邊的一群人跟了下來。

  到了t三四坦克前,楊震拍了拍這款坦克厚實的裝甲,在邊上見到他這個抗**司令之後,激動不已的車長介紹之下,仔細看了一遍這款蘇聯最新式的中型坦克之後,卻是搖了搖頭。這種坦克雖說早就久仰大名,但是一見麵他卻是多少有些失望。

  眼前的這輛t三四型坦克,因為蘇軍在前線丟掉了太多型早先生產的該型坦克。同時拜蘇聯此刻還沒有從開戰之初混亂的戰時管理中,完全清醒過來之福。蘇聯給抗聯的這一百輛很幸運的,都是裝備了四十二倍口徑的f三四型火炮,而不是原來裝備f十一型火炮的老型號。

  而且這種坦克所使用的還是一體的炮塔座艙蓋,無法安裝炮塔外裝高射機槍。如果要安裝的話,那麽還需要對整個炮塔座艙蓋的改進。不過考慮到要先形成戰鬥力,所以隻先完成了電台的安裝,其他的改進還沒有來得及進行。

  等仔細看過一遍之後,楊震第一個感覺是,這款坦克與所有蘇製坦克一樣,這款坦克一如既往的人機工效差。整個坦克除了一些必要的部位之外,大部分的地方做工相當的粗糙。炮塔與車體的連接處,一如既往的單薄。裝甲板上,甚至還有當初因為冶煉工藝不精而留下的氣泡眼。

  不過這輛坦克明顯是戰前製造的,與蘇聯戰時生產的那些更加粗製濫造,隻不過是消耗品的同類產品相比。工藝上雖說和其他蘇聯武器一樣粗糙,但是質量上還算是可以,該精細的地方做工還是一絲不苟的。從這輛坦克的外表上,到是可以看出蘇聯人在武器製造上的一貫風格。

  敦實的裝甲,讓乘員到了戰場上很是有安全感。隻不過在炮塔上安裝完畢抗聯製造的坦克超短波無線電台之後,原本就狹小的空間顯得更加局促。而且因為炮彈不足,隻能暫時用航向機槍進行射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