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8:58      字數:3532
  見到郭邴勳總算想通了,楊震也就沒有針對這個問題繼續解釋.實際上這也就是當著李延平和郭邴勳這兩個自己最得力的搭檔,他才這麽苦口婆心。如果是換了別人,楊震恐怕連一句解釋的話都不願意講,更何況還將話講的這麽的透徹?

  盡管已經定下了基本的調子,但是有些事情卻是楊震沒有預想到的。在經過多次拉鋸一樣的談判之後,蘇聯人雖然最終同意了他的這個交換方案。但是在簽署最終協議的時候,卻是出現了紕漏。

  而原因說出來,幾乎讓人笑掉了大牙。m三零一二二榴彈炮,這款蘇軍標準的師屬支援火炮,蘇聯人自然知道是什麽東西。雖說前期在戰場上損失了成千上萬門火炮,但是蘇軍依靠現有的庫存,還是完全可以滿足抗聯需要的。

  甚至不用從西部戰場上抽調,目前儲備在遠東地區並不多的這款火炮,完全可以滿足抗聯那點小小的需要。至於t三四坦克這種劃時代的坦克,蘇聯人自然也清楚的很,因為都是蘇軍製式的裝( 備。

  雖說在戰局正緊張的時候,抽調出部分最新式的坦克,讓蘇聯人也一樣肉疼的緊。但是至少還知道,這些裝備去哪裏找。最關鍵問題,卻出現在了那款被楊震稱之為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身上。

  眼下蘇軍裝備的七十六毫米火炮,尤其是野炮的型號不少。其裝備的中型口徑火炮,基本上都是七十六毫米的。其目前師一級裝備的主要還是f二二和f十型野炮,而團級裝備的則是一九二二式野炮,壓根就沒有這款什麽zls三型七十六毫米野戰加農炮。

  這款所謂的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前來談判的蘇軍代表,包括他們身後的蘇軍總參謀部都是一頭霧水。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部隊什麽時候還裝備過這麽一款火炮。甚至主管蘇軍炮兵生產的蘇軍軍械部,都不知道蘇聯什麽時候生產過這麽一款聽起來性能極其優異的七十六毫米加農炮。

  直到此次談判之中,始終坐鎮幕後的楊震,提出這款火炮是蘇聯著名的拉各賓設計局的產品時候。那位被從前線緊急召回的,一手斷送了蘇軍相當一部分優秀裝備。就連楊震提供的幾款新式武器,都通通被他槍斃了的前軍械部長才想起這款在今年七月份被他禁止生產的火炮。

  在總算查清楚這款火炮的來源之後,蘇聯方麵卻因為這款火炮在通過驗證之後,便被禁止生產而無法提供現貨。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讓蘇聯人很是尷尬。一款外國人都知道的火炮,卻被自己人下令禁止生產。而現在更無法拿出抗聯所要求的數字,而無法交換到自己急需的反坦克武器。

  最後還是那位擔任總設計師的拉各賓少將,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告訴蘇軍總軍械部。這款被那位蘇聯元帥槍斃的火炮,自己偷偷的在設計局所屬的高爾基九十一工廠內已經少量生產了一部分。

  雖說這些私下秘密生產的火炮,總數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千門,但是滿足抗聯的需要絕對沒有問題。正是有了這位關鍵時候站出來的少將總設計師,這才讓這幅鬧劇沒有持續的太久便結束了。

  當這款被楊震點名索要,整個蘇軍卻是一門沒有裝備的火炮,引起極大興趣的那位蘇軍最高統帥下令拉到莫斯科試射,以滿足他的好奇心時候優異的表現。以及在隨後維亞濟馬會戰之中試用時候,以不過一個四門製的炮兵連,卻在遠射程之內,擊毀了幾十輛德軍坦克裝甲車輛時表現出的強大威力。

  那位被這款火炮優異的性能所震驚的蘇軍統帥,如果不是現任蘇軍總參謀長勸說,差一點當場就要毀約。這款火炮具備的強大的,當前所有德軍坦克都無法防禦,更是蘇軍目前裝備的主力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火炮望塵莫及的穿甲能力,更是讓這位蘇軍統帥舍不得拿出去一門火炮去交換。

  不過雖然最終還是按照談判定下的數目,交付了所有的火炮,並提供了全套圖紙以及派出部分技術人員來到抗聯協助生產。但是這位其實很小心眼的蘇軍最高統帥,卻是將怒火全部發泄到了那位倒黴的前軍械部長身上。

  其實將火氣發到他的身上,倒也沒有冤枉他。如果不是他的守舊以及碌碌無為,這款性能極佳,而且威力相當大的火炮也不至於埋沒這麽久。按照蘇聯人強大的生產能力,到協議簽訂的時候,拿出上千門來說,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如果不是他下令禁止這款火炮的生產,眼下嚴重缺乏新式反坦克武器的蘇軍,也不至於缺乏優秀的大口徑反坦克武器到如此的地步。更不會低聲下氣的去求,之前一直求他們的中國人。

  甚至楊震早就給蘇聯人提供火箭筒這種單兵反坦克武器,最終卻被他下令禁止生產,甚至連圖紙都銷毀的事情,也在這個時候被某些人不小心的提了出來。這位元帥不怎麽好的人品,讓他明顯很不受蘇軍各級將領的看待。

  在處理他的問題時候為他求情的人幾乎沒有,落井下石的反倒是不少。就連在蘇聯肅反最激烈的時候,不惜冒著自己也同樣被抓起來的風險,為蘇軍保留下不少才華橫溢將領的那位副國防人民委員,以及現任總參謀長也都沒有為他說過半句話。

  在加上之前作為大本營代表去前線督戰失敗的經曆,那位暴怒的蘇軍統帥直接將這位倒黴的前軍械部長從元帥,一口氣降到了中將,並打發到中亞軍區做了一個手頭炮兵七拚八湊也不過兩個團的炮兵司令。

  如果不是看在當年在察裏津並肩作戰過的老戰友情份上,恐怕他的一顆大星會直接換成蘇軍少將標誌的兩顆小星。甚至有可能會被找一個不是借口的借口,如蘇德戰爭爆發之初的那些倒黴蛋一樣,被送上軍事法庭槍斃或是打發到西伯利亞去搬石頭。

  這位因為過於因循守舊,讓蘇軍相當一部分優秀的新式武器夭折的蘇聯元帥,這次卻是栽了一個大跟頭。雖說沒有像楊震知道的曆史上被直接降為少將,但卻從此脫離了蘇軍高層,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再上過戰場。先是中亞軍區掛了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後來被調到西伯利亞軍區當了一個副司令。

  除了那位倒黴的前元帥之外,楊震此舉引發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蘇聯人對拉各賓設計局和蘇軍總軍械部的嚴格審查。開玩笑,蘇聯人自己都不知道有這麽一款新式加農炮,那個遠東地區該死的中國人是怎麽知道的?

  出現這種問題,一定是總軍械部和設計局內部有叛徒、中國人的特務和敵對分子。不僅一定要查,而且一定要徹底的清查。將那些隱藏在偉大的蘇聯紅軍內部的敵特分子,一定都要徹底的清除出去。

  結果就是楊震得到了這款優秀火炮的圖紙和一批現有裝備,而這款優秀火炮的總設計師以及他帶領的設計班子,除了兩個人經過嚴格審查之後被派到遠東協助抗聯生產之外,其餘的通通被抓緊了內務部的監獄。

  楊震在製定這個計劃的時候,沒有想到自己這一手會導致了這款性能優異的火炮,會比他原本知道的曆史整整早了幾個月量產。因為在這件事情犯了主觀錯誤的他,一直以為這款火炮早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就已經開始量產了。

  他壓根就沒有想到,這款火炮實際上是在今年年底才開始生產,大規模裝備蘇軍還是明年的事情了。更沒有想到,一位蘇軍元帥的命運在自己手中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還有一批蘇聯的優秀火炮設計師,會因為自己而蹲了監獄,甚至很多人被槍決。

  這件事情後續影響還不僅僅如此,甚至還延伸到了幾年之後,抗聯引進其他蘇製武器方麵。尤其是在抗聯引進蘇製d一式一五二榴彈炮、d四四式八十五毫米加農炮生產技術的時候。

  被楊震搞的有些神經質,總是疑神疑鬼的蘇聯方麵,幾乎楊震每一次提出來引進那款武器,總是在事後伴隨著對該武器設計局,或是生產工廠來一次徹底的大肅反。從總設計師到一般的技術人員,甚至工人都是懷疑的對象。

  殺來殺去,間諜是一個沒有抓到,蘇聯反倒是損失了不少優秀的武器設計師。這次拉各賓將軍在那位蘇軍總參謀長力保之下僥幸的保住了一條命,但是他手下的設計班子卻隻剩下幾個人,其餘的人都被內務部逮捕之後隨意按上一個罪名槍決。

  除了火炮設計局,就連遠東軍區都跟著吃了瓜落。負責肅反和反特的遠東軍區內務部長,被召回莫斯科之後一去不複返。軍區情報部長被逮捕之後,未經任何的審判便由莫斯科下令直接處決。就連科瓦廖夫,也差點沒有牽連進去。在完成談判之後即被召回莫斯科,很長時間才得以返回。

  如果不是楊震再三要求,抗聯對蘇交涉隻認他和那位遠東王阿巴那申克大將,恐怕這二位也保不住自己的腦袋。至於直接負責此次談判的遠東軍區參謀長,被降級成為一個師長派到了前線,最終陣亡在第二年的哈爾科夫戰役之中。

  楊震對性能優秀的蘇製火炮的預見性和垂涎,導致了那位總是疑神疑鬼的蘇軍最高統帥每次楊震一開口總是大開一番殺戒。直到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因為武器設計師被丟進監獄和掉腦袋的太多,已經大大的影響了蘇軍武器裝備升級和更新他才罷手。

  隻是這件事情引發的後續影響,還不是現在的楊震可以預料到的。手中缺乏性能優秀火炮的楊震在點名索要自己所需火炮的時候,也壓根沒有去想到自己這麽做會給蘇聯人帶來什麽後果。或者說他已經想到了,但是卻在悶聲發大財而有意識的不說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