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種技術保障手段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8:58      字數:3569
  雖說受製於眼下的技術手段,這兩種設備提供的定位精度還遠遠稱不上讓人滿意。隻能提供大致的方位,對地麵無線電台的定位的誤差在一公裏左右。在敵我犬牙交錯的地帶,根本就無法使用。

  因為那樣,即便有特殊聯絡訊號,但也無法在一公裏的範圍之內,準確的分辨清楚敵我電台的位置。所以這架飛機,被抗聯調到了阿魯科爾沁旗上空,專門按照預定的計劃引導轟炸機群,對第七師團的夜間轟炸。

  而且限製於接收信號的強弱程度,這兩架飛機也隻能監聽到十五瓦以上功率電台的訊號,而無法監測到日軍大隊一級通常使用的五瓦電台。不過這倒是也變相解決了小功率電台,因為數量過多而出現幹擾的情況。尤其是在阿魯科爾沁旗戰場上,這種精度已經足夠了。

  畢竟即便是在地麵上,對於無線電信號的監測精度和定位,也不可能達到百米。即便是在地麵上專門用於破獲地下電台,用來截獲地麵信號的無線電測向儀與定位儀,其精確度< 有五百米也就可以說是相當難得了。

  更何況,這些設備是轟炸工業基地與大城市使用的空中無線電信號接收儀和測向儀、定位儀,本身就隻能提供大致的範圍。雖說在楊震的建議之下得到了某些改進,但還是限製於整體技術,而無法在定位的時候,提供太高的精度。

  不過那位束星北教授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和同仁,根據楊震提供的理念,已經拿出一套完整的改進方案。在此戰過後,不僅將全麵開始對這種設備的仿製。而且改進之後的對地麵截獲的無線電訊號定位精度,也可大致提高到五百米左右。如果真的能夠完成,那麽這個精度在眼下幾乎可以說相當於精確製導了。

  眼下不是電子科技發達的幾十年後,通過衛星就可以鎖定電子設備的訊號。空中的預警機,專用的電子情報偵察機,都可以對地麵設備發出的信號進行精確的定位。別說精度幾十米,就是精度幾米都算是落後的產品。最先進的產品,甚至精度可以定位在幾十公分。

  先進的軍用偵察衛星,別說白天,就是夜晚都能看清楚地麵的車牌子。飛機上裝載的各種機載雷達,先進的紅外設備以及熱成像儀,可以在連星光都沒有的夜裏,準確的發現目標並鎖定它。

  而地麵目標,一旦在這種情況之下被鎖定。再加上各種精確製導炸彈、導彈,那麽幾乎就沒有生存下來的可能性。甚至一個巴掌大的手提電話發出的信號,都可以成為打擊目標的精確定位手段。

  但是眼下對於定位精度的改進,還需要一點點的去摸索。尤其在抗聯基礎極為薄弱,很多的東西,更要長時間的去摸索。楊震隻能提供先進的理念,要說真正的理論,他那點玩意連門都摸不上,最多隻算半扇窗戶。

  好在他提出的先進理念,能夠給那些研究人員提供一扇窗子。雖說有窗戶柵子,但是好賴還算有半扇窗戶可以利用。對於那些真正的科學泰鬥來說,有這半扇窗戶,就足夠引領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殿堂了。

  而且精度不準確的不僅是設備上技術能力的原因,影響到定位的精度。而且受製於人員的訓練水平,以及人工工作態勢會出現的固有偏差,同樣會影響到監測的精度。尤其是在戰場上,處理那些來自四麵八方的各種電台信號的時候,更加容易出現混亂。

  甚至這兩架飛機在測試的時候,在六個頻段上曾經接收到過六個地區的廣播電台的訊號。一次全飛機的人,在機艙內整整聽了日本電台吹噓了足足半個小時的他們所謂赫赫軍威。還有偽滿電台和汪偽電台中,替所謂的友邦吹噓的廣播。

  這還是眼下電磁環境遠遠好於後世的時候,要是擱在後世滿大街的出租車、各種商業、民用、軍警使用的步談機,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廣播電台和手機信號。估計這些人員,非得被折磨的發瘋不可。

  雖然被選拔到擔任這些工作人員的,都是從關內來東北的大學生之中精挑細選,並經過嚴格審查的。但隻要是人在做這種事情的時候,永遠也不可能一點差錯不出。能將對地麵截獲的信號精確到一公裏,便已經不錯了。

  這個標準甚至可以說已經超過眼下電子科技最發達的美英兩國水平了。英國人在已經開始的對德轟炸,還遠遠達不到這個精確度。至於他們的對手日本人,更是被甩出去不知道有多遠。

  不過對於抗聯來說,他們不會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兩架無線電信號定位飛機上的。其實在包括二十六聯隊在內,第七師團所有參戰各個聯隊行進序列兩側,都還部署有大量的地麵轟炸引導員,以及炮兵觀測員。

  隻不過,這些有天上飛機配合的地麵引導員,並不需要像一般的地麵引導員靠近偵察。除了需要不斷的觀察日軍的行進路線調整方向之外,他們所需要做的,隻是每個小組攜帶一部十五瓦的電台,在日軍行軍序列兩側,形成一個交叉的信號源。

  將兩部電台的信號源的交叉位置,放在自己觀察目標的行軍序列頭上就可以了。這樣天上偵察飛機上的英國製造的導航係統,就可以接收到他們發出的訊號,而確定自己目標所在的位置。

  日軍各部派出的搜索部隊,隻是按照常識在自己身邊八百米的距離打轉轉。雖說搜查進行的異常仔細,但上哪兒去發現這些一公裏外的地麵引導員去?更何況這些地麵引導員,在投放戰場之前都是經過特殊的隱蔽訓練。

  進行引導所需的電台天線,也都利用樹木進行了隱蔽。除了進行特殊訓練的軍犬,一般人包括日軍士兵在內,隻要不踩在腳下根本就無法發現。進行地麵引導,也根本用不到手電、信號燈等可見光源,隻需要一部十五瓦的無線電台。

  至於實在需要靠近偵察,也有軍區直屬偵察旅的那些專業偵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們。所以這些地麵引導員,雖說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總體上來說,隻要別倒黴到被自己人的炸彈炸到,危險性還是很低的。

  日軍雖說不斷的在前進,但是早在此戰之前,航空兵與炮兵就聯手,完成了對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目標標繪。包括整個西滿戰場,都標成航空地圖,並且實現了網格化。每一個小格都進行了標示,並編有相對應的編號。

  每一個小格內,都有相對固定地麵引導員和炮兵校正人員。他們的任務,隻是監視自己的目標區就可以了。這種作戰模式,還是航空兵司令員方子翼發明的。這樣一來,雖說耗費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間的轟炸精度卻是高了很多。

  他們根本就用不到移動,隻需保證自己負責的範圍無線電信號能夠順利並持續的發出來就可以了。在日軍全麵反擊打響之前,抗聯采取了多種手段。尤其是在保證夜間轟炸精度方麵,更是可以說挖空了心思,想盡了各種辦法和手段。

  不僅在空中和地麵設置了地麵轟炸引導員,而且利用戰前最後時間在林西、西烏珠穆沁旗、齊齊哈爾、將軍廟,以及阿魯科爾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電台構成了的自己戰場導航的係統網。地麵引導員發回的這些訊號,不僅僅空中的飛機能接收到。

  地麵的建立的導航網,在發報方采取地線,加長通訊天線的情況之下,也一樣能夠接收到。航空兵通過采取的各種保障手段,使得夜間轟炸精度雖說不如白天,但是下降的比例並不是很大。

  而針對夜間采取的大規模轟炸,剛剛才完成夜航訓練不就的轟炸機,自身從機場到戰場的導航問題以及在空中編隊的問題。還沒有敵我識別器的抗聯,解決問題的方法雖說笨拙了一些,但是手段更加簡單。

  為了保證空中編隊的安全,以及不在茫茫的夜色之中飛錯了方向。除了天上的無線電偵察飛機起到導航作用之外,在作戰上也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在飛機起飛的時候,用汽車作為方向指示。

  兩輛汽車在飛機起飛的時候,在機場外圍將車燈交叉打開。燈光的交匯點指向的方向,就是飛機需要出動的作戰方向。同時這個車燈的交匯點,也是轟炸機群集結點。所有的飛機,都要在這個點的上空集合、編隊。夜色之中,隻要稍微留神一點,這個點還是比較好發現的。隻要不是飛到飛機能飛到的最高高度,是絕對沒有問題,而在各個機場的空勤人員,在地麵人員接到情報,在地圖上按照相應的編號找到需要轟炸的地點後,立即測算出作戰距離。參戰的飛機,按照航空兵的嚴格規定,全體編隊保持固定的航速,在安裝了信號接收設備的飛機帶領之下飛抵戰場。

  這個航速,也強行規定不許超過每小時三百五十公裏。隻要飛機保持在這個航速上,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掉隊的清理。同時在返航的時候,引導機上還配備了信號彈。同時幾架引導機和帶隊長機的機身上,也裝備了專門改進的小功率探照燈。

  在返航的時候,這些飛機身上的探照燈全部開到最大功率,以保證引導那些對儀表飛行還不是特別熟練的飛行員,跟上飛行隊伍別掉隊。轟炸的順序,也是長機進入之後,其餘的飛機在隨後次第跟進。

  所有的飛機投彈的時間,嚴格限製在一定規定的時間之內。所有的飛機無論攜帶的炸彈是否投擲幹淨,必須在得到長機信號彈的示意後跟隨返航。再加上所有的參戰飛機上,都配備了齊全的無線電通訊係統。

  同時所有參加夜間轟炸的轟炸機,都是選拔出來已經完成儀表飛行訓練的飛行員。所以抗聯的夜間轟炸,基本上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這次夜戰,也讓所有的參戰飛行員,都積累了豐富的夜間轟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