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差距太大
作者:風雪雲中路      更新:2020-04-11 18:56      字數:3411
  ()跟隨軍部行動的其他領導之所以反對軍長當初選擇改變路線,直接走南漪湖,就是擔心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征集到數量足夠的渡船,水陽江一戰,雖然突破了忠義救**的防禦,但主力的行蹤也已經暴露。

  如果渡船不夠,部隊隻能分批次渡湖,這樣一來,本身現在實力就已經不足的部隊,隻能更加分散,一旦每批渡湖的部隊形不成規模,很容易被人所乘的,而且渡湖的時間,也會很長。

  一旦在第二遊擊區反應過來,抽兵回援之前,正處於最分散情況之下的部隊無法完成橫渡,將會遭遇到滅頂之災,不用多,第二遊擊區隻要在湖東岸部署一個旅,就可以將處於極度分散狀態的部隊一口口的吃掉,半渡而擊,就是傻子也會選擇這種最好的戰術。

  但軍長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短時間之內,就征集到了可以一次渡過軍部和主力一半的渡船,讓之前反對的人都沒有了借口,至於在橫渡的時候可能遭遇的敵情,倒是沒有人放在心上,{隻要渡湖的部隊成規模,即便在渡湖後與敵軍遭遇,也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影響。

  雖說南漪湖並沒有脫離三戰區第二遊擊區的控製範圍,但橫渡的時候卻有一個顯著的優點,那就是沒有rì軍炮艇的攔截,除了水陽江之外,南漪湖與長江無較大河流溝通,而水陽江流域是南漪湖唯一進出長江的航道,但又基本上控製在三戰區手中,rì軍的艦艇想要進入南漪湖也沒有可能。

  沒有了rì偽軍裝備jīng良炮艇的阻擊,單憑第二遊擊區那幾條使用木帆船的巡邏船,即便是在湖麵上遭遇,軍長也不怕,在橫渡之前,軍長按照與之前楊震商議處置意外情況的辦法,在船隊中專門指定戰鬥力最強的老一團,成立了護航隊,並將全部的重機槍和擲彈筒,都調撥給了老一團。

  在橫渡的時候,所有的輕重機槍,全部壓滿子彈就架在船頭上,手榴彈則全部擰開保險蓋,拉出保險繩,一旦與敵遭遇,就先敵使用火力壓製,掩護主力船隊衝出去,隻要搶在第二遊擊區的主力返回之前,安全的渡過南漪湖,剩下的路上也就在沒有什麽力量可以阻擋住皖南部隊的北上。

  位於漠村以北的一處蘆葦蕩中的一個小小的漁業碼頭上,軍長舉著望遠鏡看著漸行漸遠的第一批渡湖的船隊,才轉過頭對身邊的作戰科長道:“與政委還沒有聯係上,告訴通訊處,我不管他們用什麽辦法,也一定要給我聯係上政委。”

  看著與之前的蕭索相比,現在顯得有些意氣風發的軍長,身邊的作戰科長李誌高道:“軍長,怎麽想起走南漪湖來了,我真服氣了,這麽短的時間之內,一下子還能弄到這麽多的船,您能事先料到rì軍肯定會出動,所以事先做了準備,軍長,您的眼光真長遠。”

  對於李誌高的話,軍長卻是搖了搖頭道:“這不是我的事先安排好的,是政委事先已經做了準備,我們兩個當初在研究北撤的路線時候,他想到的很多,對於一路上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都做了準備。”

  “政委在轉移之前,曾經根據幾條路線上的地形以及敵情不同,擬定了多條的應變計劃,此次走南漪湖,就是政委當初在我軍可能的久戰之後出現疲憊,與rì軍遭遇很可能會陷我們於險地而提出的應變計劃之一。”

  “咱們這位軍政委年紀雖輕,但心思之縝密,工作之細膩、紮實,為我從軍多年之罕見,雖少年得誌,年紀輕輕便成為幾十萬大軍的統帥,但卻無一般年輕人之浮躁,我在他的這個年齡上,可是遠遠不如,他能在東北取得如此成績,絕對不是偶然。”

  說到這裏,軍長微微歎息一聲,像是對身邊的李誌高,又像是對自己道:“好一個年輕有為的政委,好一個少年英雄,我軍能有如此年輕卻才華橫溢的少年將領,我軍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對於軍長的這番話,李誌高沒有回答,也無法回答,當這個新政委抵達皖南上任的時候,李誌高說實在的的確有些不服氣,自己才二十七歲就擔任新四軍作戰科長,已經覺得自己少年得誌了。

  但這位二十多歲的新任軍政委居然年紀比自己還小一歲,還要年輕,自己一九二九年參加紅軍的時候,他還在讀書,雖說在紅軍時期,很多師團幹部的年紀都不大,二十多歲擔任軍政委,甚至十多歲擔任師長、政委的也不新鮮。

  但二十多歲弱冠之齡便擔任東北軍區司令員、新四軍政委這樣一方戰略區的統帥,手下幾十萬的jīng兵強將,手中的部隊比紅軍時三個方麵軍加在還要龐大,最關鍵的是裝備極為jīng良大軍的人,在全軍還是獨一份。

  自己十四歲參加紅軍,屢立戰功,年紀輕輕的便受到重用的自己,在紅軍時期便已經感覺自己很是出眾了,但與這位他眼中的三八式幹部一比,李誌高卻覺得自己當初很讓自己自豪的經曆,什麽都不是。

  但楊震到來後,在工作之中低調但卻堅定不移的工作方式,卻是讓他感覺到了服氣,不是他帶來的大批彈藥和裝備,而是展現出的那種鐵腕手段,幹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一旦下定決心,從不拖遝的工作作風。

  前任身為實際上政委的副軍長,一直拖拖拉拉的沒有行動北移事項,這位新政委來了,不僅幾天就製定出了一個詳盡的方案,還對於可能遭遇到的敵情,分析的極為詳盡,針對可能遭遇到的意外,還做出了各種預案。

  作為作戰科長這些行動的預案,很多都是李誌高帶著參謀處的兩個最好的參謀參與定製的,在製定的過程之中,他才發現這位年輕的政委,絕對不是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麽簡單,思路清晰,眼光極為開闊,最重要的是心思極為細膩,用兵正奇結合不拘一格,甚至可以用天馬行空來形容。

  單單出現南漪湖的這些事先已經準備好的船隻,就說明了政委心思之縝密,無論選擇哪條北撤路線,湖麵廣大的南漪湖雖說相對的安全,但都是軍部極力避免的,就是考慮臨時征集渡船的不易,而且部隊在橫渡時候過於分散,容易被敵人半渡而擊。

  更是擔心第二遊擊區將船隻全部扣起來,根本征集不到渡船,那裏卻想到,政委早就事先做了安排,動用資金秘密的征集了一批渡船,雖說數量不足以將部隊一次xìng的全部運輸完畢,但是至少可以保證一批運送兩個主力團的兵力。

  這就保證了無論是已經渡湖還是尚未渡湖的部隊,都有足夠的兵力不至於被敵人圍殲,在加上在水陽江一線繳獲的上百條雖小,但數量卻不少的渡船,足夠將軍部的人員也一起運送過湖了。

  到這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身為軍部作戰科的李誌高對楊震由不服氣轉到服氣,再加上湖邊這一幕,讓他更沒有了脾氣,本應該是自己這個當作戰科長想到的,但是卻都沒有想到在必要的時候直接走南漪湖,這位年輕的政委卻都想到了。

  看到第一批船隊漸行漸遠,軍長放下望遠鏡轉過身來,卻見到李誌高正在發呆,多少有些惱火的道:“小李,你怎麽還不去通訊科問問,與政委聯係上沒有,也不知道政委那邊怎麽樣了,脫險沒有。”

  聽到軍長有些怒意的話,李誌高連忙道:“軍長,我想請示一下,是不是換一下大功率的電台,五瓦的電台功率太小,政委又不知道現在在什麽地方,而且他們現在肯定在山區,地形複雜,電台的信號受幹擾很大的,小功率電台,就更難溝通了。”

  “政委之前是教過通訊科一些使用小功率電台遠距離使用的方法,但通訊科那裏,卻總是搞不明白,這裏一馬平川,找不到太長的杆子架設天線,這信號的強弱,和天線長短是有直接關係的,可使用地線,通訊科卻弄不明白使用的方法。”

  “政委教的那些辦法,不是不起作用,可是太先進了,咱們通訊科和機要科的那些參謀,技術能力有限,政委在的時候還好,政委不在了,總是搞不明白,地線也下了,可就是達不到政委在時候的通訊距離,軍長差距實在太大了,政委那些東西咱們通訊科聽都沒有聽過。”

  “現在我們的電台隻能聽到政委那裏不斷的在呼叫,回答卻是沒有反應,明顯對方接收不到我們的信號,五瓦電台的功率實在是太小了,那邊的地形又很複雜山高林密,信號受到的影響很大,再加上電台功率小,政委他們接收不到信號也很正常。”

  “軍長,政委那邊的情況很複雜,從我們周邊敵情的表現來看,很明顯政委已經將大部分的敵軍吸引南下,尤其是第二遊擊區的主力,幾乎已經全部被吸引到了寧國境內,我們周邊的敵情,可以說已經從根本上得到了緩解。”

  “隻是政委那邊,不知道怎麽樣了,我們走之前在星潭一線隻有兩個營,特務團和教導總隊也不知道和他們匯合沒有,還有老三團,也不知道怎麽樣了,他們與主力失散後,也不知道甩掉五十二師沒有。”

  “我想是不是還是啟用一下大功率的電台,和政委他們聯係一下,我們現在已經基本上脫離了三戰區的合圍圈,周圍已經沒有大的敵情,形勢與當初在宣城南部山區的情況已經不同,是不是啟用一下大功率的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