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36元引起的激烈爭論;《傳說之下》到底值不值?
作者:田陌雲      更新:2021-01-21 14:35      字數:7038
  沙雕網友們嘻嘻哈哈,看上去快樂極了。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去搜索田陌雲的新遊戲,但均一無所獲。

  因為還沒通過審核。

  直到十幾分鍾後,這些關注田陌雲的玩家都收到了一條消息:您關注的‘田陌雲’有一款新遊戲上線,點擊查看詳情。

  點進去一看,《傳說之下》四個字出現在他們的眼前。

  是這款遊戲沒錯了。

  玩家們下意識點擊購買,彈出一個“是否支付36元購買《傳說之下》?”的提示框。

  “36元”三個字,很大很大。

  “嗯?”

  玩家們頓時激靈了下,一時間困意全無,整個人都變得特別清醒、冷靜。

  這正是人類的一大特長。

  不管什麽時候,當數字和“元”結合起來的時候,一瞬間就會變得特別清醒。

  當然,清醒並不意味著冷靜,不然,也就不存在衝動消費了。

  “36塊錢?這也太貴了吧?”

  許多玩家不淡定了,吸著涼氣,感覺這兩個數字重重的砸在了自己的心口窩。

  一瞬間,讓他們有種難以言喻的窒息感,以及來自錢包的恐懼感。

  ……

  有錢的玩家,當然是毫不猶豫的點擊確認支付,並從容而又淡定的輸入支付密碼。

  他們輕輕鬆鬆、渾不在意、且談笑風生的樣子,看上去不像是花了36元巨款,更像是花了0.5元買了一根棒棒糖。

  可一些囊中羞澀的玩家就不是這樣了。

  他們做不到這種紳士般的從容淡定,看到“36元”這個字眼的時候,內心閃過猶豫、猶豫、再猶豫。

  經過三次猶豫後,少部分人選擇了購買,大部分人退出彈窗,然後點開微博,開始搜索關於《傳說之下》的消息。

  買東西前,先看看其他已經購買者的體驗反饋再說,這正是貧窮玩家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在這件事上猶豫的人很多。

  36塊錢對所有買得起智能手機的人來說,幾乎都不算事兒,但……有沒有錢是一回事,願不願意花錢是另一回事。

  在小遊戲平台玩遊戲的玩家們,大多數都是把遊戲當成打發無聊的休閑品,就跟在線追更小說差不多。

  他們都習慣了1-10元區間的遊戲,認為這是小遊戲平台的特色。

  他們也很樂意接受這樣的遊戲,因為這樣的消費很適合他們對“休閑”的定位。

  他們並不介意小遊戲的畫質、玩法、內容簡陋,因為他們不是純粹的遊戲玩家,僅僅是打發無聊而已。

  同樣的,他們也覺得,1-10元的小遊戲,本就不能跟那些電腦、主機大作相比,簡陋點很正常。

  這就跟吃飯是一個道理。

  五星酒店的飯菜肯定比快餐店的好吃,哪怕沒吃過的人都會這樣想,認為這是正確的。

  但為什麽很多人吃快餐,而不是去五星酒店吃大餐?

  首先是財力問題,其次是對於食物的需求問題。

  不願意在吃的事情上花太多錢,對吃也沒有太大的要求,自然而然的會直接在周邊餐廳解決午餐問題。

  他們不會介意快餐店的味道不如大酒店,因為他們清楚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他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麽。

  回到小遊戲平台這邊。

  玩家們同樣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麽。

  很簡單。

  他們需要的是價格便宜、創意十足、劇情還不錯的小遊戲,哪怕隔三差五的買遊戲,一個月也不會花費太多錢。

  少抽一兩包煙,少喝一瓶酒,這就足夠了。

  不痛不癢。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這些玩家們看到《傳說之下》售價36元的時候,當場就懵逼了。

  這就跟去路邊麵館吃飯,結果發現一碗麵賣80差不多……在其他麵館都賣8塊的時候。

  腦海裏下意識蹦出來一個反應:坑我?

  腦海裏第二個反應:田老板不至於坑我這種屁民吧?

  腦海裏第三個反應:上微博看看大家是怎麽說的。

  ……

  於是,微博上。

  “我的媽耶,一款小遊戲賣到了36……我是在做夢嗎?”

  “有一說一,這價格確實是有點貴了。”

  “如果打個對折的話,我咬咬牙也就買了,但36這價格我是真無法接受。”

  “田老板到底是怎麽想的?這一下子跳躍的太高了吧?直接從18到36,翻了一倍啊。”

  “這是在挑戰小遊戲玩家的上限嗎?惹不起惹不起。”

  “這漲價也太狠了,我承認田老板的小遊戲都挺不錯的,諸如《去月球》之類,但新遊戲還是難以接受。”

  “如果18甚至28的話,我都可以接受,但36……漲的太快了。”

  “《去月球》18塊錢,《傳說之下》直接賣到了36,那下一款遊戲賣多少?72嗎?”

  “我不是出不起36塊錢,但我並不認為一款小遊戲能值這麽多錢,擺明了坑人啊。”

  “田老板說價格稍高的時候,我還沒太在意,但現在……嗬嗬,還是等優惠促銷吧,起碼砍掉一半去。”

  “說得對,這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是值不值的問題。”

  “36塊錢是什麽概念?翻一倍72塊錢,擱主機遊戲打折促銷的時候,都能買早期大作了!”

  “是啊,人家開發成本起碼上千萬起步的主機遊戲,打折的時候也就七八十,等於兩款小遊戲?”

  很大一部分網友,針對《傳說之下》價格的問題展開激烈爭論。

  有人覺得36塊錢也就等於是吃的稍微好一點,或者幹脆就跟朋友喝一次咖啡的錢,無所謂。

  但那些玩家們卻覺得,36塊錢實在太重,價格漲幅太高,導致小遊戲平台已經漸漸脫離原有的本質了。

  之前在很多玩家心裏,覺得小遊戲平台就是普通人花點小錢消遣的玩意兒。

  可按照這個漲價速度……以後能有幾個“普通人”玩得起遊戲?

  是!

  一款遊戲賣36塊錢,這確實是無所謂,也確實就稍稍吃好一點的價格而已。

  但這不是一款遊戲的事兒,萬一要是以後所有的遊戲都漲價,那他們還怎麽玩啊?

  這一漲價,玩家們多掏出去的錢可就不是36塊錢這麽簡單了啊。

  這麽簡單的賬,大家都不是傻子,誰還算不明白?

  之前說什麽喝一次咖啡的錢……通通都特麽瞎扯,你這麽牛逼,你天天去喝咖啡啊?

  嗬嗬,您是真有錢!

  請朋友喝一次咖啡36,一天一次,一個月30天那就得1080。

  在這種純粹消磨時間的小東西上,一個月花一千多……您得月入過萬了吧?再不濟也得六千朝上。

  這收入,擱2006年應該算是全國上班族的1%,哦不,比1%更靠前,或許是0.1%,也或許是0.01%。

  嗬嗬,您是真有錢!

  ……

  “為什麽他們的反對這麽激烈呢?”

  蘇瓊有點沒想明白:“我們剛入行的時候,是99年,那時候的遊戲,論畫麵、玩法、內容,遠不及現在的小遊戲平台,但價格卻能賣到均價5999,甚至是199299元,當時極少有人抱怨遊戲價格的問題,但現在……”

  她不理解的是——

  為什麽在國民經濟很差的99年,大家不曾抱怨遊戲價格問題,但在如今人均收入翻了數倍的06年,卻有那麽多人因為一款售價“36元”的遊戲而爭論不休呢?

  “因為你太年輕了。”

  田陌雲淡淡說道:“說的直白點,你看問題的角度太片麵了。”

  “求解!”

  蘇瓊並未氣惱,平靜的看著他。

  “咱們先不討論遊戲,說說手機這玩意兒吧。”

  田陌雲說道:“99年的時候,手機價格最便宜也得上萬,那個時候,人均收入連1000都不到,但極少有人抱怨手機價格太貴的問題,而現在,星空手機起售價4799元,卻讓很多人抱怨價格太貴,你想過為什麽嗎?”

  “……”

  蘇瓊思索幾秒,試探性回答:“因為99年的手機是奢侈品,而現在的手機是日常品,拿汽車和豬肉舉例子,某品牌的轎車突然漲價10倍,給大家帶來的影響都遠不及豬肉價上調了一塊錢。”

  說到這裏,蘇瓊有點明白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以前的遊戲是奢侈品,屬於隻有少數人才能玩到的專利,而現在的遊戲是日常生活用品?”

  蘇瓊恍然:“也對,99年那個時代,能花兩三千買遊戲機的人,怎麽會在乎遊戲價格呢?而現在……玩遊戲的人從過去的少數人變成了多數人,很多原本接觸不到遊戲的人也都有了購買遊戲的能力和需求,他們對遊戲有著長期需求,所以,才對價格如此敏感。”

  “你太聰明了。”

  田陌雲笑了笑:“不論遊戲還是手機,算上通貨膨脹和國民經濟增長,消費者購買所承受的代價,比過去低了幾十倍不止,但問題在於……消費者不再隻是那少數人了,變成了大多數,而同時,消費者的平均資產也驟減了十倍不止……這才是現在大家抱怨遊戲價格太貴的原因所在。”

  過去的手機一萬多,現在的手機(智能手機)一千多。

  從數字上看,價格降低了10倍。

  但要知道,這7年的時間裏,大夏國的經濟速度極快,大家手裏都漸漸寬裕了。

  如此一來,購買手機給消費者帶來的開支壓力,比7年前至少降低了30倍。

  降低30倍是什麽概念呢?

  想想看,如果回到7年前,隻需要花300塊就可以買一部手機,那是什麽體驗?

  有錢人會覺得“這也太特麽便宜了”,但窮人則需要花半個月的工資去買,他們能買得起,但他們會感到吃力。

  手機是如此,遊戲也是如此。

  7年前,當時還是三巨頭(樂遊、香蕉、草莓)的時代,那時候的遊戲價格,最貴能飆到300塊錢左右。

  這是當時全國絕大多數普通人半個月的工資。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為什麽沒人覺得貴呢?

  因為窮人不買啊。

  窮人又不買遊戲,他們誰在乎遊戲價格高低啊?

  買遊戲玩的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在乎300塊錢?

  而到了雷霆遊戲一統全國遊戲市場,開啟遊戲盛世的時代。

  遊戲價格從過去的均價99元上漲到了149元,直接漲了50%,為什麽會有很多人抱怨?

  雖然他們的抱怨在看到雷霆2代的震撼畫麵後就煙消雲散了。

  其根本原因不在於遊戲價格,而在於玩家群體的變化,從過去“人均土豪”變成了“人均普通”。

  玩家數量以倍數增長,玩家的經濟平均值卻在大幅度下降,這樣的情況下,玩家們能不在意遊戲價格嗎?

  ……

  “道理我懂了,但現在你打算怎麽辦?”

  蘇瓊微微皺眉:“現在好多人都在抗議你的新遊戲價格太貴,他們覺得這種漲價幅度,很可能會帶動整個小遊戲平台的價格變動,從而導致他們玩遊戲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你不去想辦法解決嗎?”

  “你認為遊戲價格貴嗎?”

  田陌雲反問。

  “……”

  蘇瓊皺眉想了想,肯定的點點頭:“貴!”

  她得出結論的方式很簡單。

  不光是田陌雲剛才說的“遊戲平民化”這個問題,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遊戲成本和售價的對比。

  雷霆2代是64位遊戲機,搭載的第三方大作,基本也都是64位的,開發成本少說也得千萬起算。

  但這樣的遊戲,售價卻隻有99元,遇到促銷打折的時候,或許也就六七十塊。

  而反觀《傳說之下》,跟主機遊戲比起來,那點兒開發成本連零頭的零頭都不夠,但售價卻有主機遊戲的一半。

  這還不高嗎?

  如果小遊戲平台的遊戲價格範疇,限定在1-10元區間,少部分優質精品大作限定在11-20元區間。

  這倒還可以接受。

  不光小遊戲平台的原初玩家們會接受,一些主機遊戲玩家也會對此抱有興趣,覺得偶爾在路上打發時間很不錯。

  但如果價格來到了30-40元區間的話……

  這個價格,別說是那些不想在遊戲上花太多錢的輕度休閑玩家,就連主機玩家都必然不願意接受。

  不是沒錢,是根本不值。

  有錢沒錢是我(玩家)的事情,但你想坑我的錢,還想把我的智商踩在地上搓,這堅決不允許。

  ……

  “我問你一個問題吧。”

  田陌雲想了想,問道:“對於內容精彩的精品遊戲而言,遊戲時長是否可以跟價格成正比?”

  “當然。”

  蘇瓊點點頭:“越貴的遊戲,內容必然要越多、越精彩,如果內容不夠卻賣的很貴,哪怕遊戲真的很好,也必然會讓很多玩家心生不滿,覺得被坑了錢。”

  這就跟地球上的某重製神作一樣,幾個小時的時長賣到超級大作的價格,忠實玩家買了都想問候廠商全家女性。

  “我再問你個問題。”

  田陌雲繼續問:“《去月球》兩三個小時的遊戲時長,售價18元,你覺得這個怎麽樣?”

  “……”

  蘇瓊想了想:“有點貴,但可以接受,因為內容真的很精彩,就像是看了一場電影,完全值回票價。”

  “所以啊。”

  田陌雲笑了:“時長這麽短的《去月球》,都有種值回票價的感覺,你們憑什麽就覺得《傳說之下》在坑人呢?”

  “嗯?”

  蘇瓊一怔,若有所思:“你是說……《傳說之下》沒有看上去的這麽簡單?現在好多人都認為它跟《去月球》差不多。”

  “當然。”

  田陌雲淡淡說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如果他們玩過遊戲之後說不值的話,我不會說什麽,但現在,連遊戲都沒買過,就這麽說話……我不開心。”

  “……”

  蘇瓊眨眨眼:“對不起。”

  她誠心道歉,因為她也犯了這樣的錯誤。

  沒有體驗過《傳說之下》的遊戲內容,單單因為它出現在小遊戲平台,單單因為它售價36元,就下意識認為它不值。

  人就是這樣,總覺得自己很睿智,卻不曾想想,田陌雲設置這個價格,到底是昏了頭還是暗藏深意?

  “沒說你。”

  田陌雲擺擺手:“暫時先不管這個,時間會證明一切,等著看吧。”

  ……

  是的,時間會證明一切。

  網友們起初感到有些憤怒,甚至覺得自己遭受了“背叛”。

  可當逐漸冷靜下來的時候,卻會忍不住去想,為什麽這款遊戲標價36元?

  究竟是遊戲漲價了?還是說設計者認為遊戲內容值這個錢?

  田陌雲究竟是怎麽想的?

  冷靜下來的網友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36元很貴嗎?

  說白了,真不貴,不是什麽動輒幾千上萬的“大宗”買賣。

  所以,在很多人糾結要不要買的時候,那些不在乎錢、又喜歡嚐鮮的遊戲博主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直接下單購買。

  然後開始了遊戲之旅。

  ……

  《傳說之下》的畫風,對於剛接觸這種遊戲的玩家來說,有點勸退。

  許多好奇買了遊戲的玩家們,在剛接觸的時候,就有種強烈的不適應。

  如果不是因為,這遊戲的創作者是田陌雲的話,他們恐怕早就退出並申請退款了。

  “再試試看……”

  玩家們忍著這不太適應的畫風,開始玩遊戲。

  他們遇到了羊媽,遇到了是否殺死的抉擇,有人選擇了殺死,有人選擇了放棄。

  兩種選擇,都通往下麵的劇情,且在遊戲過程中無法回頭重做選擇,除非新建存檔重新來過。

  玩家們一步步開始探索這款遊戲。

  漸漸地,他們已經不再關注那曾讓自己不適應的畫風了,而是被遊戲裏的劇情和設定所吸引。

  30分鍾的退款期已經過去,有人掐著時間選擇了申請退款,有人則繼續探索遊戲的內容。

  ……

  在第一批玩家正在探索遊戲的時候,微博、貼吧都變得非常熱鬧。

  36塊錢的小遊戲——

  這引起了大眾網友的廣泛關注。

  他們關心的當然不是遊戲價格,而是這個熱門信息的主角——田陌雲。

  “田老板到底是怎麽想的?一款小遊戲賣36塊錢?這下估計連粉絲都吹不動了。”

  “是啊,不管怎麽說,36塊錢這價格真心太高了,讓我覺得很不真實。”

  “田老板壓根就不在乎這點錢啊,他資產兩千多億,幹嘛非要故意在小遊戲上猛抬價?”

  “難不成是……故意惡心人?”

  “我覺得不像是,而且不應該,田老板沒有這樣做的緣由。”

  “難不成是想測試一下小遊戲平台漲價帶來的影響?如果影響不大就給整個平台提價?”

  “嘶……不至於不至於,田老板沒道理關注這麽一個小平台才對,這玩意兒雖說是他一手創建的,但定位就擺在這兒呢。”

  “搞不懂這些,田老板那種大人物,人家想什麽是咱們能猜到的嗎?”

  “我覺得你們想的都不對,說不定是田老板對自己的新遊戲信心十足呢?”

  “啥信心能把一款小遊戲賣到36塊錢啊?《去月球》敢嗎?號稱超越《去月球》的《最後的希望》敢嗎?”

  “就連這兩大公認的小遊戲神作都賣不到36塊錢,還說別的?”

  “等著看吧,遊戲大V們肯定不會放棄,現在多半都開始玩遊戲了,等著看他們的遊戲體驗報告就知道了。”

  “一款小遊戲賣到36塊錢,除非質量能接近主機大作……但這不可能,手機性能做不到這種地步。”

  “不光是手機性能的問題,小遊戲平台的性能限製更大,不然也不可能在青魚手機這種千元機上輕鬆玩遊戲。”

  “反正我是想不出來啥內容能在這重重限製下,還能弄出價值36塊錢的內容,搞不好,田老板這次玩砸了。”

  “真要是玩砸了……估計微博要徹底熱鬧了。”

  “田老板再厲害也不是神,而且最近他大動作不間斷,又是世界競賽又是大型工廠的……沒準兒是飄了。”

  ……

  蘇瓊默默的刷著微博,想到田陌雲說的話,思索良久。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這本應該是做人做事所要遵循的最基本規則而已,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不調查尚且說得過去,但張口就是各種猜測和質疑,明明真相近在眼前,卻不肯去了解,而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去枉加揣測……真是讓人心累。

  蘇瓊輕歎。

  她沒打算針對此事發表什麽意見,因為就連她自己,也很容易犯這種錯誤。

  就連自己都會犯的錯誤,如何能去訓誡他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也許,我該試試看。”

  蘇瓊想到這裏,於是拿出手機,在小遊戲平台下單購買,然後打開遊戲,戴上耳機,開始進入遊戲之旅。

  她想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來確定這款遊戲的好壞,以及……

  它到底值不值36塊錢的“高價”。

  想到田陌雲這麽睿智的一個人,蘇瓊的主觀意願上還是偏向他的。

  盡管這隻是小遊戲平台的一款小遊戲,但既然田陌雲說值,那就肯定……唔,肯定有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