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當世武林
作者:天涯孤客cky      更新:2020-04-16 12:38      字數:2544
  自認識李無涯後,通過謄抄《國術大典》和相互交流,洪熙官對後世國術功力境界的劃分已十分明了。

  而當今武林,尚無後世國術那般成體係有層次的實力劃分,根據現下江湖約定俗成的說法,洪熙官將當世武者大概分為了九個層次:不入流、粗通拳腳、拳腳精熟、拳腳精通、武林高手、一流高手、頂尖高手、絕頂高手,以及武林神話。

  不入流,即不通明、暗勁,會個一招半式花架子,打起來基本靠一腔血勇的半吊子武者。江湖上大半都屬此類,套招表演的時候精彩絕倫,一真打就掄成了王八拳。

  比不入流稍好一點的是粗通拳腳的武者,他們初通明勁,打鬥時可以將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運使到攻擊部位,力量與速度超出常人許多,對付不入流的武者往往可以一挑三甚至一挑五。

  更上一層的是拳腳精熟的武者,他們對身體整勁運用的更為熟練,達到明勁的中期,力量與速度更強,部分天賦高的武者會在此階段觸摸到暗勁門檻。

  再上一層,便是拳腳精通者,這一階段的武者,已達明勁後期,全身各部位關節、肌肉的勁擰成一股,上下通透,出招時筋骨齊鳴,常伴有“劈裏啪啦”的脆響,一拳有七八百斤的力道;若在此階段修成暗勁,內外相合,一拳甚至可擊出千斤之力,足以稱得上武林高手。李無涯初抵此世時便是這個境界。

  再往上,則是江湖上公認的武林高手境界。此階武者通常是明、暗勁兼修,以此陰陽相合,引出身中雷音熬練筋骨,使筋骨節節貫串,達到明勁巔峰之境。至此,一拳平平擊出,便足有千斤之力,威力無匹,堪稱人形殺器。

  當然,世上總有特例,部分天賦異稟者,隻修明勁,也能達明勁巔峰之境,更有甚者,天生便擁有此等巨力,為世人所豔羨。

  不過話說回來,所謂孤陽不長,從修行本身來講,沒有暗勁的輔助,此類人拳腳威力倒不遜色,甚至更為純粹,但終歸是少了更進一步的資本。

  而對掌握了暗勁的武林高手而言,由於掌握暗勁的程度不同,雖然同樣是明勁巔峰,但在真實戰力上卻實有天壤之別,初通暗勁與暗勁巔峰的差距,怕是比太平洋還要大。

  同時,自“武林高手”階段起,有少許佼佼者,可將拳法修煉到“象形化神”的地步,出虎拳有虎嘯,探龍爪有龍吟,捏捶擂出便有震天雷響,宛如隨身自帶了一台高保真立體環繞音響一般,聲效撼人,且有拳法威力的加成。

  這些將拳法練到“聲隨手出”的強者,又被武林中人尊稱為“拳術宗師”,正如現在的李無涯與洪熙官,便是武林高手境界的“拳術宗師”。

  “拳術宗師”的稱謂,是對拳法出神入化之人的尊稱,雖然對拳術威力有加成,但並不代表功力境界。有暗勁巔峰的拳術宗師,也有化勁層次、丹勁層次的拳術宗師,不能一概而論。

  此“拳術宗師”,其實就相當於後世教師中的“特級教師”,不屬於職稱等級,而是種一可以領取“特殊津貼”的榮譽稱謂。

  至於之後的頂尖高手、絕頂高手、傳說高手、武林神話,則分別對應後世國術境界中的化勁、抱丹、外罡和見神不壞。

  就洪熙官所知,江湖中的頂尖高手不少,三德和尚、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廣州城地下扛把子鐵齋和尚以及南少林五老中的馮道德、苗顯和五枚師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絕頂高手則屬鳳毛麟角,洪熙官隻知三人,為至善、白眉這南少林五老中的二人和北少林海寬方丈。

  而傳說高手則如其名,隻隱有傳聞,無法確定真假,洪熙官篤定屬實的,僅南少林至虛禪師這個不懂武功的偽傳說一人。

  至於武林神話,那是張三豐、周顛、李元霸等神乎其神中的人物,以往尚未有此等人物顯蹤。不過如今,洪熙官倒是從王超那兒,直觀地體會了一次神話高手的恐怖。

  “真不知何時能再與王兄一晤,以瞻神話中人風采。”

  麵對洪熙官的感慨,李無涯淡笑著道:“說實話,老王十分想來南少林拜會,實在是現下閉關要緊,無法脫身,不然當時就跟著我們過來了。”

  “王兄…似乎對少林寺情有獨鍾呢!”王超臨消失前的感歎洪熙官同樣聽到了,他對此有些好奇:“可是王兄與少林有什麽淵源?”

  深知內情的李無涯搖了搖頭,對此予以否認:“沒什麽淵源,隻是少年時的情懷而已。”

  “情懷?”洪熙官仍舊不解,見李無涯不想多說,便轉移了話題道:“那本寶典…可是王兄所授?”

  “是老王給的。”李無涯點了點頭,實話實說:“這本寶典,是他廣羅天下高手,搜集各派不傳之秘,一力主持編纂的,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和心血。”

  原來如此…可這等武林大事,從沒聽兩位師父提起過啊,寶典裏那麽多少林不傳之秘,是請了哪位少林高手?

  洪熙官釋然的目光中仍帶著幾分疑惑,卻沒再多說什麽。

  他與李無涯畢竟相交尚淺,如今共處一寺,來日方長,也不必急於一時。

  ……

  日月匆匆,時光飛逝,轉眼半個月的時間過去。

  李無涯再也沒能見到三德和尚,據洪熙官講是去了頂房閉關參詳佛經,似乎是受李無涯的佛拳啟發,在打鬥中悟出了什麽。

  對此無可奈何的李無涯,隻能在教導洪文遠、洪文武之餘,時不時找洪熙官交流一番,以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由此,他聽到了好多“熟人”的姓名:

  方世玉、童千斤、陸阿采、高進忠、方孝玉、方美玉…

  當然了,隻是名字上的耳熟。

  後世“少林十虎”以及少林叛徒高進忠的大名如雷貫耳,李無涯雖然記不全所有人的名字,但對廣為傳頌的這幾位還是有點印象的。

  據洪熙官講,他自小師從北少林高手蔡九儀,學得少林武功與軍伍搏殺之術,後因救小文遠一家而被清廷追殺,便在師父蔡九儀的引薦下,拜了至善禪師為師,成為南少林第一位俗家弟子。

  之後,至善禪師又陸續收了方世玉三兄弟、童千斤、陸阿采、高進忠、李錦倫、謝亞福、馬寧兒九名俗家弟子,連同洪熙官在內,這十名俗家弟子在寺中與南少林僧人同吃同住,每日裏心無旁騖、潛心學武,結下了深厚情誼的同時,武功進境也是極為迅速。

  這十人中,洪熙官身為大師兄,最先打穿了木人巷出山,短短幾個月內,便在江湖中闖下了赫赫威名。

  而就在洪熙官下山後不久,方世玉憑借自小練就的鋼筋鐵骨,同樣打穿了木人巷下山,並修書一封寄給了洪熙官,邀請其得空來廣州城相聚。

  之後,寺內的三德和尚武功有成,擊敗身為頂尖高手的戒律院住持,獲至善親準新開南少林第三十六房,廣收俗家弟子,專授少林武藝。後來到南少林拜師的俗家弟子,盡皆拜入了三德門下,唯前述十人屬至善方丈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