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能源汽車
作者:烏鴉一號      更新:2020-03-13 06:33      字數:2568
  域外生命寄生日誌最新章節

  雙流國際機場

  陸浩帶著法務部負責國際業務的一群人正在等待登機。

  米國的輿論攻擊即是挑戰也是機遇。

  kepler手機無法在米國本土出售,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和蘋果存在一段差距。

  特別在米國本土,高端品牌被iphone和三星霸占,其中蘋果的占有率超過80%。

  米國聲稱kepler竊取其科研成果後,很多人在了解這件事的同時,也看到了kepler手機的相關信息。

  之後世界範圍內掀起一波kepler手機的熱潮,其中根據浮沉集團內部的大數據分析顯示,超過50000台kepler手機途徑墨西哥流入米國市場。

  在米國本土一台kepler手機的價格炒到了2500美元,矽穀的碼農們以有kepler手機為榮。

  浮沉集團方麵則決定直接告米國政府,原因是他們宣稱的消息不實。

  華國公司起訴米國政府早有先例,此前12年時三一重工曾經起訴過一次,耗時三年達到了目的。

  而這次kepler起訴隻會更難,首先由於大環境不同,其次則是kepler手機的科技含量已經影響到米國的核心利益。

  它象征著一部分華國科技產品能夠達到甚至趕超米國。

  華府高層人員感到不安。

  陸浩心裏一陣煩躁,來浮沉集團擔任ceo之後,和在鵝廠擔任副總相比權力更大的同時,事情也相當多。

  很多是他此前從未遇見過的,比如這次的起訴米國政府。

  今天又收到一個壞消息,英國有用戶聲稱智耳對他的大腦造成了永久損傷,要求1.3億英鎊的賠償。

  該名用戶還拿出了醫院證明,證明其大腦皮層確實受到損傷。

  這種事情一眼就能看出後麵肯定是受損利益集團在驅使,但就像蒼蠅一樣打不死又能把你煩死。

  陸浩心想:老板果然有遠見,法務部養這麽多人不是沒道理的。

  而且浮沉集團的分公司開到哪,法務部也開到哪,同時招聘當地的頂級律師擔任顧問。

  海量資金投到法務人員上的好處在於,這種時候讓他們下場狗咬狗就好了。

  不過令陸浩心煩的在於,這種事帶來的負麵影響,以及未來可能麵臨的大批起訴。

  隨便一個用戶頭痛都能把鍋丟給智耳,正是使用了智耳才會頭痛的。邏輯鏈條簡單清晰。

  外部的煩惱有解決辦法,內部的煩惱隻能默默忍受。

  陸浩名義上是浮沉集團的總裁,但還有陳浮沉懸在他頭上。

  他隻是權力大一些的副總裁,連辦個年會都得請示陳浮沉。

  除此之外很多想法,都施展不開來。

  比如陸浩作為鵝廠出身的高管,對《銀河紀元》遊戲慢悠悠的運營很看不慣,氪金點設置的太少,沒有完全把遊戲的潛力挖掘出來。

  招幾個鵝廠遊戲的運營,氪金變得更強不好麽!

  其次萬象搜索加入競價排行同樣可以帶來巨額收益,這個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可以說彎下腰去就能撿錢。

  就算看不上千度的那種啥錢都恰的風格,走穀狗的路子就好了。

  把競價排行的廣告放在側麵加廣告標識。

  像kepler手機,完全可以不用趕盡殺絕,把其他app的廣告幹掉的同時,完全可以自己做。

  浮沉網絡的推送算法隻會比拚夕夕強,依托智能推送,給用戶精確推薦他們想要的商品。

  用戶還得感謝他們呢。

  kepler手機其他的黑科技完全足以支撐其高額售價,沒有必要在廣告上再妥協。

  很多能帶來明顯利潤的事,卻不去做,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上,陸浩實在難以理解。

  和他的經營理念完全不符。

  kepler手機發售後,陸浩加的一個互聯網高管微信群裏,全是抨擊他們的聲音,聲稱他們直接把桌子掀了,大家別說肉連一碗湯都不讓喝。

  每天被出來陰陽怪氣,陸浩實在頂不住,又不能把責任全推給陳浮沉,他最後隻好默默退群。

  他感覺自己除了做一些具體事務性工作外,最大的作用就是背鍋了。

  拉同行仇恨是一把好手。

  陳浮沉從來不在外界露麵,也不和同行交流,想噴找不到人。

  陸浩即將踏上未知征程的時候,陳浮沉難得地見了外人。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的司長和比亞迪的王總。

  既然兩邊目的相同,都是奔著超級鋰電池來的。

  幹脆一起開個會,一邊是政府代表,另外一邊比亞迪可以說是國產電動車新能源的代表。

  馮司長滿臉春風,絲毫沒有平常電視上開會時那些官員的苦大仇深模樣。

  到了陳浮沉和王總這個級別,他們掌握的社會資源隻會比他的更多,區區司長並沒有什麽好擺架子的。

  更何況有求於陳浮沉。

  他這次來的目的是傳達上麵的意思,同時詢問陳浮沉的意見。

  具體細節的把握需要大量人力來一條一條地談。

  “陳總、王總二位好,都是此前有耳聞而未曾見過的人物。”

  馮司長一邊說一邊和二人握手。

  他是九點半到的,陳浮沉和王總九點就已經到了。

  王總同樣客氣回複:“馮司長客氣了,我和陳總之前已經交換部分意見了。”

  他知道馮司長的目的,但是因為第一次見摸不清對方的路數。

  客氣一點總不會錯。

  寒暄兩句後馮司長開門見山:

  “這次前來是為了希望就鋰電池的突破對新能源產業的影響,詢問兩位的看法。”

  “我們扶持國產新能源企業也有數年時間,萬部長不太滿意。”

  這裏的不太滿意其實就是很不滿意了。

  王總聽完背上起了冷汗,陳浮沉倒沒啥感覺——事不關己。

  “根據工信部2017年做的統計顯示,2017年整體補貼資金220.27億,超過20萬輛新能源汽車拿到補貼,錢補貼下來了,你們沒拿出東西來啊。”

  “別說特斯拉,連寶馬、大眾這些傳統廠商的新能源車都比不過。”

  “你們比亞迪一共拿了69.3億的新能源補助!”

  “用於研發的比例有多少?”

  陳浮沉心裏感到有些驚訝。

  沒想到這馮司長有點東西,各種數據信手拈來,和他以為的屍位素餐不太一樣。

  王總以為是來參加分贓大會,沒想到來的是當頭一棒,

  “這個具體數字我不是很清楚,大概是三十多億的樣子。”

  馮司長看了兩眼後說道:

  “你們2017年財報顯示研發投入37億左右,銷售投入49個億。”

  “政策紅利能吃幾年?”

  “不抓緊這幾年把該補的短板補上,等政策紅利沒了,拿什麽和國外廠商競爭?”

  馮司長心裏其實也苦,領導不滿意,他該來扮白臉。

  平心而論比亞迪做的不好,但其他廠商做的更差,比亞迪算矮個子裏最高的了。

  可惜沒有一家拿的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