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喜歡看報紙的趙文
作者:數沙人      更新:2021-01-01 23:34      字數:2475
  雖說趙文不用擔心孩子,媳婦,房子,車子,票子,但是擔心的事情卻要比這幾項更多,更大,更繁雜。

  趙文也像後世的中年人一樣,幾乎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就算趙文是皇帝,也是一樣。

  趙文吃著烤串,喝著米酒,心情也愉悅起來。

  趙文的飯量一直很好,沒多長時間便將桌子上麵的飯菜吃的一幹二淨。

  “再給我來十串烤腰子,十串羊肉串!”趙文衝著正在燒烤爐旁邊忙碌的攤主大聲的喊著。

  “得嘞!”攤主回了一聲,隨後將早已準備好的烤串放在了燒烤爐上,開始翻動起來。

  “陛下,您已經吃的夠多了,還是少吃點吧,馬上就要睡覺了,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啊!”陳東來站在趙文的身後,一臉擔憂的對著趙文說道。

  趙文毫不在意的道:“沒事,朕也就吃這麽一兩次,沒有什麽問題!”

  陳東來見趙文執意如此,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跑到攤主那裏,讓攤主少放點辣椒和油。

  陳東來回到了趙文那裏,如同一個侍衛一樣,恭恭敬敬的站在趙文的身後。

  沒多長時間,趙文要的東西被攤主送了上來。

  等烤串涼了一段時間,沒有那麽燙的時候,趙文拿起桌子上的烤串,接著吃了起來。

  這次,趙文也沒費多長時間就將桌子上的烤串吃的一幹二淨。

  吃完之後,趙文讓陳東來結賬,而自己擦了擦嘴,帶著侍衛先走了出去。

  陳東來結完賬,急忙追了上來。

  “陛下,該回宮了!”陳東來衝著趙文小聲說道。

  趙文搖搖頭,道:“在宣鎮中轉一會兒再說吧,現在時間還早!”

  現在的時間放在後世,也不過是晚上十點多。

  晚上十點多,後世的人還有一大部分沒有睡覺,正享受著夜生活。

  趙文帶著侍衛在大街小巷中轉悠著,遍布宣鎮各地的綠燈將宣鎮照的通亮。

  在路燈出來之後,宣鎮的夜晚便明亮了起來,宣鎮的夜晚也沒有以前那麽寧靜。

  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小攤,這些小攤上到處坐滿了人。

  手持鐵尺的巡檢在街道上不停的巡邏著,防止發生意外之事。

  現在的宣鎮,可以說是這個天下間最安全的城市,不敢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是安全係數也是很高的,一個人走夜路,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麽問題。

  趙文在陳東來的陪同下,在大街上轉悠了一陣之後便回到了皇宮。

  回宮後,趙文沒有急著睡覺,又開始處理奏折。

  夜逐漸的深了,趙文坐在椅子上,坐的屁股疼。

  趙文站了起來,將手中的毛筆放下,伸展了一下身體。

  趙文走出禦書房,看向夜空。

  滿天星辰掛在天空上,月亮散發著柔和的光芒。

  “天上的月亮從古到今都沒有變過,可是這片土地卻正在悄無聲息的改變,朕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朕就能實現朕對天下的規劃。”趙文信心滿滿,衝著天空說道。

  陳東來急忙送上一個馬屁,“陛下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肯定能將這片地方變得更好。”

  “行了,別貧嘴了,準備洗澡水吧,朕要洗漱睡覺了!”趙文衝著陳東來說道。

  ……

  第二天一大早,趙文吃過早飯之後便接著來到了禦書房中。

  在禦書房裏麵的桌子上放著今天的新報紙。

  趙文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在處理政事之前,都會看一看當天的報紙。

  隨著新朝的建立,報社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如今的報紙,已經有很多版麵。

  有時政,有誌怪軼事,有古籍新說,也有新編故事等等。

  總而言之,如今的報紙包羅萬象,該有的基本上都有。

  因為報社的規模日漸龐大,由此還誕生了大量的自由撰稿人。

  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不僅能出名,還能收到一筆不菲的稿費,這讓那些傳統的讀書人趨之若鶩。

  原本的時候,這些傳統的讀書人對於話本演義這種文章非常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這種文章就是最垃圾的垃圾。

  可是現在,隨著報紙的深入人心,這種觀念也被改變,有很多讀書人加入了這個行列。一時間,話本演義多了不少。

  對於這種情況,趙文是持鼓勵態度的,文藝的興盛對於百姓來說,也有很大的好處。

  趙文坐在椅子上,看著今天的報紙。

  報紙的頭版頭條便是“盧正意”一案。

  在昨天的時候,大律院尚書蔣丞文就將這件事情通知了報社,讓報社通報出來。

  如今人證物證都在,蔣丞文也不用浪費時間再做調查,畢竟這卷宗是趙文給的。

  在報紙上,蔣丞文還說明了大律院準備審理此案件,放在十天之後,對這個案件進行審理。

  趙文看完頭版頭條,接著往後麵翻閱,翻到了後麵的話本演義部分。

  趙文看著上麵的內容,津津有味。

  不得不說,古人尤其是明朝的讀書人,寫的話本小說是真的厲害,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還非常有意思。

  明朝的話本演義之所以如此興盛,是因為和當時明朝的科舉製度分不開。

  科舉製度初創於隋朝,在唐朝發展。

  在唐朝的時候,科舉製度還沒有那麽多的條條款款,對於考試的範圍也沒有過分的要求。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一首寫的好的詩而被考官看重,中的進士的人也大有人在。

  就算科舉不第,但是因為一首詩被統治者看重,當得大官的人也大有人在。

  正是科舉製度的寬鬆,所以就有很多學子希望能憑借一首詩而高中進士。

  長此以往之下,很多學子便鑽研此道。

  唐詩的興盛不敢說和這個有百分百的關係,但也是分不開的。

  宋詞的興盛和方式的商業是分不開的,社會的富足,財富的累積,再加上當時皇帝對於讀書人的放縱,所以這些讀書人便有了時間琢磨這些東西。

  再加上宋朝的科舉製度基本上是繼承唐朝的,所以宋詞才能如此興盛。

  明朝時,詩詞歌賦成了小道,八股的形成,使得詩詞歌賦在仕途上徹底的失去了用武之地。

  文人士子的側重點便從詩詞歌賦轉移到了八股文章上麵。

  為了能中的進士,文人士子不斷的琢磨文章。

  長此以往之下,對於詩詞歌賦便會放下。

  八股對於文章的體裁規格等等要求嚴格,能寫好八股文章的人,在處理話本演義時,更是手到擒來。

  所以說,明朝的話本演義便非常興盛。

  趙文饒有興致的看著報紙上的短篇小說,津津有味。

  “不得不說,古人的想象力還是非常豐富的!”趙文放下手中的報紙,長歎一聲,一臉感慨。

  也是,如果古人的想象力不豐富,哪裏會有《西遊記》等這種名著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