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流放晉王一脈
作者:數沙人      更新:2020-08-01 18:08      字數:5154
  “預備役政策?這個預備役又是什麽?”洪承疇聽著這個自己從來都沒聽到過的名詞,一下子有些迷茫起來。

  趙文看著疑惑不解的洪承疇緩緩的解釋了起來。

  良久之後,洪承疇恍然大悟的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可是大人,這預備役您也打算采用募軍的形式,這樣一來,那財政的壓力就非常的大。”

  “必須采用募軍的形式,財政不是問題,而且本地的預備役士兵不能駐紮在本地。預備役不出省,也就是說預備役的駐紮同省不同縣。

  這樣一來就能避免預備役在某些事情上包庇當地。至於正規軍,我也打算采用募軍的形式,對於正規軍的駐紮,我打算采用混合駐紮。

  也就是說駐紮在南方的士兵不光是從南方招募上來的士兵,其中還要有從北方招募上來的士兵。不止是南方,到時候整個天下我都準備采用這種方式,還有軍中的參讚製度,這種製度以後也要發揚光大。

  如今大明衛所製之所以這麽敗壞,歸根結底是因為士兵不流通,軍官不流通。一個百戶管轄的人隻要沒有意外的話,哪怕過個十幾年,還是這些人。

  再加上大明的軍官世襲製度,這就加重了這種現象。如今軍隊私人化之所以這麽嚴重和這兩種製度是分不開的,

  所以,這兩種製度必須廢除。”趙文緩緩的說著,將自己的構想說了出來。

  其實趙文的構想也是采納了後世對軍隊的管理,後世對軍隊的管理可是經過檢驗的,是值得使用的。

  洪承疇聽著趙文的聲音心中不停盤算著,片刻之後,洪承疇看著趙文,“大人,您這個辦法好是好,但這種辦法曆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過,可是到最後卻棄之不用了。

  您這種製度對軍官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還是那種有能力的軍官,可是這種軍官的數量又非常的少。

  至於南北士兵混合駐紮,如今有火車在手,這種辦法施行起來也不太難。

  難的就是軍官啊,雖然如今大明的軍官都是一些廢物,可是為什麽這些廢物卻一直能夠存在呢?他們靠的可不光光是洪武皇帝的聖旨。

  他們靠的是他們家中留存的行軍打仗之學,這種東西基本上都是父傳子,普通士兵根本就不會,也沒有地方去學。

  要是廢除軍官世襲製,恐怕以後會帶兵打仗的軍官越來越少。這些軍官雖然都是廢物,可是隻要有這些軍官在手,隻要將他們帶到人口眾多的地方,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拉起來一支軍隊。

  文官好培養,要不了幾年就能培養出來。可是武將不一樣啊,沒有個幾十年的功夫別想培養出來。這幾年朝廷也開設了武舉人,可收效甚微。”

  洪承疇這話說的倒是不假,在古代,尤其是大明,雖然武官的地位低下,但是整個大明的軍官卻基本上被這些人給壟斷了。這些人之所以處於壟斷地位,那是因為帶兵打仗的本事都是自己的家傳之學。

  雖然這個時候也有不少的軍書、兵法,可是這些東西都是一些大而化的東西,涉及到具體士兵的事情卻是很少的。

  低級軍官基本上都是和普通士兵打交道的,對於普通士兵的管理可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就算大將再厲害,沒有這些軍官的存在,那軍隊也不複存在。

  趙文輕笑一聲,“我都打算廢除軍官世襲製了,我難道就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洪承疇看著趙文勝券在握的樣子,一臉恭敬的看著趙文,“還請大人賜教。”

  趙文站了起來,一甩袖子緩緩的走到大廳的門口處。

  “我既然能建立培養文官的學校,那我為什麽不能建立培養武將的學校?如果不廢除軍官世襲製,就算在高明的製度,早晚都會有一天變成將領的私軍。”趙文回過頭來看著洪承疇,眼中射出一道精光。

  “培養軍官?這能行嗎?”洪承疇畢竟剛剛投降趙文沒有多上時間,對於宣鎮當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明白,所以現對趙文的這種辦法就有些疑惑。

  培養軍官這種事情在曆朝曆代都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真的能行嗎?

  “我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不將軍官世襲製這一政策徹底的摧毀,士兵永遠都是將領的士兵而不是朝廷的士兵。”趙文擲地有聲的道。

  “行了,今天就到這裏吧,你在路上奔波了這麽長的時間,也應該去休息了,來人啊,將洪先生安排下去。”

  洪承疇看著趙文這個樣子,也隻好衝著趙文行了一禮然後跟著趙文叫過來的親衛朝著外麵走去。

  看著洪承疇離開的背影,趙文暗道:“是個有本事的,可惜目光被時代所局限了。”

  洪承疇離開之後,趙文就來到了縣衙的書房當中。

  如今山西都已經被拿下了,趙大牛和宋虎他們也開始將俘虜的官員朝著陽城這邊押送了過來,再還有差不多兩三天的事情就能全部弄過來。

  而這些人要往倭國送去,這裏麵的事情眾多,不好好的處理一番,製定詳細的條例可是不行的。

  就在趙文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位於陽城的縣衙不遠處的一個巨大院子中,裏麵的人紮堆著議論紛紛。

  這個院子是趙文專門騰出來,用來看押俘虜來的官員的,對於這些官員,趙文也沒有怠慢他們,每天提供的夥食都是按照軍中軍官的夥食來提供的。

  “劉大人,如今整個山西已經被趙文拿下了,估計也快要將咱們往倭國送去了。”一個四十歲左右,穿著棉襖的中年書生一臉仇怨蹲在院子當中的一棵大樹下麵,看著站在自己眼前不慌忙,還在打著拳的中年書生。

  “這還用說?趙文肯定會將咱們送到倭國去的。咱們這些人都是趙文的俘虜,是生是死不過是人家的一句話而已。”被叫做劉大人的這個中年書生停了下來,長出一口氣看向這人。

  劉大人全名叫做劉海成,是陽城的縣令。而詢問他的這個人叫做孫文平,是陽城的同知。

  原本他們兩個是要跟著吳甡南逃的,可是因為某些原因,走的時候有些遲了,逃了沒多長時間就被趙文的親衛營騎兵給俘虜了回來。

  孫文平一臉擔憂的看著劉海成,“你就一點不擔憂嗎?倭國可是化外之地,聽說那裏的百姓不識王化,野蠻的厲害,現在的那裏還處於茹毛飲血的時代,要是將咱們扔到倭國去,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孫文平一聽要將自己扔到倭國去,心中就一陣的恐懼。

  那可是倭國啊,距離大明十萬八千裏之遠,中間還隔著大海,整不好都要死在海上,而且那裏的百姓都是一些野蠻人,自己這些人去能活的下來嗎?

  “這個趙文也真是的,從古到今,隻要是投降的官員,不管文武,就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那些武將和士兵也不知道被他們弄到哪裏去了,現在又要將咱們送到倭國去,這不是明擺著要將咱們往絕路上送嗎?難道他就不需要咱們這些人替他治理地方嗎?”孫文平憤憤不平的怒罵著。

  劉海成仿佛認命一般,“這誰知道呢?趙文這人從來不按照套路出牌,從古到今,有哪個人像他這樣造反的?放著京城不打,專門跑到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劉海成長歎一口氣,一臉的鬱悶。

  “倭國啊,這種地方該讓人咋活啊!!!”趙文平蹲在地上,毫無形象的看著天空不停的長歎。

  他們這些人根本就不想去倭國,當他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還鬧騰了幾次,可是每次鬧騰引來的都是宣鎮士兵的槍聲,漸漸的,這些人也就不敢鬧騰了。

  當太陽落下西山的時候,趙文從書房中走了出來,搖晃了一下脖子,舒緩了一下自己的疲倦之後,又領著十幾個親衛朝著距離縣衙不遠、和關押官員院子緊緊相鄰的一個院子走去。

  這個院子當中關押的不是別人,而是晉王世子朱審烜以及他那一大家子。

  這個院子中關押的乃是朱審煊的這一脈的嫡係,至於旁係,則被關押在了其他的地方。

  沒多長時間,趙文就來到了這個院子的大門前。

  “朱審烜怎麽樣了?”趙文站在院子的大門前,看著院子門前的士兵,換緩聲問道。

  被問道的這個士兵急忙回道:“大人,這個晉王世子真是一個滾刀肉,咱們剛俘虜他的時候,他還哭著叫著鬧絕食不活了,可是這麽多天過去了,這小子卻變得像沒事人一樣,成天吃吃喝喝,甚至還和他的那些妻妾夜夜笙歌,這那裏是俘虜啊,這明明就是大爺啊。”

  趙文一聽這話,不由的笑出聲來,“哈哈,不錯,不錯,要的就是這種心態。”

  趙文笑著就將房門推開,走了進去。

  這個院子還是比較大的,可以將朱審煊這些嫡係全部容納下來。

  和朱審煊血緣關係不太遠的郡王一級的旁係因為人數眾多,所以就被趙文分開關押在其他的地方。

  畢竟晉王府傳承了數百年,人口眾多,一個院子也關押不了那麽多的人。

  至於那些不知道隔了多少輩,窮的叮當響的鎮國中尉輔國中尉這些人,趙文則沒有去管。

  這些人雖然有著龍子龍孫的名頭,可是在血緣上和晉王府差的太遠了,而且這些人還貧窮不已,俘虜他們也沒什麽用。

  趙文俘虜的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批人是女性,這些人當中除過朱審煊的姊妹之外,就是他和他兄弟們的妻妾。

  趙文走進院子當中就聽到了鶯鶯燕燕的嘻戲聲,趙文聽著這個聲音,不由得啞然失笑。

  “心真大,都被俘虜了,還有心情和自己的妻妾嘻戲。”趙文笑罵幾聲,隨後朝著院子當中的大廳走去。

  剛一走到大廳時,趙文就看見在大廳中和妻妾鬧做一團的朱審煊。

  “都給我停下來!”趙文身後的親衛看到這一幕,直接大吼一聲。

  朱審煊這才反應過來,他看著出現在大廳門口處的趙文,肥胖的身體不停的顫抖著。

  “大大大人,小的小的……”

  朱審煊噗通一下跪到了地上,渾身冷汗直流,不停的哆嗦著。

  他身後的妻妾也急忙跪在地上,一臉驚恐的看著趙文。

  這些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從晉王府中帶出來的,除過有些髒之外,倒也華麗。

  趙文身後的親衛也急忙往院子後方而去。

  沒多長時間,整個院子當中跪滿了晉王府的俘虜。

  朱審煊也趴著走出了大廳,來到了這些人的前麵。

  晉王府的這些人當初早已被趙文給嚇怕了,現在一見到趙文,他們的雙腿就不停的顫抖。

  趙文站在院子前方,看著跪在地上的這些人,開口道:“你們這些人要是放在別人身上,隻有死路一條。”

  “明白明白,小的明白,大人寬宏大量萬壽無疆!”朱審煊急忙恭維了起來。

  “行了,你們也不用恭維我了。我現在就問你們一句話,你們是想活還是想死?”

  趙文此言一出,跪在院子當中的人都恐慌了起來,他們還以為趙文要殺他們。

  “大大大人這是何意啊?”朱審煊咽了一口唾沫,抬起頭來一臉恐懼的看向趙文。

  趙文道:“現在你們眼前有一條活路,不知道你們要不要。”

  “要要要,隻要能活下去,大人您讓我們幹什麽都行!”朱審煊的腦袋就像小雞啄米一樣,點個不停。

  不光是朱審煊,朱審煊身後的那些兄弟姐妹們也都不停的點著腦袋。

  “既然如此,那我就對你們明說了吧。你們可知道爪哇?”趙文看向這些人。

  “爪哇?這是什麽地方,我不知道啊。”

  朱審煊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可對於這些事情卻根本一竅不通。

  院子中跪著的人都是一臉迷茫的看著趙文。

  “爪哇乃是海外之地,在爪哇西北之地有一片麵積不次於大明的土地,這處土地上如今人跡罕至,但這片土地上有著很豐富的資源,所以,我想將你們送到那裏去。”

  趙文所說的不是別處,正是後世的大洋洲。

  趙文的想法就是將這些宗室流放到大洋洲去。

  明朝末年的宗室人口數量巨大,從嘉靖朝開始,宗室人口與日俱增,呈井噴是暴增。

  嘉靖之前,對於新出生的宗室人口戶部還進行記錄,可是嘉靖朝之後,戶部對於這些新增人口就不太上心了。

  不是他們不願意記錄,而是他們記錄的速度遠遠比不上新增的數量。

  明朝末年的宗室人口有多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在後世有說百萬的,有說三十萬的,有說五六十萬的,總之各種說法都有。

  《明神宗實錄》中記載,萬曆二十三年,宗室總人口十六萬。《五雜俎》記載,萬曆末年,宗室人口二十餘萬。

  不過,徐光啟也有一些記載,萬曆三十二年徐光啟記載,“隸屬籍者十三萬,而見存者不下八萬”。

  也就是說光官方記載的就有十三萬宗室。

  需要注意的是,徐光啟記載的是十年前的宗室人數,也就是萬曆二十二年。

  從徐光啟的記載,和洪武年間的人口增長中,也基本可以看到這麽一個事實,即:“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餘一倍也”!

  意思就是說十年增長三分之一,三十年增長一倍。

  按照徐光啟的記載來算,萬曆二十二年是十三萬人,那麽到萬曆四十八年也就是萬曆末年,官方記錄的宗室人口數量就已經將近三十萬人。

  後世對於官方以及徐光啟的記載有很大的爭論,有人說這些記載隻有男丁,沒有女性。

  他們根據的是因為古代隻有男丁才能進本族家譜。

  而且從嘉靖之後,能被官方記錄的隻有鎮國將軍往上的宗室,對於那些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官方則不太記錄,畢竟記錄就要給發俸祿。

  不管怎麽算,明末宗室的數量雖然有可能沒有百萬那麽誇張,但是四五十萬應該是有的。

  對於這些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吸血蟲,趙文可不想輕易地饒了他們。

  那些不吃俸祿的奉國中尉鎮國中尉饒過也罷,可是這些鎮國將軍往上的,不懲罰卻是不行了。

  要是將他們全都殺了,這顯然不太合適。可放了,也不合適。

  所以趙文思來想去之後,就選擇將他們流放到大洋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