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全麵暴兵
作者:數沙人      更新:2020-04-16 04:05      字數:4787
  帶著倉庫回到明末最新章節

  幾日之後,在皇太極的強烈堅持下,漢八旗也終於組建了起來。

  雄心勃勃的皇太極將漢八旗組建起來後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山海關之內的京城。

  趙文待在皮島,幾乎是每天都往出海口那邊跑,看著一天天逐漸建設起來的出海口,趙文心中興奮不已。

  當鞭炮響起來的時候,崇禎元年匆匆而過,在一陣硝煙當中迎來了崇禎二年。

  大明朝的局勢並沒有因為新年的到來而有所改善,相反還變得更加糜爛起來。

  流竄在陝西一帶的流賊在洪承疇的步步緊逼之下,逐漸匯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以此來對抗朝廷兵馬。

  洪承疇看著這股日益龐大起來的力量,也頭痛起來。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流賊洪承疇根本就沒放在眼裏。

  如果和官兵硬碰硬的話,官兵分分鍾能將流賊消滅幹淨。

  可惜,這股流賊根本就不和官兵硬碰硬。

  每當官兵進剿的時候,流賊就會奪命而逃。等到官兵撤退之後,這股流賊又會重卷而來。

  而陝西兵馬大多都是步兵,想要追殺流賊談何容易。

  於是,官兵們就和流賊在三秦大地上展開了拉鋸戰。

  崇禎是個急性子的皇帝,他對於洪承疇一直不能將流賊斬殺殆盡而心生不滿。

  就在這個時候,三邊總督楊鶴遞上來的一道折子引起了崇禎的注意。

  楊鶴,胡廣常德人,登萬曆末年進士,曆都禦史,出陝西三邊總督。此人平日素有清望,乃是一個辦實事的大臣。

  雖然洪承疇負責剿匪之事,但洪承疇卻是受楊鶴節製。

  後來用“四正六隅”、“十麵之網”之策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楊嗣昌就是他的兒子。

  楊鶴送上去的折子乃是一封招安的奏折。

  楊鶴在奏折中說,流賊之所以能發展起來,主要是因為三秦大地幹旱,滴雨未下,致使百姓饑寒交迫,萬不得已而為之。

  隻要解決了這些流賊的吃飯問題,那就能事半功倍的將流賊之事處理掉。

  所以楊鶴就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這封奏折剛遞上去,就吸引了崇禎的注意。

  崇禎一直自詡為聖君,乃是堯舜一般的人物。所以他對於楊鶴的辦法非常感興趣,如果真的能夠將他們招安,那不僅能為朝廷節省不少錢糧,而且還能使得崇禎更加深得民心。

  此事乃一石二鳥之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崇禎拍板而定,實施了楊鶴的辦法。

  在楊鶴的努力下,招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陝西的各部流賊幾乎都接受了招安。

  但這麽多人被招安了,總得讓他們吃飽肚子吧。

  所以,崇禎就拿出了十萬帑金,再加上陝西各藩王捐助的銀兩和糧食。

  原本朝廷的銀子和糧食再加上陝西藩王捐助的銀糧是完全足夠安置這些流賊的。

  但明末的文官素質實在是令人不齒,這些銀糧在經過陝西當地官員之手時,被層層盤剝,層層截留,到最後能到流賊手中的十不足一。

  當流賊中開始有人餓死時,忍耐已久的流賊終於爆發了。

  在神一魁的鼓動之下,流賊再次反叛。

  因為這些流賊原本已被招安,所以朝廷的兵馬全都重新回到了駐地。

  由於沒有官兵的及時鎮壓,導致了此次反叛聲勢空前。

  一時間,整個三秦大地再次烽火遍地,局勢幾乎在一瞬間糜爛的無法收拾起來。

  而提出招安的楊鶴,則被盛怒的崇禎直接革職查辦,鎖拿進京,最後冤死在錦衣衛的昭獄中。

  而他的職位也被洪承疇繼承,全力負責剿匪事宜。

  如果楊鶴的這個辦法能被陝西的那些官員徹底的貫徹下去,那消滅流賊隻是時間問題。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明末的文人,是整個曆史上道德最敗壞的時代。

  時間匆匆而過,當三月份馬上過去的時候,皮島的出海口終於被修建成功。

  趙文看著用水泥蓋起來的出海口,心中有說不出的興奮。

  現在出海口有了,當務之急就是尋找海船以及出海的水手。

  趙文在皮島耽擱了這麽長的時間,終於踏上了回龍門堡的路程。

  在路上漂泊了降臨半個月之後,趙文終於回到了龍門堡。

  如今的龍門堡已經大變樣,當趙文剛剛回到龍門堡之後,還有些不太適應。

  當初趙文修建的龍門堡已經變成了內城,在龍門堡外麵因為難民的聚集,劉文眾便安排人手將之前零零散散的建築全部連接在一起,最後再修了一圈城牆。

  現在的龍門堡,就算是和宣府鎮相比,也不差什麽。

  一天,趙文剛剛吃過早飯,正待在書房中看著自己離開這幾個月的文書時,門外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進來吧!”趙文眼皮子都沒抬,輕聲喊道。

  劉文眾在得到趙文的答複之後,推門而進。

  趙文放下手中的文書,看向劉文眾,“什麽事?”

  劉文眾沉著臉,憂慮的道:“大人,科爾沁來人了。”

  “科爾沁來人了?他們來幹什麽?難道是築城之事?可是科爾沁份城池不是正在修建嗎,估計今年年底就能修建成功。”趙文一臉疑惑的問道。

  從趙文走了之後沒多長時間,劉文眾就派出人手為科爾沁築城。

  而且科爾沁的城池距離龍門堡也不算太遠,騎著快馬也就一天一夜的功夫。

  劉文眾皺著眉頭,緩緩說道:“不是築城之事,而是和遼東有關。”

  說著,劉文眾就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牛皮紙,放到了桌子上。

  趙文拿起牛皮紙,仔細的看了起來。

  半晌之後,趙文將牛皮紙重新放到桌子上,一臉凝重的問道:“此事可信度有幾分?”

  “我覺得十有!”

  趙文聰椅子上站了起來,一臉沉重的道:“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件事可不好辦啊。”

  這張牛皮紙正是科爾沁的人送來的,紙上說,從開春之後,科爾沁的牧民在放牧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偽裝成牧民的人在喜峰口附近遊蕩。

  他們剛一開始還以為這些人是奔著科爾沁部去的,可隨著時間的更替,他們發現這些人並不是針對科爾沁部而來。

  這些人很少跑到科爾沁的牧場騷擾,基本上都是在喜峰口附近遊蕩。

  裏麵不時還有能寫會算的人,對著喜峰口寫寫畫畫。

  有時候,他們還會派出小股人馬,前去試探喜峰口的守軍。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弄不清楚這些人的來曆,可時間長了,也漸漸的發現了端疑。

  盡管這些人偽裝的很好,但當他們摘下帽子後露出的金錢鼠尾卻是不會騙人的。

  “這肯定是建奴,他們跑到喜峰口想要幹什麽?”劉文眾皺著眉頭,無比肯定的道。

  “還能幹什麽?這還用說?肯定是建奴想要從喜峰口破關而入,攻打京師!”

  趙文直接一拍桌子,無比肯定的道。

  趙文在看到這張牛皮紙之後,瞬間想起了曆史上皇太極繞道喜峰口的事情。

  曆史上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就是從喜峰口處破關而入,劫掠京畿之地。

  雖然現在是四月份,但這並不妨礙皇太極派出人馬在喜峰口偵查。

  “大人,你說的可是真的?這皇太極還真的要從喜峰口直接破關而進?”劉文眾雖然也察覺到此事不一般,但他卻想不到皇太極會在喜峰口直接破關而入。

  要知道喜峰口距離遼東可不近啊,這一路上萬一被明軍察覺,那繞道喜峰口之策豈不是就廢了?

  劉文眾想不到皇太極會繞道喜峰口,同樣的朝廷的人也想不到皇太極會繞道喜峰口。皇太極這是出其不意啊,如果趙文不是穿越而來,也肯定想不到皇太極會繞道喜峰口。

  趙文冷笑道:“我敢肯定皇太極就是打的這個念頭,你想想,皇太極要是想從山海關那裏破關而進,其困難可想而知。

  別說是山海關了,就算是一個小小的寧遠城他們都拿不下。再說喜峰口,朝廷的防禦重點都在寧錦防線以及山海關之上。

  倘若皇太極真的從喜峰口破關,成功率會非常之大。畢竟喜峰口的守軍可不多啊。”

  “那咱們怎麽辦?要不要及時通知朝廷?”劉文眾說道。

  趙文道:“通知朝廷?咱們通知朝廷有人會相信嗎?如今陝西等地還糜爛一片,你認為這個時候的朝廷會相信這個事情嗎?朝廷現在根本就不想聽到諸如此類的消息。

  再說了,就憑著咱們的身份,這折子也遞不上去。所以,靜觀其變吧。

  對了,你趕緊通知科爾沁,讓他們將探馬都撒出去,務必要將建奴的一舉一動都監視清楚。同時,咱們也要做好準備。”

  劉文眾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即向外走去。

  趙文看著離開的劉文眾,也急匆匆的走出了書房。

  “小三,你去通知宋虎他們,讓他們務必在一刻鍾之內趕到守備府。”趙文看著站在門外的李小三,急聲說道。

  一刻鍾之後,守備府大廳中坐滿了人。

  趙文看著坐在大廳中的趙大牛等人,沉聲說道:“如今咱們龍門堡之內有多少兵馬?”

  “回大人,自你走後,我們又征了四百多名士兵。如今咱們龍門堡中的士兵總計大約一千人左右。其中使用56半的士兵除過親衛營之外,大約三百人。”宋虎站了起來,沉聲說道。

  “一千人,一千人遠遠不夠啊。”趙文長歎一口氣,隨後道:“傳令下去,從今天開始,全麵征兵。我要求你們每人麾下至少要有一千名精銳士兵,至於你們麾下的56半士兵,最起碼得要有三百之數。

  還有親衛營,也要保持在一千名士兵左右,其中56半不得少於五百之數。”

  趙文話音剛落,眾人都興奮起來。

  大廳裏的這些人早都想暴兵了,可惜一直沒有得到趙文命令。現在命令下來了,他們怎麽不會興奮?

  敏銳的宋虎從趙文的話音裏聽出了不同尋常之處,他站了起來,看向趙文,“大人,可是要打仗了?”

  “是啊,要打仗了。而且還是一場大仗。行了,話我就隻能說這麽多。剩下的你們也別問,總之一句話,全麵暴兵!”趙文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看了看大廳中的眾人,沉聲說道。

  “遵命!”

  眾人衝著趙文拱拱手,隨即風風火火的走了出去。

  當征兵的消息傳開之後,整個龍門堡之中陷入了一片歡騰。

  那些想當兵卻沒有當上的人此時都憋著一股子勁,一副當不上兵就成仁的樣子。

  其中最興奮的就是那些從遼東而來的難民,現在的龍門堡中,遼東來的人不在少數,而且每天還在不斷的增加。

  自從趙文到達皮島之後,從皮島那裏運送難民的事情就沒有停下。

  從皮島到登萊的海麵上,行駛的船大部分都是運送難民的船隻。

  這些船隻早已被財大氣粗的趙文給買了下來,專門用來運送難民。

  這些遼東來的難民來的遲,而工廠又不是無限的,能提供的工作崗位實在有限。再加上當時趙文並沒有全麵征兵的意思。

  所以這些從遼東來的難民們就隻能在劉文眾的安排下開墾土地,種植莊稼。

  當然了,他們種開墾的土地並不屬於他們。這些土地乃是龍門堡的土地,隻不過被劉文眾以極低的租金租給了他們。

  可種地來錢實在是太慢了,哪裏有當兵和進工廠打工來的快?

  尤其是當他們看到那些很早就來龍門堡的難民住的房子之後,一個個的眼饞不已。

  從古到今,誰不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可要蓋一座房子實在是太難了,如果光靠種地,恐怕沒有一二十年根本就沒有辦法辦到。

  在龍門堡中,也是分等級的。等級最高,拿錢最多的當屬當兵,接下來便是做工,最後才是種地。

  如果當兵的話,不僅當月就會有二十幾兩的安家費、或者幾十畝的田地之外,而且每月還有五兩銀子的軍餉。這還不包括立功,要是立功的話,更會有軍功田,或者賞銀。

  賞銀就不說了,這些軍功田可是能當成傳家的土地。日後就算打不了仗了,也能靠著種地來過日子。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租種龍門堡的土地。

  雖然龍門堡土地的租金很低,但這土地終究不是自己的,要是那一天被收走,豈不是就完蛋了?

  國人從古到今對於土地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更不要說這個時候的遼東難民了。

  之前的時候,這些遼東來的難民沒有上升渠道,一個個的隻能每天埋頭種地。現在機會來了,他們又怎麽能不興奮?

  如今,整個龍門堡中傳唱著這樣一首歌謠。

  要想富,就當兵。要想蓋房娶媳婦,就得去當兵。要想土地傳萬代,還得去當兵。

  一時間,趙文在龍門堡設的那些征兵點被這些人給擠的水泄不通。

  甚至還有人因此大打出手,爭搶名額。

  盡管此次趙文征兵的數量很多,但也不可能將這些人全部征上。

  畢竟,工廠要人工作,土地也要人耕耘。要是這些人全當兵了,那生產怎麽辦?雖然趙文現在家底厚,可也不能坐吃山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