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招賢攬才
作者:默默寫書的狼      更新:2020-04-10 08:40      字數:2207
  說到這,劉辯也是喜出望外。

  “那他人在哪?快宣進宮,還有荀攸,他們叔侄二人可是大才,都找來,我有事問他們。”

  轉而一想,“算了,先讓文若進來吧。”

  盧植點點頭,“臣這就差人去請。”

  而劉辯自顧自的在寫畫著。盧植在一邊一連喝了兩杯茶,荀彧才姍姍來遲。

  “草民荀彧,拜見陛下。”

  “誒,不用跪不用跪。”劉辯還在寫畫著,著宣紙一百零八道工序,有些都不是這個條件下能完成的,就很煩。

  一邊的侍女給荀彧看茶之後,又靜坐了一會兒,劉辯才放下毛筆,“這筆和字真難寫。”簡化字得安排上,雖然有著原先主人的記憶,但終歸是不方便。

  而且毛筆寫的字都太大了,哪怕是再小心,也不好寫。轉變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結束的。

  “文若,盧大人,來來,我有事問你們。”

  劉辯立刻招呼了起來,然後把圖紙都攤開了,看見兩人圍了過來,這才開始說道:“我想問問你們對於錢幣了解多少?”

  “自武帝起,自然都是五銖錢。”

  盧植緩緩回答道。荀彧則是陷入了深思,不一會兒,對上了劉辯的目光,試探性的說道:“陛下是想進行幣製改革?”

  但這可不是一項好做的事情,之前幾位皇帝都曾改革過,最後還是武帝用的五銖錢才算是讓國家貨幣得以實行,換來了這麽長久的穩定。隻是,現在也是瀕臨崩潰了。

  還是和聰明人說話舒服啊。

  “五銖錢製作量大,且大量攜帶不易,涉及到房屋田地交換,更是麻煩,因此,我想推行紙幣。”

  盧植咽了咽口水,有點聽不懂啊。

  但是荀彧眉頭微微一皺,“陛下是說紙,幣?”看著劉辯肯定的眼神,思索片刻,“這紙為幣,恐怕不妥吧?”

  “文景二帝放開貨幣鑄造短期內的確是使國庫充盈,百姓日子越來越好,但私鑄錢幣卻也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武帝才收回鑄幣權,並且嚴令禁止民間私鑄,這才使五銖錢順利實行。”

  “紙幣的話,恐怕難以控製啊。”

  荀彧不愧是聰明人三兩下就說了透徹。但是劉辯畢竟不是一個文明程度的,“因此,我就想問你,如何在紙幣防止民間造假?”

  “陛下說笑了,草民並不知曉,恐怕不能為君排憂解難。”

  荀彧坦然的曲身歉意的回答道。

  劉辯可不相信荀彧真不知道,“那你就在這好好想想,我相信你肯定能有法子。”

  接著,對一邊的內侍說道:“皇宮附近好像還有空閑的房子,撥一處宅院給文若。”

  “是,陛下。”

  內侍領了命,便出去與荀彧一起出去了。盧植也告退了。劉辯也是繼續忙活了起來,夜以繼日的開始了工作安排。

  兩天後,把先帝葬進了皇陵就算是徹底拜拜了。劉辯立刻就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文若,你可認識一個叫郭嘉郭奉孝的人?”荀彧剛把自己關於如何在紙幣上做防偽的事情擬為奏折,還沒來得及走就被劉辯喊住了。

  荀彧微微一愣,隨即說道:“曾與奉孝一起談論過。”

  “行行行,你去把他喊來,我這些天從宮裏挑了十幾個美女,已經送到你對麵的府上了,你讓他住進去,也進禦史台。”

  劉辯早就著手安排了,他不隻是挑了美女,還挑了很多的美酒,但也準備了三個太醫在裏麵。這個家夥不能早死了,一定要看好了,不能浪費了這一身智謀。

  荀彧十分吃驚。郭嘉與他也算是熟知,人品是沒問題的,也是有大智慧的人才,但生活作風就有點不堪入目了。一般的人都覺得他是個傷風敗俗之人,所以孝廉這一塊都是沒他的份。

  而眼前這個小皇帝卻直接迎合之,看樣子是個不講究世俗之人。當下,荀彧恭敬的說道:“諾。”

  “好,來來來,你別走,今天你就在宮裏吃飯了。尊夫人和長公子我都讓人去傳了,你就先留下。”

  劉辯仔細看著荀彧的奏折,寫的有些模樣,就是古文有些頭疼,他當初也隻是個剛入門的,也隻能剛好勉強看懂。

  “這恐怕不合禮法吧?”荀彧緩緩說道。

  劉辯的眉頭微微緊縮,看了一眼荀彧,“這寫的不錯啊,很有啟發。”然後又攤開到了桌子上,“禮法?禮法是禁錮凡夫俗子的,你不是他們,不需要講究。”

  接著劉辯就說道:“這咱們需要好好聊聊,紙幣的事情回頭我再想想,現在我需要你幫我做一件事情。”

  “請陛下吩咐。”

  荀彧恭敬的說道。

  劉辯緩緩說道:“荀慈明是你叔叔,你回頭把他勸回朝堂,我有事要找他,另外還有兩個人,你幫我找來,一個是戲誌才,一個是郭奉孝,兩個人都找來,別忘了。”

  “戲誌才?”

  “對。”

  “是,陛下。”

  荀彧領了命,看著劉辯似乎沒有什麽事情了,就告退了。荀彧的防偽方法的確有些可以采用的地方,但從現代高材生的眼中就顯得有些拙劣,但也是有參考價值的。

  “嗯,還差一些人,先把人才弄到手再說。”劉辯緩緩收起了荀彧的奏折,“老黃,把這個收起來,放到長秋宮裏麵,裏麵單獨給我一個書桌,明白了嗎?”

  黃內侍一愣,連忙說道:“陛下,這後宮不得參政的。”

  “你不說就行了。”,話鋒一轉,“誒,老黃,你等下差幾個人去一趟大牢,有一個叫陳紀,字元方的人放出來,對了,他兒子應該是叫陳群的,字長文的,你讓他父子倆都進宮來,然後讓禦膳房準備點吃的。陳元方剛出來,不宜大魚大肉,但也不能沒有。”

  “是。”黃內侍也才三十多歲,是劉辯一眼看中的,雖然沒有曆史記載,但看著是個聰明老實的,起碼自己第一次喊他老黃的時候,他就應了下來。

  劉辯忽想起遺忘了什麽,一拍腦袋,“老黃,還有孟德,一起喊進來!!”

  “知道了陛下。”

  不一會兒劉辯又開始了奮筆疾書的默寫。文科生這個可是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