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上門拜訪
作者:默默寫書的狼      更新:2020-06-24 01:14      字數:2185
  隻是問的再多,周瑜也不清楚這背後究竟是為什麽。這貫穿南北的運河可是十分消耗人力物力的,漢室本就不穩,陛下卻又再在這饑荒之年偏行勞役之事,並不算是明君所為。不過再想想,漢室本就搖搖欲墜,又何必在意呢?

  今天就是孫策上門之日,不知道情況怎麽樣呢。

  “公瑾,這個郭奉孝與劉子揚,你知道的多不多?”孫策不是很關心這些事情,尤其是隔了這麽遠的兩個人,再有這兩個人實在沒什麽名氣,不然他肯定是知道的。

  周瑜輕輕笑著,隻是看著前麵的路,因為有限製不準騎馬,兩人也隻能帶著親隨徒步前去了。

  “這兩個人,要說名氣,現在隻是因為他們是州牧和刺史,所以才有人知道,但其實,這兩個人都很有本事的。”

  “這話怎麽說?”孫策知道周瑜不會空口白話的誆騙他,肯定是這裏兩個人有些本事。

  周瑜沉思了一會兒,想著怎麽說,孫策更能明白,“這麽說吧,吳郡,伯符熟悉吧?”

  這是孫堅的祖地,孫策雖然沒有怎麽回去過,但有些事情還是很熟悉的。

  “吳郡四姓對於這兩人可是言聽計從的,前一段時間,劉子揚將吳郡之地,悉數以府庫回購,他們毫無怨言的配合。亂世之中,能有自己的土地,那就能養人,就有實力,而他們卻是輕易的就田地賣給了劉子揚,伯符還覺得這兩人沒什麽本事嗎?”

  孫策也是皺起了眉頭,這世家的立足之本就是田地,沒有田地,就沒有人來歸附,也沒有地位。亂世之中,糧食就是最好的東西。這麽淺顯的道理,吳郡四姓的人不會不明白,但他們偏偏就賣了田地,給了劉曄。

  “如不是公瑾提醒,還真想不到這兩人居然還這麽有本事?”

  連吳郡四姓都臣服了,那其他的郡縣就更別說了。隻是這兩人都是文人,手上沒有武力,不然孫策倒是很有興趣。

  “不過這朝廷收回田地的命令,父親剛上任也就收到了,隻是這關係錯綜複雜,連原先的羊衜都沒有施行,父親便領了銀錢,沒有動作。”孫策當初還擔心,不執行陛下的命令是不是會引起陛下的不滿再落個董卓的下場。但雖然一直有人在催促,但那人也並不著急,所以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了。不過這錢給的分量還是很足的,足夠收回萬畝以上的田地。

  隻是這麽說著,周瑜卻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此大才,怎麽會屈身於漢室?另擇賢主不是更好?如今的皇帝,比起二帝也是絲毫不差的。如今更是貪圖享受,耗費如此人力去修運河,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的支出,加上青州、徐州一帶的傷寒。本就是多事之秋,陛下卻不知道收斂,還如此行事,可見也非明主。

  莫非郭嘉與劉曄另有打算?

  周瑜的眉頭越來越緊了,這不接觸不知道,這一接觸到大事,他總感覺有些看不透,很多事情都像是蒙上了一層紗,戳不破,捅不穿的。

  漢室之內,多得是名士大才,像是龐德公、黃承彥、許劭這等名士,再有司馬徽、楊修、郭嘉這些大才,還有關羽、許褚、典韋這樣武力過人的猛將。更別說是其他的已經進入朝堂比較久的,像是曹操、荀彧、荀攸等人,都是大才之人,卻甘心俯首於朝廷之下,為漢室盡忠,難不成,陛下真的有什麽過人之處?能讓如此之多的人甘心為他賣命?

  但就目前而言,陛下不能算是多好的人,至少沒有聽到什麽正麵的言論,對陛下進行褒獎。反而是這些年來,局勢越來越混亂,很多事情都沒有一個好的說法,各地軍閥混戰不休,卻是人才輩出之際。他自認為還是有幾分智謀的,足以輔佐孫氏登上群雄之位。

  如今的孫堅實力不足,但是後勁充足。之前之所以一直被袁術掣肘,還不是因為沒有一個可以出謀劃策的人在一邊輔佐,而他和孫策,一文一武,已經諸多老將,隻要孫堅站穩兗州,那便是有了招攬人才的資本了。

  隻是兗州這個地方不是太好,四通八達的。不管是哪個州能與他的距離不遠,還是很不好的,一旦出事,那就是四麵為敵。但這麽多年了,孫堅好不容易靠著女兒和別人的拉攏,這才弄到了這麽一個州作為自己的地方,也是不容易的。好好經營下去,也是不錯的。

  孫策打量著周瑜,眉頭有些皺起,然後一吸氣,忽然想起一些事情,“公瑾好像也沒有娶親吧?要不然讓陛下也給你選一個?反正陛下喜歡給別人賜婚的。”

  這麽一說,倒也還算是不錯。如此一來,便是向陛下表忠心。做皇帝的,不怕臣子要東西,反而是沒有什麽欲望的那種臣子才是最可怕的。要麽是真的單薄名利,要麽就是野心很大,這是兩個極端的存在。反而是有所求的臣子,反而是更加用的放心。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孫美人替我多說兩句話了。”

  周瑜笑著說道。婚姻之事對於他而言,本就是身外之事,可有可無的,若是能碰到一個有緣的,倒也不是不可能,隻是亂世中,國不定,家如何定呢?

  接著孫策就說道:“聽說這個橋太守啊,有兩個女兒,相差三歲,要不然就上書給陛下,賜婚給你,如何?”

  “如果是這樣,那按照慣例而言,也得等到三年之後,才能談婚論嫁吧?”

  周瑜直接否定了這個想法,禮法還是要遵循的,要不然會有人在背後說閑話的。

  “無妨無妨,陛下已經給諸葛瑾的二弟和黃承彥的女兒訂下了婚約,他們倆可都沒到婚嫁的年紀,到時候再履約就好了。”

  孫策輕鬆的說著。但周瑜隻是搖搖頭,“諸葛家與黃家還是有些來往的,自然是可以先定親,但我周家與橋家並沒有什麽往來,伯符不也是明年才能娶親?那到我自然也是要和你一樣了,還是等等吧,等到橋家小妹也到了十五歲的結發年紀,再說婚約的事情吧。”

  “行,聽你的。”孫策也是無奈,每次和周瑜說理都說不過他,隻能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