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群臣出策
作者:默默寫書的狼      更新:2020-05-21 19:36      字數:2156
  而劉辯十分的頭疼,這前麵一個蔡洛,緊接著袁術又送來了一個劉祺一個孫瑕,而荀彧等禦史台的人都樂個不停的。

  “陛下的名聲算是打出去了。”

  曹操笑的最歡了。

  劉辯隻能賞了幾個白眼,示意讓他們安靜一下,“現在你們看看,該怎麽做?這一個兩個的都送美女過來,你們說說收還是不收?”

  荀彧站了出來,笑意不減,然後捏捏臉,讓自己放鬆一些,“他們無非就是試探而已。看陛下是不是真的沉迷美色之中,步先二帝之塵。陛下若想助其野心,當允諾之,且獨設殿於眾妃,各自不相轄製。至於陛下所喜吳妃、蔡妃、董妃三者,可移入長樂宮,與皇後同居。”

  劉辯點點頭,長樂宮裏麵單獨的殿室不少,安置四個人還是很簡單的,再說現在宮廷裁員,除了必要的日常打掃所需要的宮女以外,每個人的宮女都不到五個人,而劉辯除了黃內侍之外也隻有六個宮女的配額,包括一些不是很必要的事情都已經移交到前朝,由前朝官員處理。

  而其他宮殿還有不少的空缺,都是可以安排人的,未及二十的宮女也還有數百的剩餘可以分配,住進幾個嬪妃問題不大。但這樣似乎是很渣的樣子,而且這一下子就連續接納三名妃子,這已經是幾乎等於他後宮妃子的數量了。

  賈詡是個不苟言笑的人,這次也是忍著笑,陛下可是一個明君的,如今卻要像二帝一般行徑,實在是有些忍不住了。

  等到荀彧說完,賈詡就說道:“這些人倒是可為陛下所用。”

  一聽到這話,所有人都脊背一涼,可以用,那就是又要亂搞事了。兗州世家幾乎全被製裁了一遍,因為羊氏關係擺在那,幾乎牽扯了所有兗州的世家。而這正是賈詡他們搞出來的事情。最關鍵是一切是那麽的偶然,那麽的自然,沒有人懷疑是有人在背後做局下套。要不是其餘六部尚書早已暗中知曉,那真的沒人知道了。

  “據臣所知,齊王劉承膝下隻有幼女劉祺一人待嫁。此次袁術所舉薦的就是她,父兄無大誌,被袁術所挾,然此女卻不似父兄那般,倒是有些蕩然之氣,陛下可用之,親之。”

  “再有孫文台之女孫瑕,孫文台陛下亦知其野心,若非無一寸之地立身,不至於委身袁術,此次陛下亦可親之,賜予其幽州或兗州。”

  “至於襄陽蔡洛,袁紹本已納之,卻不曾與之同眠,便轉薦陛下,此女稍許年長,頗有心機,陛下或可暗中私泄消息,必定流於外間。”

  賈詡的話一一將三人分析了一邊,看樣子早就有準備了。果然,這件事不是偶然發生的。

  莫非蔡貞姬來求他的事情是賈詡讓人散布的?隻是這樣把一個女子的貞潔當成是計謀的一部分,會不會太過分了一些?而且本來是極隱蔽之事,卻鬧得幾乎所有有點名望的世家都知道了,這讓蔡貞姬以後該怎麽辦?

  但劉辯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一次性處理兗州世家,讓他們失去了反抗能力,而且還是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回想起曆朝曆代改革者的後果,都是死於非命,還不就是因為世家力量沒有得到及時的削弱,最後引起反彈,導致改革者沒有好下場?

  他不想步這樣的後塵,所以為什麽要讓賈詡執行亂武之策,便是借此削弱世家之力,同時並行科舉,選提寒門仕子,這樣更能進一步的瓦解世家的力量。司隸這邊的都還算是自己人,大多詔令都是仔細研究過的,都能順暢的執行下去,至於外間的,就不好說了,也就沒有強求什麽。等到收攏權力,再行改製,也是一樣的。

  劉辯苦笑了一下,然後看向了曹操,又看了一眼荀攸,再看看孔融。要說這種事,孔融應該是最極力反對的,現在他居然也是笑嗬嗬的看戲一般,虧得他還是掌管禮部的,“陛下別看微臣了,微臣早已被賈尚書說服了,陛下請自便吧。”

  完全一副看戲的姿態。

  曹操又說道:“不如陛下,要不然你把我長女也給收了吧?她今年也滿十六了,長得也還行,隨她娘,不隨我。”

  “不是,你別摻和一腳啊,我這都三個了!”

  劉辯也是欲哭無淚,感覺被當成工具人了,他就負責在後宮躺贏就完事了。戲誌才也是難得有空來參加這種集會,最近倒是看著春風得意的樣子,像是有什麽喜事。他和葉主司結為夫妻也有九個多月了,看樣子是要準備一份禮了。

  看見了劉辯的目光掃視著自己,戲誌才忙說道:“臣也沒有好辦法,賈尚書所言,確實是陛下最好的辦法。再說了,陛下,這些女子正值妙齡,且都不錯,不如就收了,有臣等替陛下看著,不會出大事的。”

  感覺就是合起夥來坑他的,這一次收三個,不對四個妃子入宮?哪怕是之前都沒有這樣的皇帝出現吧?這他可是立誌做明君來著的。

  但是現下似乎沒有什麽好辦法?他倒是被人逼到了昏君的路上?雖然做個昏君也沒什麽不好的,還輕鬆一些,隻是他還是希望能維持正麵的形象,盡管已經要塌了。

  “如此的話,那就全部收了吧。不過啊,孟德,你女兒就別送了吧?”

  “不,陛下,丞相的女兒必須送。”荀彧斬釘截鐵的說道。

  曹操其實隻是替自己女兒試探口風的,但現在荀彧卻是這樣肯定的說,那必定是有其用意的。

  “之後陛下可放權於禦史台和丞相、六部,互相挾製,陛下想要上朝就上朝,不想上朝就讓曹丞相代理,就如前幾個月一般。”

  將六部剝奪於丞相名下,各自為政。禦史台控製詔令頒布,與丞相相互挾製,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而按照規矩,官員四品以上,需要陛下親賜官印的,那丞相也沒有權力幹涉其中,這一下就能解決相權與皇權的問題。但這樣丞相的作用就很小了,除了主持朝議以外,就隻有決策權了。倒也是個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