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均田、租庸、攤丁
作者:默默寫書的狼      更新:2020-04-19 01:50      字數:2233
  在劉辯這裏呆了半晌,關羽才處理完事情匆匆的把關平接走了,不過也沒有斥責什麽,作為將門之子,沒有這點膽識也是不行的。關羽反而還有些欣慰,讓他和曹昂住在一起。

  劉辯又空了下來,幹脆又寫寫畫畫了起來,忽而想到涼州那邊是三劉都是自己的族叔(姑且這麽論吧),是該去拜見一下的,而且劉表是個老實人,以後真要在荊州做些什麽事情,恐怕還是需要劉表的支持。

  這裏有其餘幾路諸侯已經是足夠了,而且劉備還是讓他有些忌憚,關羽這些天似乎經常去劉備的軍營。他不能保證關羽是否能真的抗住劉備的拉攏,雖然明麵上他不會說是拉攏。暗地裏還是應該想些辦法,劉備不除,終究是個大患。

  正想著,一個軍士就匆匆進來了,還喘著粗氣,身後插著旗幟,是個傳令兵。

  “陛下,曹丞相送來的奏報。”

  曹操的奏折?看樣子均田已經在推行了,隻是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

  “聖上親啟。”

  “臣與諸公三議而定。民者,國之根本也。分富田於民,可使民有寸飽,亦是國安之舉。況如今天下疲敝,州郡餘糧不足,理應補充。故而以陛下之思,論民生之事,有餘下可議。”

  “收以富戶,畝以千,租庸十春為期,一春二百錢,以今之量,縱是貧地,亦能餘有千,不複收,以圖民安。”

  “戶以人計,人二畝。侍婢不可租庸,大犯不可租庸。凡糧稅,均以四十稅一。官收糧,麥粟以二百,粱以三百五,黍二百八,餘以市價。”

  大概就是這樣的情況,劉辯也沒有好說的,這個市場價格倒也算是合理。沒記錯的話,現在大麥和粟米需要二百四十錢的樣子,粱米也就是優質小米需要四百三十錢,黍米則是三百六十錢。而現在一畝地也就是三石的收成,差一點的地也能有個兩石的收成,一畝地一年隻收二百錢。這樣算下來,就算是分到了貧瘠的土地,一年種最便宜的大麥和粟米,一個人分兩畝地,也能有六百錢,一家三口人來算的話,也就是一千八百錢了。不說多富裕,但勉強能過日子不是?等回頭再去把山林給納到朝廷的手裏,開發一些奢侈品,比如種植茶葉。

  可惜不知道怎麽弄化肥,要不然倒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把土地的肥沃力提升上去,這樣也能加高農民的收成。不一會兒就想到了一個東西,可以由朝廷出錢,種植桑葉,弄成集合性的紡織廠,好像也不錯的樣子?

  不過都得等到董卓事情結束了,劉辯看了一眼傳令兵,他又拿出一份奏折,“這是司州糧田分布,曹丞相都已經一一為陛下標注,如果陛下沒有其他的補充,曹丞相就以這個為標準進行回收糧田了。”

  看著這些數字就頭疼,而且劉辯能篤定這肯定不是曹操能弄出來的,應該是陳群父子兩個弄出來的,他們倆都有些剛直,而且肯做事,應該是一步一步量出來的。

  “行了,讓曹丞相放手去做吧。”

  接著,傳令兵又拿出了一卷紙,是皇宮才有的宣紙,還不等傳令兵說話,就被劉辯搶了去。

  “妾意雁隨去,願君知我意。”嘴角微微揚起。

  接著看向了傳令兵,“還有事嗎?”

  “已經沒事了,小的告退了。”

  劉辯點點頭,“你等會過來吧,我寫個回信給曹丞相。”

  皇後的信可以稍微晚一點看,但朝廷的事情還是要先處理了。首先是這個均田還是應該多分一點。他粗粗的看了一眼,以弘農郡為例,優田較多,而且人也多,分兩畝地的確是夠的。但左馮翎的地就相對要差一些,而且人也少,再用兩畝地的標準去衡量就有些不值當了。

  “卿以三等分,上田取二,中田取三,下田取四,孩童亦與常人無異,歸於其父。若有離異,則歸撫育者。”

  大致的把事情安排好,讓孩子一出生就有地,這樣可以好好的鼓勵一下生育問題。這些年打仗還是需要充足的壯丁的,讓大家好好的生孩子,這樣才能保證他這一方兵丁充足。

  這樣一算,隻要有錢有糧有人,再加上自己籠絡的名將名臣,那徹底的實施收歸集權的目的也就能實現了。

  而且如果有些人有商業頭腦,會盡量拿下田,這樣可以開發茶桑的副業,這才是真正的高利。但因為沒有朝廷的回收,所以價格肯定是不穩定的,糧食好歹有朝廷一個最低的收購價格,能保證百姓的收入不成問題。

  前提是人不懶,人懶給多少地都是白搭。想到這裏,劉辯又加了一句,“土地所有權歸朝廷所有,不可轉讓、買賣。”

  很滿意的收了起來,回頭再讓陳群設立一個督察司和巡撫台,荀攸在弄一個田署司,專門看著這一塊,一旦發現轉讓的,立刻嚴懲。山林也得趕緊圈起來租庸出去,給朝廷多賺一點錢。

  隻有有錢了,才能順利推行紙幣和錢莊的事情,還有宮外司的業務。先得穩定住五銖錢的地位,不能讓金銀動搖了,而伴隨五銖錢誕生的紙幣也就能有相當的地位。不知道荀攸做的怎麽樣了,不會被水溶掉的墨有沒有辦法在這個時代整出來,如果整不出來,隻能用一些其他辦法了。

  一封封的書信就在劉辯手裏出現了,途中田豐來了一趟,簡單的說了一些行軍的事情,就轉身離開了。看著有些廢寢忘食的劉辯,歎了一口氣。

  而劉辯純粹是寫上癮了,原來在聰明人麵前裝大佬的感覺這麽爽,有著上一世的記憶,他對每一個方麵執行什麽都有借鑒的模板。

  “每一封書信都要送到每個大人的手裏,他們收到以後,每個人都在這個上麵留個名字,明白沒?”

  傳令兵看著十幾封信也是咽了咽口水,尤其是其中那一封給唐皇後的,更是要注意。雖然不知道寫了些什麽,但看著劉辯的樣子,似乎很高興。這就更不能丟了。

  “你叫什麽名字?”

  “小的是趙姓,名暗,常山人。”

  常山人?劉辯也是笑了一下,“行了下去吧,等送完信就來我這,做一個校尉吧。”

  “謝陛下。”

  做一個校尉可比一個傳令兵要有錢